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常怡 王健:论电子证据的独立地位 |
摘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的起草过程中,电子证据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在立足于电子证据与我国传统证据形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电子证据地位的各种学说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提出立法上的建议,以期确定电子证据的独立证据地位,同时也希望借此文与关心电子证据立法工作的广大同仁交流意见,互相学习,促进我国民事证据立法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 关键字: 电子证据;民事证据法;证据种类 |
Time:2004-06-12 |
|
岳礼玲:德、美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我国确立刑事证据规则之经验借鉴 |
岳礼玲 摘 要: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是目前我国论证刑事证据立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近代,美国和德国作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国家在设立和发展这个规则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两国排除规则的内涵,设立排除规则所要达到的目的(或称为排除规则的理念),排除规则的范围,运用排除规则的限制等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我国设立排除规则。 关键词:排除规则;震慑理念;司法正直;利益权衡中图 |
Time:2003-11-18 |
|
郑旭:证据排除规则:旨在杜绝侦查取证权滥用 |
郑旭 经过合法的搜查获取证据才能在诉讼中得到运用。图片据新华社 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不管什么人获取的证据,只要是不具备合法性都必须排除。本文作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证据并非就是非法证据 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传统观点认为,只要是不具备合法性的证据都必须排除,而证据的合法性包括证据必须具备法定形式、具有合法的来源等等 |
Time:2003-11-25 |
|
王青斌:论行政规划中的私益保护 |
作者:王青斌(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 来源:《法律科学》2009年第3期 【摘要】:行政规划中的利益冲突,主要是公共利益与私益的冲突,两者的冲突体现为权力与权利的博弈,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了必须加强对私益的保护。在当前,应当通过确立行政规划中的损失补偿制度和完善行政规划的救济制度来加强对私益的保护。 【关键词】:公共利益 私益 损失补偿 请求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
Time:2009-09-26 |
|
吴宏耀:论证据的自由评价 |
吴宏耀* ( 陈光中 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八卷,法律出版社) 在思维层面上,诉讼认识表现为根据证据对案件事实的思维重构,或者说,根据证据推理案件事实的思维过程。因此,诉讼认识的核心是"如何评价证据"。在诉讼史上,关于"如何评价证据"的立法模式有两种: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制度。在现代社会,以自由心证制度为代表的自由评价模式是主流。 在我国,立法尚未确立自由心证制度,学理对应否确立自由心证 |
Time:2003-11-25 |
|
邵明:证据法的立法宗旨 |
[编者按]《中国证据法草案及立法理由书》课题是教育部人为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的重点项目,由中国诉讼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江伟教授主持。在江伟教授的主持下,根据研究计划,(1)课题组在调查收集全国有关高级人民法院,陆续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中的证据问题若干规定意见",对其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研。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规定公布实施以后,对该 |
Time:2003-11-25 |
|
陈界融:询问当事人作为一种辅助的证据方法 |
[编者按]《中国证据法草案及立法理由书》课题是教育部人为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的重点项目,由中国诉讼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江伟教授主持。在江伟教授的主持下,根据研究计划,(1)课题组在调查收集全国有关高级人民法院,陆续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中的证据问题若干规定意见",对其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研。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规定公布实施以后,对该 |
Time:2003-11-25 |
|
李汉昌 王继军:论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 |
摘 要:司法认知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证据学上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国家对之均有较为详尽的、科学的规定。相形之下,我国对之研究不够。在厘清司法认知的要领和考察一些国家对之的立法规定的基础上,对司法认知的理论基础、效力、适用条件、对象及程序规则等一些基本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司法认知;理论基础;效力;程序规则 中图分类号:D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57(2001 |
Time:2003-12-27 |
|
宋英辉 李哲:证据裁判原则评介 |
宋英辉,李哲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 摘 要:证据裁判与自由心证两大原则构成现代证据法的基石。证据裁判原则要求法官应当依据证据认定犯罪事实。本文从阐释证据裁判原则的含义入手,探析了该原则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在各国的具体运用,并基于该原则从宏观上提出了我国证据立法应予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证据 裁判 事实 证据裁判,是指对于案件争议事项的认定,应当依据证据。证据裁判原则要求裁判的形成 |
Time:2004-01-14 |
|
顾晓威 张胜:测谎仅参考 证据才定案 |
2003年10月,原告张某与被告崔某开始有购销玉米的业务往来。同年11月,张某送货时,崔某未给货款,打下2万元的欠条。张某索款无着,于2004年1月诉至法院。崔某辩称已分四次付清了,但由于自己无法举证,申请法院对两人作心理测试(俗称测谎)。法院在征得张某的同意后,委托有关机构对四次付款情况分别对原、被告进行了心理测试。测试结论认为,张某说谎。 法院认为原告张某提供了证据原件,有较强的证明力。被告 |
Time:2004-02-11 |
|
徐 昕:澳大利亚证据法的发展与改革 |
主题词:澳大利亚证据法 历史发展 改革动向 证据法统一运动 特点 修改 内容概要: 本文以澳大利亚证据法的历史发展、法律渊源为基础,考察了澳大利亚证据法的改革动向,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联邦证据法统一运动,对改革成果即联邦《1995年证据法》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1995年证据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1.立法政策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为保障法院发现真实原则、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区别对待原则 |
Time:2004-02-28 |
|
张卫平:真伪不明与公正裁判 |
圣经旧约全书·列王纪(上)记述了以色列所罗门王的一些事迹,其中关于所罗门运用智慧裁判争议的故事颇有意思。故事讲述一日有两个妓女来找所罗门要求裁决争议的孩子的归属。其中一个说:“我主啊,我和这女人同住一房;她在房中的时候,我生了一个男孩。我生这孩子后第三天,这女人也生了一个孩子,我们是同住的,除了我们两个人之外,房中没有别人。晚上,这女人睡着的时候,压死她的孩子。但她半夜起来,趁我睡着时,把我 |
Time:2004-02-28 |
|
叶自强 :事实上的推定与法律上的推定 |
两种推定及其区别 推定就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一定事实,假定另一事实的存在。前一事实称为基础事实,后者称为推定事实。推定包括法律上的推定和事实上的推定。 法律上的推定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当基础事实存在时,必须假定推定事实存在。至于该事实是否合乎逻辑地出自基础事实,在所不问。这种基础事实的确立,在诉讼中或是根据证据所认定,或是根据法则所认定(如由于法院认知)。推定是因该事实的确立,根据法则而作出的关于 |
Time:2004-03-05 |
|
民事证据法:建构中的制度移植 |
摘 要:制度移植是经济、高效的民事证据法的建构方法,但常常受制于两个因素,即受植环境存在缺陷和受移植环境的排斥。为此,要注意采用两种方法:1 调整被移植的法律制度,使之符合受植的环境要求;2 对受植环境加以调整,使环境适应被移植的制度。 关键词:民事;证据;制度;移植 引言 移植是人们生存、发展所必须和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同样,没有法律制度的移植,法律制度的建构就必然处于封闭、保守、滞后的状态 |
Time:2003-10-03 |
|
论自认法则 |
自认是民诉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大陆法和英美法国家均加以规定。我国1991年颁行的民诉法却遗漏了此项内容。为补此缺,笔者著本文予以探讨。 一、自认法则[1]的回顾与前瞻 自认是一项古老的法则,中西皆然。早在我国西周的民事诉讼中,就存在一种称作供辞的证据方式。依规定,当事人在进行诉讼时首先必须宣誓,以保证证辞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而后才开始进入审理判决。由于履行了宣誓仪式,证辞具备了法律拘束力,因而不许 |
Time:2003-10-03 |
|
共有 5,19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5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