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张华:我国督促程序的特点、改革与完善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      论文提要:督促程序是指法院根据债权人提出的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催促债务人在法定期间向债权人清偿债务的法定程序。督促程序专门用于解决债权债务关系明确而债务人无正当理由不偿还债务的案件,是一种简便、快捷的程序。正确适用督促程序对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减轻当事人讼累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该程序自实施以来,其在理论和实务界均受
Time:2008-11-18

赵信会:论再审事由的程序地位——以新一元论的诉讼标的为基础
作者:赵信会  山东经济学院  教授  出处:《政法论丛》2008年第4期     关键词: 再审案件/诉讼标的/再审理由/再审声明 内容提要: 再审案件的诉讼标的不仅决定了再审审理的范围,而且进一步决定了不同的再审理由在诉讼中的相互关系以及重复再审的禁止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大陆法系的二元论的诉讼标的和一元论的诉讼标的均不能给予切实的解决。相反,以再审启动主体提出的再审声请为诉讼标的的新一
Time:2008-11-20

李孔军:民事检察监督实践考察
作者:李孔军 文章来源:转载于北大法律信息网 2006年7月31日 【关键词】民事检察监督 抗诉 监督实践 异化 规范 监督(supervision),这一政治哲学上的术语,在其性质上强调受监督者的向受控,因此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不存在平衡和制约(check and balance)。[1]在制度设计时存在的对监督者的防控不足乃至缺失,为这种凌驾于其他机构上监督的专断与滥权埋下了诱因。 民事检察
Time:2006-08-12

肖建华: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上)
作者:肖建华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2006-8-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这是我国首次明确地对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处理进行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对该条规定的从宽或从严解释,仍然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民诉中的非法证据:或排除或采纳
Time:2006-08-16

李浩 刘敏 方乐:论农村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
关键词: 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非诉讼 内容提要: “大调解”制度的兴起,一方面的确能够为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基层农村社会提供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进而及时化解基层社会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完成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与治理;另一方面,这一制度兴起的背后,实际上又折射出了整个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司法的政法模式与治理逻辑。       引言   由于关系到基层社会的秩序整合与稳定,乡村社会中各种方式的纠纷
Time:2008-09-23

张卫平:再审制度修正解读
【英文篇名】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vision of the Retrial System 【作者】 张卫平;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教授北京; 【文献出处】 中国司法, Justice of China,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1期   【摘要】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
Time:2008-09-26

刘恒:论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
【作者介绍】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副处长,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检察理论,民事行政检察,行政法学,民商法学。 【文章来源】《河北法学》 第2008-7期 【内容提要】在检察机关的各项职权中,行使最“杂”的莫过于民事检察权了。民事检察的范围,从现行法律的规定看仅是“生效的判决和部分裁定”;从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考察包括任何公权力机关对民事法律的适用范围;从法理上评析: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必须规范
Time:2008-09-27

李浩:管辖错误与再审事由
作者:李浩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法学研究》   第2008-4期    【内容提要】是否应当把管辖错误作为再审事由,民诉理论界存在争议。学者们对这一再审事由的批评存在合理性,但把管辖错误作为再审事由是与中国当下的国情相契合的,有助于抑制因违法管辖引起的地方保护。应当特别关注违反专属管辖、违反专门管辖、违法下放管辖权、规避级别管辖、受理明显无管辖权的诉讼、曲解案件性质受理诉讼这六类管辖
Time:2008-10-06

卢少锋:民主与共识:陪审制度的理论基础刍议
【英文篇名】 Democracy and Consensus: the Theory Basic of Jury System 【作者】 卢少锋; 【英文作者】 LU Shao-feng(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52; China); 【作者介绍】 郑州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硕士,主要从事诉讼法学研究 【文献出处】 山西省
Time:2008-10-08

郑世保:大陆法系附带上诉制度研究——兼论我国附带上诉合法要件的构建
作者:郑世保(郑州轻工业学院法政系讲师,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博士生) 文章来源:《现代法学》 第2008-4期 【内容提要】附带上诉具有依附性、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双重性、目的上的对抗性、不服范围的惟一性、审理上的合并性共5个特征。关于附带上诉的本质,有非上诉说与上诉说两种学说。附带上诉制度具有平衡当事人双方诉讼程序利益,实现当事人双方攻防机会平等;打消好讼当事人的侥幸心理,便于息讼等多项价值功能
Time:2008-10-11

范愉:诉前调解与法院的社会责任 从司法社会化到司法能动主义
【作者】 范愉;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文献出处】 法律适用 , 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11期  【中文关键词】 诉讼模式; 调解制度; 诉讼调解; 社会责任; 司法社会化; 司法能动主义; 地区法院; 当事人; 司法制度;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摘要】 建立科学、完善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落实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Time:2008-10-14

刘品新 孙凰:欧盟国家的业余法官制度
作者:刘品新 孙凰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2006-6-29 职业有专职与兼职之分,欧盟国家的法官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职业法官和业余法官。这里所指的业余法官并不是通称,在欧盟国家,除了业余法官之称外,还有陪审员、陪审法官、外行法官、代理法官、公民法官、荣誉法官或非职业法官等多种称谓。这些“法官”的称谓虽然不尽相同,但有着极大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通常没有经过专门的法律学习和实践,多数
Time:2006-07-17

罗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法官司法理念的重塑
作者:罗蔺 博士研究生,现任北碚区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文章来源:转载于中国民商法律网 2006-7-15 摘要:在器物、制度、观念这三个层次中,观念层次的变革是最困难的,因为它牵涉到一个文化的信仰系统、价值系统等最内层的质素,但它也是最必需的,因为唯有这一层次的现代化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促进一项现代化事业的最终实现。以此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作者认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要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司法
Time:2006-07-17

蒋志培:知识产权诉讼证据问题研究(下)
作者:蒋志培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五、专利侵权的诉前证据保全问题 最近的一次修改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增加了诉前的临时禁令。当时,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提出在司法实践中,相对于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防止禁令失误,证据保全更为重要,适用的频率也更高。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中应当规定对证据的诉前保全。在以后的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中,都采纳了法院的意见,增加了诉前证据
Time:2006-07-19

徐昕:《英国民事诉讼规则》之Practice Direction,第43章B 有关诉讼费用的诉讼指引草案 (200...
作者:徐昕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2006-6-24 本部分诉讼指引补充《民事诉讼规则》第43章至第48章。 第6节 诉讼费用预计书 *6.1本节规定,为保持当事人知悉其潜在的诉讼费用责任,以及协助法院就诉讼费用和案件管理作出指令(如果有的话),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须采取的特定措施。 *6.2 (1)在本节中,“诉讼费用预计书”,指当事人如果在案件中胜诉,拟根据法院命令
Time:2006-07-21

共有 5,19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5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