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 王利明:程序公正的价值 |
| 作者: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院长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2006-5-23 原载于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1 版,第二章第三节。 程序的公正又称为形式的公正。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形式的公正是司法形式主义的内在要求。而“司法的形式主义使法律体系能够象技术合理性的机器一样运行。这就保证了个人和群体在这一体系内获得相对最大限度的自由,并极大的提高了预言他们 |
| Time:2006-05-23 |
| |
| 李统才:诉前保全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的运用 |
| 作者:李统才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2006年5月28日 【关键词】诉前保全 交通事故 运用 日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然而,第三者险最高金额只有十万元,对造成严重伤亡的交通事故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 |
| Time:2006-05-28 |
| |
| 崔明逊:论法官解释权的确立——兼论司法解释的真义 |
| 作者:崔明逊 文章来源:中国法学网2006-5-23 司法解释是司法权主体就诉讼案件适用法律所为之法律解释,与审判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解释法律是法官们审理案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和环节,这种操作对个案裁决具有决定意义。本文分五部分,论证推进法官解释显性化、明确法官解释权问题。 第一部分阐述“为什么‘司法解释’”。针对法律解释概念与司法审判分开理解的偏差认识和相应的体制设计以及司法实践的运行现实 |
| Time:2006-05-31 |
| |
| 杨彪:破产管理人民事责任制度研究(1) |
| 作者:杨彪 广东高级人民法院法官 文章来源: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2006-6-3 摘要:破产法是现代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重要分支,其立法与司法实践体现了社会公共政策的需求。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担任要职,是各方利益冲突的焦点,其所承担的民事义务与责任是对破产债权人和利害关系人合法利益的重要保障。建构公平合理的破产管理人民事责任制度,对于实现破产债权,保持各方利益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章以过错归责 |
| Time:2006-06-04 |
| |
| 章豪 :司法调解存在的问题与出路——从人的利己性探求司法调解存在的问题 |
| 作者:章豪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中国法院网 2006-06-02 [论文提要]: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司法调解工作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虽然该司法解释对司法调解制度进行了完善,但是司法调解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从提出司法调解的概念开始,论证了司法调解存在的必要性,从人的利己性出发提出了司法调解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观念、制度与技巧三个方面 |
| Time:2006-06-05 |
| |
| 王利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民事证据立法问题探讨(1) |
| 作者: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院长 文章来源: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 2006-6-8 八十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开展了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改革最初是以变革原有的超职权主义模式下的民事证据制度为起点,如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改变由法官包揽证据的调查与收集的状况、强化庭审的作用及在庭审中的举证与认证。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已经表明,通过立法的形式总结改革成果、完善我国民事证据规则 |
| Time:2006-06-08 |
| |
| 艾阳 陈建忠:调解制度 |
| 作者:艾阳 陈建忠 北京市房山区检察院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2006年6月11日 一、 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及其面临的挑战 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自愿就民事权益的争议,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 在我国,调解这项制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我国古代官制中就有“调人”和“地官”的设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开展 |
| Time:2006-06-11 |
| |
| 王怡:司法与大陆的宪政转型(二) 司法宪政主义 |
| 作者:王怡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2006年6月14日 摘自王怡《宪政主义:观念与制度的转捩》,山东人民出版社“法理文库”2006年4月。 【关键词】司法 宪政主义 对于一个国家的自由来说,最为至关重要的乃是人民应当受到法律的统治 ——《1660年威斯敏斯特议会宣言》 国王应当不受制于任何人,但应受制于上帝和法律。 ——柯克 对比“议行合一”和“分权制衡”这两种思路。会发现司法权在宪政制度中 |
| Time:2006-06-14 |
| |
| 张文旺:调解离婚案件再审的程序和实体限制 |
| 作者:张文旺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发布时间:中国法院网 2006-06-12 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中的纠正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特殊程序。民诉法对婚姻案件的再审作了特别规定。根据民诉法第181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对调解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能否提起再审以及如何提起再审,民诉法没有规定。只是最高院在法发[2002]第13号文即 |
| Time:2006-06-17 |
| |
| 凌宗田: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研究 |
| 作者:凌宗田 青岛大学法学院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诉讼程序 文章来源: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2005-12-16 摘要: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处分权的应有之义。引入和构建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概念,打破法院单方决定程序运作的局面,使当事人通过行使程序选择权分享法院的程序控制权,与法院共同决定诉讼程序的进行,进而应影响裁判结果的形成,这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贯彻“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体现当事人的程序主体 |
| Time:2005-12-22 |
| |
| 张千帆:让“危险最小”的分支发挥最大的作用——论司法独立对市场经济的意义 |
| Let the Least Dangerous Branch Maximize Its Functions: On the Impact of Judicial Independenc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张千帆 政府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2005年12月29日 《浙江学刊》2004年第6期,第99-110页。 【摘要】 尽管司法 |
| Time:2005-12-29 |
| |
| 李新军: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控制导论 |
| 作者:李新军 山东省鱼台县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中国法院网 2006-04-05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能力,从观念和制度等理论层面研讨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努力找出信访工作的矛盾点、突出部和引导息诉止访的工作嵌入点。简要概述了法院信访工作的内涵、外延、法制及其意义、构架及其方法,从源头控制、总量控制、突发事件控制和内部运作控制的角度,探讨与法院系统审判流程管理并行 |
| Time:2006-04-27 |
| |
| 张式军 卢磊:论环境诉权实现的法律保障——对完善《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的思考 |
| 作者:张式军 卢磊 山东大学法学院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诉讼网 2006-4-24 摘要:公众有权依法提起环境诉讼是环境法实施的重要途径,但我国《环境保护法》仅对公众的环境诉权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环境诉权的实施缺乏程序性保障。我国宜参照国外立法例,修订环境法中有关环境诉讼的条款,放宽环境诉讼的原告资格,建立环境公众诉讼制度。 关键词:环境;诉讼;公益;保障 一 公众参与是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公众 |
| Time:2006-05-04 |
| |
| 杜焕芳:完善涉外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思考 |
| 作者:杜焕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2006-3-27 原载于《人民法院报》2004年8月25日法治时代第3版 涉外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确立,是我国仲裁法律制度建设的一大进步,但还存在许多立法上的问题和实践上的不足,与国际上的通行规定和做法尚有距离。 一、规范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理由 仲裁法对于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并未直接规定具体的理由,而是援用民事诉讼法第二 |
| Time:2006-05-07 |
| |
| 吴泽勇:诉讼程序与法律自治——中国古代民事诉讼程序与古罗马民事诉讼程序的比较分析 |
| 作者:吴泽勇 文章来源:中国证据法网 2006年5月14日 一、引言 不知是什么缘故,关于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研究一向极其匮乏。20世纪80年代之前,正面论述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的著作屈指可数。[1]80年代中期之后,一些法史学著作的相继问世,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我们关于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理解。[2]但这些著作或者局限于各个朝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简单铺陈,或者研究重心仍在诉讼过程中的实体法适用 |
| Time:2006-05-14 |
| |
| 共有 5,19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6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