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余凌云: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行政法案例?
作者:余凌云(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只有在学生们实际运用时,只有在被实际运用到解决具体法律问题时,方法论才能被很好的理解和吸收。” [1] “我听见的事情,我忘记。 我看见的事情,我记住。 我去做的事情,我理解。” [2] 或许,作为一本有关案件教学方面的教材,开门见山地谈眼下我们关心的这个话题,多少有点说教的味道,但却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就像很多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都喜
Time:2008-11-26

张力: 试论社会行政中行政诉讼被告模型的重构——对“中国博士招考第一案”的再思考
作者:张力(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来源:《研究生法学》2007年第6期 绪论 德国行政法学家福尔斯特霍夫有言:行政只能被描述,而不能被界定。〔1〕今日的行政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所面临的最大现实恐怕就是肇始于20世纪早期的行政国家运动。在行政国家内,国家进入了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领域,敏锐的公民不再只看到韦德的邮局和警察。但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无论是在传统政治哲学的理念里还是在能力上都无法
Time:2008-11-27

胡锦光:在必然与巧合之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解读
作者:胡锦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一、基本案情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的选举为间接选举,即先由各州选举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选举总统。1800年11月各州开始选举选举人,12月3日选举人在各州选举总统。12月底,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因杰佛逊和伯尔的选票相同,因此,众议院实际选出总统的时间为1801年2月17日。当选总统的就职仪式于1801年3月4日早晨举行,即新任总统
Time:2008-12-05

邓思清:我国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研究
作者:邓思清(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如何确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它对确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其他内容具有决定性影响。各国确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理论基础有信托理论、“私人总检察长”理论和
Time:2008-12-13

黄学贤:行政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及其完善
作者:黄学贤(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来源:《法学》2008年第9期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行政案件的类型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行政案件涉及到专门性的技术问题。专家辅助人在行政诉讼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随着诉讼模式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变以及诉讼中新型案件的大量涌现,专家辅助人制度越来越受到行政诉讼的青睐。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是行政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一问题主要
Time:2008-12-14

沈寿文:关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争鸣
作者:沈寿文(云南大学法学院讲师)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摘要】:从起源及影响看,“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是为了论证“国家”、“社会”、“集体”等(表现为“行政主体”)概括支配权的正当性,从人权保障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为强权辩护的理论。因而,国内学界一般以战后德、日否定“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观点为依托,几乎不假思索地排斥这一理论。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在分析国内学界争论的基础上,评价这一理论的争鸣
Time:2008-12-15

赵修春等:关于意大利、希腊和葡萄牙公共服务监管体制的考察报告
作者:赵修春等(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考察团) 文章来源: 中国公法网 2008-01-07 为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扎实推进我国公共服务监管体制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公共服务监管体制考察团一行8人,就政府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公共服务的监管体制、监管经验等主题,于2007年5月19日至6月1日对意大利、希腊、葡萄牙三国进行了考察。三国相关政府部门热情接待了考察团,并安排主管
Time:2008-01-13

李洪雷: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之分配初论
作者:李洪雷(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文章来源: 中国宪政网 2008-01-17 摘要: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如何分配,是一个关系到行政诉讼程序的公正与效率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行政诉讼中被告承担举证责任,这一规定得到了很多评论者,包括外国一些公法学者的高度赞扬,认为它符合行政法治的原则的要求,体现了行政诉讼法对私人权利的特别保护。本文则认为,对该规定需要
Time:2008-01-22

孙建: 美国联邦政府律师制度探源
作者:孙建(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章出处:中国公法网 2007-12-16 笔者于6月中至9月中参加中央国家机关中青年干部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培训班,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在美期间,笔者较为广泛地了解了美国的司法制度。但是说到关注美国联邦政府律师制度,还是由于同美国部分人士的接触而引发的。在和美国一些人士的接触当中,当我介绍我来自中国司法部的时候,不管是教授、政府官员
Time:2008-01-29

方流芳:从法律视角看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法人化”批判(上)
作者:方流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3期 转引自中国公法网 前言 事业单位改革与经济改革几乎同时开展。与经济改革相比,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就并不显著。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如何进行,具体措施依赖于政策判断,而政策判断又依赖于决策者对事业单位现状和改革方向的认识。本报告旨在提供可能会对决策有用的分析和建议,因此,作者将尽量保持客观分析的立场,避免将本报告变成某种价值判断
Time:2008-02-19

万传华: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原理与技术——读《美国行政法的重构》
作者:万传华(广东商学院) 文章来源:《法律书评》第6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转引自中国公法网 《美国行政法的重构》[①]一书是美国著名的环境法与行政法学者、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理查德·B.斯图尔特的著作。该文最初发表在1975年6月《哈佛法律评论》第8卷上。虽距今已30多年,但由于对美国行政法变迁历程构造了极为敏锐而深邃的解读,特别是“行政法的利益代表模式”之说的提出,所以
Time:2008-02-21

肖桂林 朱向东:日本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作者:肖桂林 朱向东 文章来源:法治政府网 2008-02-24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指在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公民、法人及其他团体获取行政机关文件等信息的法律规范。日本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要是日本国会于1999年5月7日通过、5月14日颁布的《关于行政机关拥有的信息公开的法律》(以下简称《行政信息公开法》)。该法分为总则、行政文件的公开、行政复议等4章44条,对行政信息公开
Time:2008-02-26

章志远: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的新阐释
作者:章志远(苏州大学副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摘要】 发轫于日本的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并非传统行政法学虚构的神话,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基本范畴。公定力意指除自始无效外,行政行为一经做出即获得有效推定的作用力。行政瑕疵的不可避免性、行政纠纷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纠纷解决的非合意性构成了行政行为公定力存在的社会基础;社会成员的秩序需求则是公定力存在的理论依据。作为一种具有对世性的法律效力
Time:2008-02-28

何海波: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
作者:何海波(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4期 转引自中国宪政网2008-03-03 【摘要】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是行政行为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形态,也是法律行为解释的一种类型。行政机关在特定情形下负有解释的义务。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应当遵循合法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行政决定文书的字面含义、行政决定过程中相对人的交涉以及行政惯例和社会习惯,都可以用来解释
Time:2008-03-04

张迎涛:“行政争议协调解决制度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张迎涛(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2006级博士生) 文章来源: 法治政府网 2007-12-03 原载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2007年7月23日,由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北大-耶鲁法律与公共政策改革联合研究中心、耶鲁大学中国法律中心主办的“行政争议协调解决制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皇苑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等单位和北京大学等高校的中方专家及美国
Time:2007-12-06

共有 5,19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6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