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唐力:《民法典》上代位权实现的程序规制 |
来源|《政法论丛》2023年第1期 作者|唐力,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民法典》规定了代位权制度,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对相对人的债权有损债权人债权之虞时,债权人可以代位通过诉讼请求相对人向自己履行以实现债权。代位权实现的过程中涉及三方主体两面法律关系,“入库原则”效果下与“优先受偿原则”效果下的代位权诉讼之诉讼标的、当事人适格、当事人处分权行使、既判力客观范围 |
Time:2023-06-29 |
|
李凌:集中审理视角下民事证据调查阶段化研究 |
来源|《中外法学》2023年第2期,本文责任编辑:刘哲玮 作者|李凌,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摘 要 民事诉讼中证据调查的顺序安排直接关系到庭审的效率与质量。我国立法在庭审外部层面将证据调查置于法庭辩论之前,在证据调查内部层面将人证置于书证物证之前。实务中证据调查的内部顺序又异化为主体轮流举证的混杂模式,进而引发了调查程序臃肿拖沓以及人证调查效果不佳的问题。究其原因,乃在于立法忽视了争点 |
Time:2023-06-29 |
|
我院胡思博、陈锦波两位副教授受邀赴科左中旗人民法院开展素质能力提升专题业务培训 |
根据我校与科左中旗人民法院共建协议及实际需求,7月18日,我院胡思博、陈锦波两位副教授应邀前往科左中旗人民法院,对该院干警开展素质能力提升专题业务培训。科左中旗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陈春昱主持会议,在院班子成员及员额法官、法官助理等参加培训。 胡思博副教授以《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的若干规定》为题,分别就自认、免证事实、书证真实性判断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胡思博副教授紧密联系 |
Time:2023-07-20 |
|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若干问题”讲座成功举办 |
2023年7月3日晚19点至21点30分,由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若干问题”主题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宋英辉教授主讲,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熊秋红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郭志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程捷副教授、中国 |
Time:2023-07-12 |
|
黄健:刑事司法证明中大数据相关关系的局限作用论 |
来源|《清华法学》2023年第2期 作者|黄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讲师 刑事司法证明中大数据相关关系的局限作用论 一、问题的提出 全本非样本、混杂性非精确性、相关关系非因果关系的三大思维,奠定了大数据的巨大变革潜力。“大数据几乎会改变我们对任何事情的观点与做法,包括法律实践的方式方法。”而在最具外显性的应用维度,依托大数据相关关系获取的知识增量,得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在大数 |
Time:2023-07-20 |
|
自正法:刑事电子证据的审查:学理基础、实践样态与模式选择 |
来源|《政法论坛》2023年第2期 作者|自正法 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摘要:电子证据作为网络技术与智慧司法深度融合的产物,在司法个案裁判中具有不可或缺性,司法证明也由传统的“物证”时代走向了电子证据时代。通过对域内外电子证据审查的研究文献梳理可知,国内对于电子证据审查仍旧坚持以真实性为主的相互印证模式,域外对其审查则呈现出以可采性为主的正当程序模式。然而,由于电子证据本身的虚拟性、多重性 |
Time:2023-07-20 |
|
李延舜:厘清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关联义务以规制刑事数据调取行为 |
来源:《法学》2023年第1期 作者:李延舜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张 栋 全文已略去注释,如需查看,请订阅《法学》 【内容摘要】 行政法上关于“瑕疵”的理解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能被补救的行政行为瑕疵,限于“行政上微小的缺点”,且仅限于行政行为在实施程序方面的瑕疵(即程序瑕疵),及在事实与证据方面、规范依据方面的瑕疵(属实体瑕疵)。面向程序瑕疵与实体瑕疵的补救机制,分别为补正制度 |
Time:2023-07-20 |
|
谢澍:“认知交互”与“偏见阻断”——刑事庭审实质化的理性认知进路 |
来源:《当代法学》2023年第1期(第135-148页)。(责任编辑:杨波) “认知交互”与“偏见阻断”——刑事庭审实质化的理性认知进路 作者:谢澍,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刑事审判程序应当发挥实质效用整合理性认知,并对各认知主体之认知偏差发挥提示和监控的功能,反之,如若审判之功能虚化,不仅可能导致刑事法官难以识别其它认知主体之认知偏差,还将造成刑事法官之直觉 |
Time:2023-07-20 |
|
聂友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限制的制度逻辑 |
来源|《环球法律评论》2023年第3期 作者|聂友伦,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根据《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附带民事案件判决原则上不支持原告对精神损害抚慰金、死亡赔偿金与残疾赔偿金的请求,这构成了对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的限制。从历史面向看,赔偿范围限制既是移植苏联法的结果,也是契合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但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赔偿范围限制的历史动因逐渐消解,原本的规范意图 |
Time:2023-07-31 |
|
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七版)英文版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
2023年7月29日,由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科研处联合主办的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七版)英文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市西直门宾馆顺利召开。来自中国法学会、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国内外高校以及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共计50余人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新书发布会举办) 《刑事诉讼法》(第七版)由我 国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陈光中先生主编。 本次由Wells |
Time:2023-07-31 |
|
我院与珠海市检察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法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检校合作,推动检察司法实践与高校学术研究的双向融合,实现共建互赢,8月10日下午,我院与珠海市检察院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法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我院院长熊秋红教授和珠海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学磊出席仪式。珠海市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珠海市检察院、横琴合作区检察院及珠海各区检察院部分干警,珠海市公安局、拱北海关缉私局、珠海海警局、市法学会、市 |
Time:2023-08-13 |
|
熊秋红:实现法律监督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
作者|熊秋红,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来源|《人民检察》2023年第11期(第51页) 从体系化思维的角度来看,法律监督现代化既包括法律监督理念和体系的现代化,也包括法律监督机制和能力的现代化,前者相对宏观,后者相对微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实现法律监督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一、法律监督理念现代化为法律监督现代化提供理念指引 自从宪法明确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权以来,“依法监督 |
Time:2023-09-17 |
|
王迎龙:轻罪治理背景下出罪模式研究——实体与程序路径的双重反思 |
作者:王迎龙(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幸颜静 出处:《比较法研究》2023年第4期(第18-32页) 目次 一、问题的提出 二、“出罪”的结构体系 三、实体出罪路径的困境 四、程序出罪路径的反思 五、出罪模式的理性选择 六、结语 摘要:在积极刑法观主导下,我国刑事法网向“严而不厉 |
Time:2023-09-17 |
|
王万华:行政复议制度属性与行政复议法完善 |
【作者】王万华(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法学杂志》2023年第4期“专题:行政复议法的完善”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法治政府建设的程序立法研究”(项目编号:22JJD820026)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新增规定“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回应这一修法目的,修订本 |
Time:2023-09-17 |
|
高圣平:论时间的经过对抵押权行使的影响——基于民法典实施之后的裁判分歧的展开和分析 |
作者:高圣平(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出处:《比较法研究》2023年第2期 目次 一、引言 二、《民法典》第419条中“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的性质与计算 三、《民法典》第419条中“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的法律意义 四、《民法典》第419条的类推适用 五、结语 摘要:抵押权属于物权 |
Time:2023-09-17 |
|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33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