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艾明: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检察院证明责任减轻制度 |
作者:艾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教授。 本文原载《法学研究》2025年第2期第190-207页。 内容提要:随着多种减轻检察院证明责任的具体方法的创设,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检察院证明责任减轻制度已然成形。检察院证明责任减轻制度,是我国司法机关为克服证明困难,积极探索而取得的制度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目前,减轻检察院证明责任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推定、抽样取证、证明妨碍制度、犯罪数额综合 |
Time:2025-04-18 |
|
步洋洋: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类型化 |
本文发表于《政法论坛》2020年第4期,第182-191页。 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类型化 步洋洋 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摘要: 现行刑事诉讼法下的缺席审判制度呈现出明显的粗疏性、写意性特征,立法所采取的规范范式将三种本质上确有差异的缺席情形作以“一体化”规定,由此带来制度本体目的不明、规范之间适用竞合、审判程序之公正价值减损等多重问题。为 |
Time:2025-04-15 |
|
占善刚:执行依据的确定性研究 |
执行依据的确定性研究 占善刚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授 本文拟发表于《政法论坛》2025年第3期 摘要: 基于执行形式化原则,执行机构实施强制执行应以执行依据为唯一基准。执行依据具有可执行性或执行能力,必须满足确定性的要求,也即任一具有正常智识的第三人均能从执行依据本身识别出债务人在何种范围内向债权人为何种给付。执行机构应致力于通过执行解释以澄清执行依据的不确定性,这既是执行机构的权限也是其 |
Time:2025-04-29 |
|
江国华:论行政决定保全 |
论行政决定保全 江国华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文发表于《中国法学》2025年第2期,因篇幅限制,注释省略。作者身份信息为发文时信息。 内容提要 行政决定保全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的以保障行政决定或未来生效裁判实现为意旨的临时性保护制度。行政决定保全目标的实现方式是通过限制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处分财产或强制其为或不为特定行为以防止不可弥补的损害发生。如果说行政决定所维护和创造的公共价值是行政 |
Time:2025-04-25 |
|
刘开元:论我国未决羁押条件的功能定位与完善路径 |
作者简介:刘开元(1999-),男,山东济南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诉讼法学、证据法学。 来源:《法学论坛》2025年第2期“法治前沿”栏目。 摘要:设立未决羁押制度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保全证据,在司法实践中衍生出了预防犯罪和预支刑罚的功能。通过考察世界两大法系国家的未决羁押制度发现,未决羁押条件设定上“强制性条件”和“任意性条件”并存,条件审查上“阶层式 |
Time:2025-04-15 |
|
谢鹏程:论检察工作体系 |
作者简介:谢鹏程(1962-),男,湖北随州人,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学、检察学。 来源:《法学论坛》2025年第2期“ 学术视点 ”栏目。 摘要:检察工作体系主要是由检察组织体系和职能体系组成的。应用外部、内部视角和纵向、横向维度相结合的方法,厘定“两大要素”“四大关系”和一系列范畴,可建构检察工作体系的本体认知。因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结合现有改革措施,借鉴 |
Time:2025-04-01 |
|
韩旭:非法证据排除新规的进步与不足 |
【副标题】新“非法证据排除规程”评析 【作者】韩旭(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来源】《法学杂志》2025年第1期 “探索与争鸣 ” 内容提要: “两高三部”联合发布的《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增设了检察机关重大案件侦查终结前讯问合法性核查程序,承认了讯问录音录像的证据性质,将申请排除非法证据作为召开庭前会议和被告人参加庭前会议的前置条件等举措,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将非法 |
Time:2025-03-15 |
|
李喜莲:我国民事诉讼上自认事实“证据化”之省思 |
作者:李喜莲 湘潭大学法学院 教授 来源:《法律科学》2025年第1期 目次 一、我国民事诉讼自认事实“证据化”之表征 二、民事诉讼自认事实“证据化”的要因 三、我国自认事实“证据化”的实践悖论 四、矫正自认事实“证据化”的建议 结语 摘 要:我国相关司法解释虽然赋予民事诉讼上的自认以“无需举证证明”的效力,但在司法实践中,自认事实常因接受法官的调查和心证评价而呈现“证据化”特征。造成这一 |
Time:2025-03-01 |
|
李本森:司法改革领域试验性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
李本森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为了贯彻中央关于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的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授权中央司法机关进行试验性立法的方式推进司法改革,以确保试点改革的法律正当性。司法改革试验性立法项目只要影响到司法机关权力运行的调整和诉讼主体基本权利的损益,并涉及暂停、中止法律的执行或新的立法创制,都属于“重大改革”,就应当在国家立法机关的授权基础上组织实施。司法改革试验性 |
Time:2025-05-12 |
|
谢登科:论电子数据的技术侦查措施——以《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为视角 |
谢登科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教授) 摘 要 网络犯罪的匿名性、技术性、产业化等特点,决定了仅采用搜查、勘验等常规侦查措施已无法实现对其进行有效侦查和治理,技术侦查措施在网络犯罪治理中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技术侦查措施具有秘密性、技术性、持续性、不确定性、强干预性等特点。《公约》规定了流量数据实时收集、内容数据拦截两种新兴的电子数据侦查取证措施,对其适用条件、网络服务提供者协助义务、运行 |
Time:2025-05-16 |
|
于龙刚:基层多元解纷机制的结构转型与模式分化 |
作者:于龙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本文原载《法学研究》2025年第3期第3-20页。 内容提要:多元解纷机制是由各种解纷主体、解纷资源和解纷方式关联组合而成的有机系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为应对社会基础变迁所带来的挑战,回应纠纷治理的要求,基层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注重依靠党政组织的统筹与协调,实现了不同解纷主体的充分合作,以及解纷资源的集中配置与解纷方式的紧密 |
Time:2025-05-30 |
|
谢小剑:刑事诉讼法检同级对应地域管辖规则探究 |
谢小剑,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检察院一般只向同级对应的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在集中管辖制度中,出现检察院异地在集中管辖法院公诉的现象,引起了较大争议。我国管辖制度中仅规定了审判管辖和侦查管辖,缺乏审查起诉管辖的明确规定。理论研究中,对基于诉讼阶段论而衍生出的公检法地域管辖衔接问题缺乏关注。对《刑事诉讼法》的教义分析表明,我国刑事诉讼中存在法院、检察院同级 |
Time:2025-05-30 |
|
张美榕:论我国涉外民商事管辖权“其他适当联系”条款的适用 |
内容提要:2023年《民事诉讼法》新增的“其他适当联系”条款以追求和平衡涉外民商事管辖权核心价值为法理基础,兼顾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是对传统管辖权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该条款具有保护性、谦抑性与司法合理裁量性三重属性。其适用应遵循严格的顺位规则,即只有在无其他管辖依据的情形下,法院方可考虑适用“其他适当联系”条款。为准确理解和适用该条款,有必要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等方法,对其“联系”和 |
Time:2025-05-10 |
|
第三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博士后评选结果公告 |
第三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博士后评选结果公告 第三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博士后评选工作于2025年4月10日启动。经陈光中诉讼法学奖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全体委员评审,评选工作结束。现将第三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博士后获奖者名单公布如下。 唐益亮 中山大学 刑事诉讼法学 崔永存 清华大学 刑事诉讼法学 成小爱 华东政法大学 刑事诉讼法学 王瑞剑 中国政法大学 刑事诉讼法学 刘金松 重庆大学 |
Time:2025-06-29 |
|
关于2025年下半年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的通知 |
各同等学力申硕人员: 根据《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程序及规定》等相关文件规定,现将我院2025年下半年(以下称“本学期”)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审核方式 本学期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组织工作通过邮寄材料的方式进行。 如遇政策调整等原因需调整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二、申请答辩资格审核的基本条件 1.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 |
Time:2025-07-21 |
|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34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