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谢小剑:论我国重复供述“有限排除模式”之扩张 |
作者|谢小剑,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法商研究》2023年第4期(第130-143页) 摘 要 我国重复供述排除规则采用“有限排除模式”,以非法取证行为的“波及效力”为理论基础,仅排除受“刑讯逼供”行为影响的“相同”重复供述,未从正面规定关于“影响”的判断标准,而从反面设置了众多的不排除情形。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有限排除模式”表现为重复供述排除的标准非常严格,导致重复供述排除 |
Time:2023-09-17 |
|
陈兴良:程序与实体双重视野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教义学反思 |
程序与实体双重视野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教义学反思 陈兴良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政法论坛》2023年第5期 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正在推行的一项刑事司法领域的改革举措,它具有程序和实体的双重属性。在程序上以认罪认罚为标准,实现刑事案件审理的繁简分流,对那些犯罪较轻的被告人采取速裁程序,从而缓解司法机关案多人少的矛盾。在实体上通过检察机关和认罪 |
Time:2023-09-18 |
|
吴泽勇:论环境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倒置的实现 |
吴泽勇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在中国法语境中讨论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问题,出发点只能是证明责任倒置,而非因果关系推定。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的规定在理论上遭遇广泛批评,司法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权利人证明关联性存在,污染者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变异方案,但该方案缺乏理论依据,且无法清晰划分当事人的证明负担。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厘清因果关系要件的内涵,让“污染物到达”这一要素回归 |
Time:2023-09-19 |
|
陈鹏:行政诉讼标的的相对化识别 |
〔作者简介〕陈鹏,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法学家》2023年第4期。文章原标题为“行政诉讼标的的相对化识别——以撤销诉讼为中心的阐释”。 摘要:诉讼标的关联着行政诉讼中的多个具体制度。就撤销诉讼而言,从我国实定法中无法解释出融贯的诉讼标的之意涵,法院的认知亦呈现出无序状态。大陆法系行政诉讼理论中存在撤销请求权说、违法性说、权利主张说、二分肢说、一分肢说等论争,诸学说虽各有 |
Time:2023-09-27 |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联合开展促进提高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专项工作 |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促进提高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专项工作的通知》,决定自9月1日起,开展为期一年的促进提高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专项工作。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以及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 |
Time:2023-09-27 |
|
聂友伦:论司法解释的行权规则 |
作者 | 聂友伦(法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来源 |《法学家》2023年第5期“主题研讨: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二)”栏目。 目录 引言:现状与问题 一、司法解释不得对法律保留事项作出创设性规定 二、司法解释不得同法律规定相抵触 三、司法解释不得明显缺乏适当性 结 论 引言:现状与问题 自198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授予 |
Time:2023-09-27 |
|
邵劭:平等对待作为科学证据的测谎意见 |
【作者】邵劭,法学博士。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公法视点”栏目。为方便阅读,已略去原文注释。 【摘要】 关于测谎的鉴定属性,我国存在多个相互冲突的法律规范。这些冲突体现了 对测谎意见的偏见和歧视。测谎意见的信度和效度能够满足法庭需要, 对测谎意见的规范分析、技术分析和判例分析均支持测谎意见的合法性。测谎意见具备科学证据 |
Time:2023-10-11 |
|
熊晓彪:迈向“最佳解释确信”的司法证明 |
迈向“最佳解释确信”的司法证明 作者:熊晓彪,中山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年第5期(第167-190页)。(责任编辑:郑怀宇) 摘 要 面对日益复杂且趋于技术性的案件事实与证据,传统司法证明方式在探求真相与实现裁决公正的目标上力有未逮。国内学者开始转向哲学领域的解释性理论,以期获得证明方法上的启示。作为解释性理论应用于司法证明领域的标志性成果,相对似真性 |
Time:2023-10-11 |
|
朱孝清:公诉裁量中的公共利益考量 |
朱孝清,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副检察长 摘 要 公诉裁量中的公共利益考量又称公共利益原则,其要义是对虽符合起诉条件、但不起诉更符合公共利益的案件,可以决定不起诉;目的是使公诉裁量权的行使符合公共利益,即符合公众的整体意志和最大多数人的普遍期待。在公诉裁量中进行公共利益考量,是检察机关身份、角色的必然要求,是指引和规范公诉裁量权、防止其滥用误用、更好地落实宽严相济 |
Time:2023-10-11 |
|
王瑞剑:争点形成与疑点形成——辩护方证明责任的两种形态 |
来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7月第4期,第97-106页。 摘 要:随着“三项规程”的施行,争点与疑点范畴被引入刑事程序,在基本属性、作用方式与主 要功能上存在差异。争点形成与疑点形成,是辩护方履行证明责任的两种形态,长久以来面临诸多误解。争点形成责任产生于英美法系,与证据提出相结合,成为举证责任的基本内容。疑点形成责任来源于大陆法系,与职权调查相匹配,被视为职权主义的必然 |
Time:2023-10-11 |
|
关于启动第六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的通告 |
第六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 评选工作正式启动。 本届评选工作分为陈光中诉讼法学基金成员学校和非基金成员学校两个序列分别进行。具体事宜请参见相关通知。 欢迎诉讼法学方向的研究生们踊跃参与本届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 联系人:肖沛权 电子邮件:xpqcupl@163.com 陈光中诉讼法学奖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二零二三年十月十二日 |
Time:2023-10-12 |
|
关于成员学校报送第六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材料的通知 |
各参评单位: 根据《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第2条之规定,现开始第六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工作,请贵单位按照申报名额及有关要求协助组织初选。有关事宜具体如下: 一、参评论文范围 参加本届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的范围为2022年度、2023年度的诉讼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 参加评选的学位论文为刑事诉讼法学方向与民事诉讼法学方向 |
Time:2023-10-12 |
|
熊秋红:最高检首批刑事抗诉指导性案例评析 |
最高检首批刑事抗诉指导性案例评析 熊秋红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摘 要: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于刑事抗诉的条件和标准作了规定,为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刑事抗诉职责提供了基本指引。最高检发布的首批以刑事抗诉为主题的指导性案例集中体现了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把握刑事抗诉的条件和标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指导性案例中的“精准抗诉”突出地体现在对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准确适用 |
Time:2023-10-12 |
|
谢登科:电子数据冻结的法律性质澄清——一种新兴的证据保全措施 |
作者:谢登科,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东岳论丛》2023 年第6期。 摘 要 电子数据冻结作为一种新兴侦查措施,实现了由“财产型冻结”向“证据型冻结”的扩展,这不仅意味着冻结措施适用对象的重大变革,也带来其价值功能、法律性质、具体制度等方面的巨大转型。电子数据冻结属于侦查措施而不是技术措施,它是否属于强制性侦查措施,需要结合 |
Time:2023-10-12 |
|
章剑生:行政争议诉前调解论——法理、构造与评判 |
作者简介 章剑生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DOI编码: 10.19667/j.cnki.cn23-1070/c.2023.04.009 原文刊发于《求是学刊》2023年第4期第89-101页。为了阅读方便,省略了注释和参考文献。 摘要 行政争议诉前调解是最高人民法院借鉴民事诉讼“先行调解”的解纷方式,通过发布司法文件推动行政诉讼制度的一次变革。从弥补判决不足、减少官民对立和实质性解决行政 |
Time:2023-10-13 |
|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33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