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李集合、彭立峰:土地征收:公平补偿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李集合(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副教授)、彭立峰(西北政法大学讲师) 来源:《河北法学》2008年第9期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收农村土地成为新增建设用地、扩大城市规模的主要途径。但是现行土地征收补偿的不完全性和非公平性,相当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滥用土地征收权,侵犯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土地合理利用以及社会安定和谐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
Time:2009-02-09

肖峋:修改国家赔偿法应做到“与时俱进”
作者:肖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年第4期 【摘要】: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应与时俱进,应扩大赔偿范围,提高赔偿的标准,建立赔偿义务机关与赔偿金支付机关分离的制度,并解决国家赔偿确认难的问题。 【关键词】: 国家赔偿 范围  标准  确认程序     欣闻全国人大已将修改《国家赔偿法》列入今年计划,我虽已离休14年有余,但作为当年制订这部法律的主要参与人,还是
Time:2009-02-12

江凌、张水海: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发展历程、实施情况与基本经验——城管执法体制改革1...
作者:江凌、张水海(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摘要】:《行政处罚法》第16条确立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即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实施已有十余年,在简要回顾其发展历程、实施情况和经验的基础上,应当认识到虽然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制度本身是特定
Time:2009-02-14

黄学贤、廖振权:行政重复处理行为探究
作者:黄学贤(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廖振权(苏州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摘要】:行政重复处理行为是指行政相对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在行政救济时效届满之后向法定机关再次提起处理的请求,行政主体重申原行政决定的行为。通过对程序重开制度和行政信访制度的分析,行政重复处理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司法解释》中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
Time:2009-02-16

陈端洪: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
作者:陈端洪(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外法学》2008年第4期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982宪法序言 中国宪法序言最后一段被宪法学者奉为圭臬,成了一切宪法批评的总根据,是近年来呼吁宪法“司法化”[1]的直接文本依据。显然,当人们使用“根本法”这个词语的时候,他们对其意指的内容似乎
Time:2008-12-17

曹巍、解志勇、张翠然:行政诉讼立案基础理论分析
作者:曹巍、解志勇、张翠然  来源:《法律适用》2008年第6期   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的建构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行政诉讼的实践证明中国人改变了关于权利的传统观念,开始慢慢接受西方政治法律文明中权力制衡的理念,因此,行政诉讼制度建构的最根本意义在于代表了或催促着宪政文化在中国的成长。但是哪些人有资格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机关的哪些行为应当由法院审查、由哪一级法院审查?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
Time:2008-12-19

黄学贤:行政诉讼中的暂时性法律保护制度探讨
作者:黄学贤(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 《东方法学》2008年第4期    【摘要】:行政诉讼中的暂时性法律保护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因而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广泛采用,尤其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行政诉讼制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行政诉讼制度中相关规定尤其值得借鉴。从行政诉讼中暂时性法律保护制度的本质要求来看,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中暂时性法律保护的具体措施均需要进一步完善
Time:2008-12-20

章剑生:知情权及其保障-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例
作者:章剑生(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摘要】:知情权具有宪法基本权利的位阶。在我国,宪法没有直接规定知情权,但它却被确认于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通过宪法解释方法将知情权列入宪法基本权利的条件已经成熟。《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行政法规,需要处理好处于其上位的《保守国家秘密法》、《档案法》以及处于其下位的“法规和国家
Time:2008-12-21

沈福俊: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依法行政——兼论抗击汶川大地震过程中依法行政原则的适用
作者:沈福俊(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来源:《东方法学》2008年第4期    【摘要】:在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非常规状态下,政府同样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当遵循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和比例原则等依法行政原则,这些原则在抗击汶川地震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应当将非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与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
Time:2008-12-27

罗豪才:公共治理的崛起呼唤软法之治
作者:罗豪才(北京大学教授) 来源:中国宪政网   最近两三年,软法主题开始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软法研究的兴起,主要是法学界为了回应正在崛起的公共治理对软硬并重的混合法模式的迫切需要。如何探讨建构一套顺应现代法治发展趋势、切合中国实际、有助于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一元多样混合法模式”,是当代法学必须直面的一个重大时代主题。 公共治理模式的特征 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公域之治
Time:2008-12-30

王贵松:行政裁量:羁束与自由的迷思
  作者:王贵松(人民大学讲师,法学博士)   来源:中国宪政网 [摘要]:在大陆法系行政法学中,行政裁量与羁束行政相对,又被分为羁束裁量和自由裁量。羁束与裁量的区分有其存在的必要,羁束裁量和自由裁量的区分在一定历史时期里也有其合理之处,但其间的区分标准并不清晰。随着司法审查的发展和人权保障理念的深化,这种区分日益相对化,故而我们需要走出这种历史类型的迷思,另寻其他更合理的认知路径。 [关键词
Time:2009-01-06

郭庆珠: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研究-与王青斌先生商榷
作者:郭庆珠(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来源:《现代法学》2008年第6期 【摘要】:行政规划法律性质的不同观点有单一性质说和非单一性质说等,各有其优点和不足。行政规划并不现实地产生、变更或消灭权利义务关系,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通过后续行为才能现实化,规划本身不以法律效果为目的。但这种观念值得反思,影响和限制也是行政机关追求的效果,某些细部的、具体的强制性规划的影响和限制具有“直接
Time:2009-01-06

王天华:日本的“公法上的当事人诉讼”———脱离传统行政诉讼模式的一个路径
作者:王天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行政法研究所副教授,法学博士) 来源:《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3期 前言 2004年,日本对《行政事件诉讼法》进行了修改。这是该法1962年制定以来的首次实质性修改,可谓酝酿已久、倍受瞩目。 本次修改的内容之一是对“公法上的当事人诉讼”进行改革。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对确认诉讼进行明文列举。该法第4条规定:“本法中的‘当事人诉讼’是指,关于确认或者形成当事人之间
Time:2008-07-09

李嘉娜:论公益征收中的公共利益及其司法审查标准
作者:李嘉娜(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博士) 来源:《诉讼法学研究》第13卷?   一、问题的提出 放眼于我国当前社会现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大量的市政公用设施项目的建设、频繁的以招商引资为目的的开发性项目建设等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与之相应地,建设开发用地的需求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满足现实所需,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利的征收已日益成为
Time:2008-10-16

齐晓玉:试论行政诉讼的困境与行政法院建制的必要性
作者:齐晓玉(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诉讼法研究生)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2008.09(下)  摘要:行政诉讼作为司法权限制行政权的制度之一,它的建立对中国宪政应该说有肇始之功。但实际运行中无论在受理、审理还是执行领域的问题都很严重。行政诉讼无论在法律方面、体制方面还是社会基础方面都受到重重制约。本文认为部分学者所建议的行政法院在我国并不可行,行政诉讼的真正出路在于在现有宪政背景下,通过制度内部
Time:2008-11-19

共有 5,19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6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