Content
                  | 刑事诉讼法课程考题考点提示(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必修课) | 
| 特别说明: 1.所给出的,仅仅是一种参考答案。对于每个同学的答卷,重要的不在于你的结论,而在与你的分析和论证。因此,没有必要因为分析思路与我不同,而特别担心。 2.因时间不够而未完成答案的同学,可以在8月底以前提交一篇认真完成且合乎学术规范的刑事诉讼论文,作为考试的补充。 一、论有权辩护原则 相关法条:宪法第125条第二句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刑诉法第11条第2句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 | 
| Time:2005-07-04 | 
|  | 
| [课堂发言]戴莹:既判力相关问题 | 
| 一、既判力中的同一性问题 既判力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使用的概念,指生效判决的实质法律确定力,起源于罗马法的“一事不再理”。而罗马法上的“一事不再理”则渊源于“证讼”。“证讼”发生“一案不二讼”的效力——一个诉权已经行使后,就不得再行使第二次,这也就是“诉权消耗”理论。但是,这样虽可以制止原告的好讼,但不能使已经判决的案件不再重开诉争。因为依据“诉权消耗”理论,如果被告败诉,由于他并未行使诉权,故 | 
| Time:2005-07-04 | 
|  | 
|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 
| Adopted and proclaimed by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217 A (III) of 10 December 1948 On December 10, 1948 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 adopted and proclaimed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 
| Time:2008-03-01 | 
|  | 
| 日本诉因制度论略 | 
| 日本诉因制度论略 刘晓兵 摘 要:诉因制度是日本刑事诉讼法借鉴大陆法系职权主义诉讼程序和英美法系对抗主义诉讼程序的一项独创。主要探讨诉因的基本涵义、诉因与相关范畴的关系、诉因在日本刑事诉讼中的运行规则、诉因的主要功能及其对我国刑事诉讼的借鉴意义。在刑事诉讼中,诉因可以协调控诉方、裁判方和辩护方在刑事诉讼中的相互关系,不但有利于制约公诉机关的起诉变更权,而且有利于防止司法权滥用和保障 | 
| Time:2008-09-28 | 
|  | 
| 检察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域外考察 | 
| 检察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域外考察 陈瑞华,汪贻飞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因此,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必须对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制约。刑事诉讼是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律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之中,检察机关掌握着国家赋予的庞大权力,而这些权力仍然是由具体的个人实施,因此刑事诉讼中检察权 | 
| Time:2008-09-28 | 
|  | 
| 德国刑事证据禁止理论问题研究 | 
| 德国刑事证据禁止理论问题研究 作者:李倩 资料来源:《中外法学》2008年第1期 一、德国刑事证据禁止理论概述 德国的刑事证据禁止理论最初由Beling教授于1902在图林根大学率先提出,随后成为德国刑事诉讼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刑事证据的禁止,即如果调查取证程序损害了犯罪嫌疑人或证人的基本权利,那么这些证据不能在庭审中使用。德国刑事诉讼法设定证据禁止理论的目的,主要为了避免 | 
| Time:2008-11-12 | 
|  | 
| 美国死刑量刑制度的统一性与个别化的协调 | 
| 美国死刑量刑制度的统一性与个别化的协调 作者:虞平(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纽约大学法学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资料来源:《法学》2007年第11期 司法公正是每个制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死刑制度也不例外。但是对于公正的内涵每个社 会及制度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对于量刑制度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每个社会的具体价值观所 决定的。以1972年的福尔曼案件(Furman v. | 
| Time:2008-11-17 | 
|  | 
|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反贪刑事政策的完善 | 
|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反贪刑事政策的完善 作者:叶林华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来源:《法学》2007年第11期 腐败被国际社会称为“全球性的灰色瘟疫”,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顽疾。2003年10月31日,联 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首部国际协作打击腐败的法律文 件。我国分别于2003年12月10日和2005年10月27日签署、批准了该公约。《公约 | 
| Time:2008-11-17 | 
|  | 
| 中美少年审判判决制度的差异 | 
| 作者:彭跃进 康火星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法院) 来源: 中国法院网 少年经过审理阶段以后,如果认定其犯罪行为成立的话,美国有些州的法律允许法官直接进入判决阶段。但其整体趋势是审理阶段与判决阶段分开。这主要是给予接受该案的缓刑官以进行社会调查的时间和保证法官更加客观的给予判决。可见,美国将对青少年犯的调查工作置于了庭审之前和庭审之后,由专门的缓刑官来进行。影响青少年判决的因素可分为正式 | 
| Time:2007-05-08 | 
|  | 
| 论议会主权下的英国违宪审查 | 
| 作者:周辉 来源: 北大法律信息网 谈及违宪审查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美国的最高法院,是德国的宪法法院,是法国的宪法委员会;而在这个语境下作为宪法母国的英国却似乎在学人的脑外——也难怪张千帆教授在其《西方宪政体系》中“遗漏”了它。这其中最大的障碍似乎来自于违宪审查概念界定的混乱和对英国议会主权原则的不真切认知。本文要力图指出的是,英国在议会主权下,尤其是在最近的欧盟框架下,仍是存在着违宪审查 | 
| Time:2007-05-08 | 
|  | 
|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产生、发展与价值品评 | 
| 作者:廖 明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讲师,法学博士。) 资料来源:京师刑事法律网 辩诉交易,是美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指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前,处于控诉一方的检察官和代表被告人的辩护律师进行协商,以检察官撤销指控、降格指控或要求法官从轻判处刑罚为条件,换取被告人的有罪答辩。 当控辩双方达成协议,且被告人的有罪答辩被法官确认为出于“自愿”和“理智”,则在判决中体现这个协议,而无需再 | 
| Time:2007-05-14 | 
|  | 
| Federal Rules of Criminal Procedure (2006) | 
| (incorporating the amendment that took effect Dec. 1, 2006) 资料来源:http://www.law.cornell.edu/rules/frcrmp/index.html#title_ix I. APPLICABILITY II. PRELIMINARY PROCEEDINGS III. THE GRAND JURY | 
| Time:2007-05-21 | 
|  | 
| 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 | 
| 作者:丹尼尔·W·凡奈思(美国恢复性司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资料来源:《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恢复性司法”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刑事政策领域推行的一项新制度,并得到了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荐。它在一些国家中的推行昭示了这样一种趋势:在刑事司法中,把关注的重心逐渐转移到被害人及社会因犯罪行为所带来的损害上,而较少关注对违法犯罪的具体分析。对于恢复性司法的概念现有不同的定义 | 
| Time:2007-06-05 | 
|  | 
| A PROPOSED NEW FEDERAL CRIMINAL CODE | 
| Fin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Reform of Federal Criminal Laws (1971) FROM:http://wings.buffalo.edu/law/bclc/codein.htm PART A. GENERAL PROVISIONS Chapter 1. Preliminary Provisions § 101. | 
| Time:2007-06-15 | 
|  | 
| 法国、德国参与式侦查模式改革及其借鉴 | 
| 作者:刘计划(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资料来源:《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参与式侦查模式是一种允许辩护律师参与侦查机关进行的重大侦查活动的程序设计,即在侦查程序中引入辩护方的参与,表现为辩护律师在场,有权提出请求、评论或保留性意见,并记入笔录。参与式侦查模式的内容主要是指律师在控方进行重大侦查行为,如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等调取证据时在场。长期以来 | 
| Time:2007-06-15 | 
|  | 
|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17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