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 王静:房屋拆迁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 作者:王静(国家行政学院)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摘要】本文对我国房屋拆迁的情况以及房屋纠纷的特点进行概括,并从立法和实践全面分析了房屋拆迁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完善我国房屋拆迁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包括明确区分公益拆迁和非公益拆迁,严格拆迁程序,完善听证制度,保障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拆迁补偿制度、强制拆迁制度和被拆迁人权利救济制度予以完善等。 【关键词】房屋拆迁 |
| Time:2010-06-26 |
| |
| 外国证据规则的立法及发展——— 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一 |
| 作者:宋英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吴宏耀(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资料来源:《人民检察》2001年3月 在现代诉讼中,基于证据裁判主义的要求,对犯罪事实的认定必须依据证据。在此意义上,诉讼证明实质上是一种运用证据推求已经发生之事实的回溯性认识活动;证据则构成了此项认识活动的基石。由于规范证据资格的规则以证据为调整对象,直接决定着诉讼证明中可资用作证据的材料范围,因此,这类规则在证据法规范中居于 |
| Time:2007-11-18 |
| |
| 陈瑞华:证据法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下) |
| 作者: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证据科学》2007年Z1 三、法律移植运动的困境和反思 近百年来,法律移植运动成为中国法律发展的主旋律。我们移植了西方的法律概念,移植了西方的法学理论,移植了西方的法律或法学的思维方式,移植了西方的法律制度。今天,中国各大学的法学院教学,很难找到不是来自于西方的东西,从民法到刑法,从程序法到宪法,从环境法到具体的部门法,理论的体系、概念 |
| Time:2008-10-15 |
| |
| 何家弘:中国证据法学前瞻 |
| 作者:何家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科学证据”时代的来临向司法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司法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司法活动的科学水平。 ●无论是实现司法的实体公正还是程序公正,都要求我们重视证据,要求我们制定一套严格的而且切实可行的证据规则。 ●我国的证据法应该明确规定各种证据规则,包括收集证据的规则、保管证据的规则,采用证据的规则,排除证据的规则,举证的规则、质证的规则 |
| Time:2008-10-15 |
| |
| 杨宇冠: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与程序要求 |
| 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与程序要求 作者:杨宇冠(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死刑案件涉及人的生命,正确适用死刑可以有力地打击犯罪、维护司法公正;如果发生错判,不仅被判死刑者的生命无法补救,同时也会极大影响司法的公正和威信。死刑能否正确适用,取决于死刑案件的证明。因此研究和完善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证明程序等相关问题对于正确适用死刑具有重要意义。判处死刑的案件需要经过严格的证明过程 |
| Time:2008-11-14 |
| |
| 杨寅、韩磊: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可分割性原则及其司法运用——对赵某不服不予信息公开案的法律分析 |
| 作者:杨寅、韩磊(海司法研究所)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关键词】田中二郎 行政法 行政行为 一、基本案情 原告赵某系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394弄X号居民。因该段地块进行道路改建工程,原告所住房屋于2003年4月22日被杨浦区人民政府强迁。2008年7月8日,原告赵某向被告上海市杨浦区房屋土地管理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大连路(霍山路-控江路)道路改建工程中银行出具 |
| Time:2010-06-26 |
| |
| 许显辉:行政程序法体例研究 |
| 作者:许显辉(湖南省人民政府)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摘要】研究行政程序法体例并达成共识,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在借鉴西方国家行政程序立法的典型体例,以及总结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湖南省行政程序地方立法实践,对我国行政程序法体例进行建构,以期对国家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有所裨益。 【关键词】体例 权利模式 效率模式 综合模式 【英文 |
| Time:2010-06-26 |
| |
| 王铁玲、陆而启:证据能力:民事证据规则建构的理论支点 |
| 作者:王铁玲、陆而启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关键词:证据规则/证据能力/法定证明/自由证明 内容提要:从历史演进和现实架构的角度来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诉讼模式的差异与融通决定了其证据规则在内容和设置动因上的差别和趋同。为了保障审判的公正和效率,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化的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继续进行和深入发展,决定了我国民事证据规则的现代化取向。从世界性视野来看,建构我国 |
| Time:2008-12-04 |
| |
| 易顶强、周园:《“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与行政问责制度构建》 |
| 作者:易顶强、周园(长沙理工大学)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摘要】自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后,包括海南、重庆、湖南等在内的许多省、直辖市都加大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力度。扩权、放权后为了对县级政府的权力行使加以严格监督,很对地方都出台了地方性的行政问责制度。当前中央也出台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些行政问责制度无疑对规范和监督县级政府的行政行为发挥 |
| Time:2010-07-08 |
| |
| 王胜俊:在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 作者:王胜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同志们: 在《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法学会在这里召开座谈会,纪念这部重要法律的出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0年前的4月4日,我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诉讼制度正式建立。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当年参与起草制定 |
| Time:2009-11-21 |
| |
| 顾昂然:回顾制定情况,加深对《行政诉讼法》重要意义的认识 |
| 作者:顾昂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今年是《行政诉讼法》制定20周年,《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对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有重要意义。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一个过程,结合我所了解的情况,作一些介绍,以加深对这部法律重要意义和法律制定方针原则的认识。我的介绍和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
| Time:2009-11-23 |
| |
| 江必新:《行政诉讼法》与抽象行政行为 |
| 作者: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在中国行政法学上,抽象行政行为是与具体行政行为相对应的一个学术概念。一般认为,《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2)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内容是关于抽象行政行为的规定。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对于抽象行政行为的定义是,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根据《行政诉讼法 |
| Time:2009-11-27 |
| |
| 龙宗智:证据分类制度及其改革 |
| 【摘要】 我国证据分类制度有四个特点:一是具有某种形式主义倾向;二是构筑了封闭式的分类体系;三是倾向于细致具体的分类方式;四是类别设置有一定独特性。证据包含证据资料与证据方法,原生性与派生性的材料均可作为证据使用。改革证据分类制度,需要将“勘验、检查笔录”改为“侦查、审判笔录”,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结论与鉴定人陈述”,同时将证人证言扩大解释为包括普通证人证言与专家证人证言两种类型。可以 |
| Time:2008-12-10 |
| |
| 左卫民 刘涛:证据制度国际性准则与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 |
| 证据制度国际性准则与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关键词】 证据制度 国际性准则 中国改革 证据制度国际性准则是指,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及有关国际性组织根据法治国家国内立法和国际公认的一些人权保障原则确立的,刑事司法中证据制度设计和运行应当遵循的最低限度规则。这些规则通过一系列国际性法律文件体现出来,要求各国通过完善国内立法逐步予以推行。 一、刑事证据国际性准则的基本内容 在比较两大法系法治国家证据制度 |
| Time:2008-12-10 |
| |
| 汤维建:论民事证据契约(上) |
| 论民事证据契约(上)汤维建 【摘要】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契约是诉讼契约的一种,是当事人双方在证据采纳和采信方面达成的约束法官心证或者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合意。证据契约的种类较多,大致分举证责任分配方面的契约、证据能力方面的契约和证据证明力方面的契约。学界基于自由心证主义对证据契约的效力多持严格限制态度。证据契约不仅有辩论主义和处分权方面的正当性,还有其他有利于当事人的价值利益。决定证据契约的效力 |
| Time:2008-12-15 |
| |
| 共有 5,19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7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