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陈雷:对我国现行民事裁判执行体制的批判观点及改革思路的点滴置疑
Some Critiques on Critiques of Chinese Civil Judgment Execution System and Its Reform 作者:陈雷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11月20日 我国民事裁判的执行体制存在明显的弊端,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弊端所引起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这种体制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对其
Time:2005-11-30

汤维建 许尚豪:走向民事审判的集中化
作者:汤维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尚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法博士生) 文章来源:原载《审判研究》2004年第1期 转载自中国民商法律网2005-11-29 一、从基本模式到结构模式: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第二次飞跃 如果说用“当事人主义”的诉讼理念改造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基本模式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第一次飞跃的话,那么,用“集中审理主义”的诉讼理念改造我国民事诉讼程序
Time:2005-12-01

胡健:日本破产法律制度
作者:胡健 文章来源: 北大法律信息网2005年12月5日 【关键词】日本法律 破产法 一、日本破产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 日本破产制度历史悠久,早在镰仓时代,就有将交不起租税者的财产没收的规定。在江户幕府时代(1603-1867),建立了所谓的“身代限”和“分散”制度,前者规定:对于不能还债的债务人,以强制命令将其全部财产交付债权人;后者则规定:债务人可以通过申报,宣布家资分散,将包括衣物、刀具
Time:2005-12-05

张卫平:发现真实与维护程序正义的冲突与衡平
作者:张卫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2005-12-5 苏州大学法学院讲座记录 报告人:张卫平教授 主持人:胡亚球教授 点评人:张永泉副教授 整理人:04级诉讼法研究生 时间:2005年10月25日 地点:王健法学院模拟法庭 主持人: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荣幸的邀请到了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卫平老师来到苏州大学为同学们作讲座。张老师以他丰富
Time:2005-12-06

邵明:神明裁判及其蕴涵精神之追问——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来思考来认识 
作者:邵明 文章来源: 北大法律信息网2005年12月10日 一、种种表现 在人类社会早期,神明裁判(神判)是一种依据神意或上帝之意来判断事实真伪或是非曲直的较为普行的做法。神或上帝是世人不可见的虚幻形象,其意志只能凭借一定的媒介表述出来,于是体现神意的方式出现了并广泛运用于诉讼之中,从而成为证明事实真伪或判断是非曲直的方式。其种类主要有: (一)神誓——当事人和证人以向神灵宣誓的方式来证明其所
Time:2005-12-10

徐昕: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
作者:徐昕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2005年12月14日 【摘要】沉默权是一项具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拥有不自证其责的沉默的自由。本文以沉默权的产生及其限制为基点,从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的有限性、证明责任及其分配规则的要求、当事人与证人法律地位的天然区分、事实探知的相对性、以及民事诉讼的本质与法院事实探知权的最小化五个进路,论证了民事诉讼中沉默权确立的理由。 【关键词
Time:2005-12-14

杜闻:科学证据(scientific evidence)识别标准的演变——评Daubert v. Merrell Dow Pharmac...
作者:杜闻 中国政法大学教师 文章来源: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 2005-12-10 案情简介[i]:加森.道伯特(Jason. Daubert)和埃里克.斯库勒(Eric. Schuller)是道伯特夫妇的亲生儿子。一出生,这两个男孩就有严重的先天身体残疾:加森患有四肢萎缩症,而埃里克则是没有正常人四肢的“海豹儿”。抚养和照顾这两个残疾孩子给道伯特夫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心理创伤。在怀这两个孩子
Time:2005-12-15

罗智敏:我国行政诉讼中的预防性保护
内容提要:行政诉讼中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旨在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富有实效性的司法保护。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规定的行政行为停止执行、先予执行、财产保全、行为保全四种制度措施具有预防性保护功能。不过,相关规定着眼于维护公共利益与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双重目的,集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行政行为的目的顺利实现、防止行政相对人权益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害三重功能于一身,且立法没有针对上述不同功能配给不同规则
Time:2020-12-11

徐键:功能主义视域下的行政协议
内容提要:行为要素思路是当前识别行政协议的主流思路,其以合意行为是否具备特定的公法要素为聚焦点,忽视了对行政协议的目的功能及应用场域的关照,使得行政协议与行政私法行为的区分变得困难。行政协议是针对高权行政领域等级化之行为模式及组织机制的反思性产物,对行政协议的识别不应跳出高权行政的范围。面对高权行政中传统行政模式的弹性不足问题,行政协议通过行为机制的革新强化相对人的意愿交流能力;通过组织
Time:2020-12-17

黄锴:行政诉讼给付判决的构造与功能
内容提要:司法实践中存在对给付判决作扩张解释的现象,这将导致给付判决与其他判决类型在适用范围上发生重叠,致使新增给付判决的立法目的落空。行政诉讼法“监督行政—纠纷解决”的立法目的,塑造了“低强度审查模式—高强度审查模式”的司法审查强度区间,要求法院对程序性裁判与实体性裁判作出区分。履行判决原则上只能是程序性裁判。给付判决的制度功能在于确立实体性裁判的裁判方式,弥补履行判决在功能上的不足。现阶段
Time:2020-12-17

马立群: 行政诉讼反诉制度的诉讼构造及创设路径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对反诉做出了排除性规定。该规定虽然避免了导入反诉制度所可能产生的新的程序风险,但同时也保留了在行政主体诉权领域存在的规范漏洞。行政诉讼反诉主要是实体上具有平等法律地位主体之间的当事人诉讼,其实体法基础源于行政主体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结构。行政诉讼反诉以存在独立的诉讼标的为前提,在一般给付诉讼和确认诉讼中存在适用空间。建议将来修改
Time:2020-12-17

章志远”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的法理解读
引 言 作为人民法院全面推行的一项行政审判新理念,“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最早始于2010年。在当年4月举行的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基层基础工作座谈会上,致力于行政纠纷实质性解决被视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的职能定位。2014年修订后的《行政诉讼法》第1条将“解决行政争议”新增为一项立法目的,体现了立法机关进一步强化行政诉讼制度化解行政纠纷功能的明显意图。 近10年来,“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频繁出现
Time:2021-01-15

孙首灿: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标准
一、引言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于《行政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对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规定。尽管这次修改不算彻底,在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方式上,没有规定“直接审查”,仅停留在“附带审查”阶段。但“聊胜于无”,这次修改毕竟使得行政相对人可以提出审查要求,法院可以正面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这也算是我国立法者对于社会长期呼吁的回应。在此次修改之前,由于实际审判工作的需要,法院对于行政
Time:2021-03-02

王贵松:行政活动法律保留的结构变迁
只有在法律保留的意义上,“无法律即无行政”才是成立的。法律保留原则决定着行政机关采取某种措施介入社会的容许性,让立法机关在保障基本权利、控制行政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中,我国行政机关还有很大的自主空间,行政活动距离法律保留的要求还较为遥远。当下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在实行人大制度的法治国家之下,行政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有了法律的根据才能采取行动?本文将首先厘清法律保留概念的内涵,再梳理日本
Time:2021-03-30

李成:人工智能歧视的法律治理
引 言 得益于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要素的全面突破,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金融、司法等场景中业已显现出媲美甚至超越人类的实力,成为数字时代世界各国竞相追逐的技术高地。然而,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社会公众对智能社会的憧憬开始夹杂起对人工智能潜在弊端的担忧。作为数字时代具有广泛渗透性的底层技术,人工智能具备颠覆性重构人类社会的潜能。如果说对“技术奇点”迫近的莫名恐慌尚属杞人忧天,那么当人工智能屡屡
Time:2021-04-30

共有 5,19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4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