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薛向楠:我国《宪法》中“逮捕”含义的三重审视
【副标题】兼论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 【作者】薛向楠(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 【来源】《法学杂志》2025年第3期 “主题研究二·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完善 ” 内容提要: 通过对宪法文本的解释学分析、对苏联法中逮捕与羁押的横向比较以及对近代以来三类逮捕本质的纵向观察可以发现:宪法中逮捕的本质内涵是羁押,宪法对逮捕的规定是将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羁押审查决定权交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属性、排他性
Time:2025-08-10

初殿清:羁押听证的制度逻辑与程序检视
【作者】初殿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法学杂志》2025年第4期 “主题研究二·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完善 ”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检察听证程序构造研究”(项目编号:501XYGG2024120011);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听证理论研究课题“中外听证制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ZGJAGB2024T04)的研究成果 内容提要: 检察听证与民主价值存在
Time:2025-08-20

梁君瑜:反思行政诉讼中的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内容提要:既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对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的适用情形、执行问题等制度层面的分析,却忽略了对作为制度前提的“驳回判决是否与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相冲突”的回应。驳回判决契合“诉判一致”的诉讼法原理,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蕴含“全面审查”之意。鉴于“全面审查”是指不受原告的攻击防御方法所限(但仍应受诉讼请求所限),且审查诉讼请求与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无法截然分离,故上述“冲突”并不存在。从规范生成
Time:2025-07-15

谢宜璋: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的认定与规制——以141份裁判文书为样本
内容提要:通过对141份裁判文书的整理分析,发现司法实践中对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存在判定方法缺乏共识、考量标准不一及损害赔偿范围模糊等情形,暴露出实践中该类诉讼存在定位不清的根本问题。规制恶意诉讼旨在矫正不法性诉讼并实现法律问责,该不法性有别于权利滥用的不当性标准,因而在主观恶意的认定上须区分认识因素、目的因素与行为因素等在证明效力上的主次地位。认识因素是考察行为人发起诉讼时主观恶意的根本
Time:2025-08-15

我院顾永忠、熊秋红、郭烁三位教授参加第七届中日刑事诉讼法国际研讨会并发言
2025年8月25日,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日本一桥大学法学研究科以及法律创新国际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一桥大学中国交流中心协办的“第七届中日刑事诉讼法国际研讨会——刑事程序中的辩护权”,在一桥大学国立校区顺利举行。来自中日十余所高校的30余位刑诉法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上我院顾永忠、熊秋红、郭烁三位教授作了相关发言。 顾永忠教授以《“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
Time:2025-09-02

我院顾永忠、熊秋红、郭烁三位教授参加第七届中日刑事诉讼法国际研讨会并发言
2025年8月25日,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日本一桥大学法学研究科以及法律创新国际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一桥大学中国交流中心协办的“第七届中日刑事诉讼法国际研讨会——刑事程序中的辩护权”,在一桥大学国立校区顺利举行。来自中日十余所高校的30余位刑诉法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上我院顾永忠、熊秋红、郭烁三位教授作了相关发言。 顾永忠教授以《“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
Time:2025-09-02

我院院长熊秋红教授参加“《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 5 周年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五周年论坛于6月21日举行。 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五周年论坛于6月21日(星期六)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举行。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出席由特区政府举办的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五周年论坛。 论坛于上午9时至下午5时半举行,分为上午及下午两个环节。上午由嘉宾发表主题演讲、举行3个比赛颁奖礼,以及举行「香港国安法护远航 创未来」启动仪式。 下午的座谈环节
Time:2025-06-22

《台湾法务》“立法院”三读通过修正“羁押法”
  《台湾法务》立法院三读通过修正「羁押法」 “中华民国”99年5月4日“立法院”第7届第5会期第11次会议通过(公报初稿数据,正确条文以“总统”公布之条文为准) 第14条 被告入所应使独居。但得依其身分、职业、年龄、性格或身心状况,分类杂居。? 共同被告或案件相关者,不得杂居一处。? 被告衰老或身心障碍,不宜与其他被告杂居者,得收容于病室。
Time:2010-05-07

程皓楠:论行政诉讼的裁判时机成熟
内容提要:因行政诉讼兼具监督行政与争议解决的功能,终局判决存在争议解决彻底性上的差异。法院可以仅审查系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将实体法律关系争议交回行政程序或留待后诉处理;也可以自行判断实体法律关系,作出具有争议解决彻底性的终局判决。“彻底判决”的裁判时机成熟描述了法院以判决调整实体法律关系、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履行特定义务判决与变更判决是具有彻底性的终局判决,因而裁判时机成熟同判决要件相连
Time:2025-08-15

《台湾法务》“立法院”三读通过修正「监狱行刑法」
  《法务》“立法院”三读通过修正「监狱行刑法」 “中华民国”99年5月4日“立法院”第7届第5会期第11次会议通过 (公报初稿数据,正确条文以“总统”公布之条文为准) 第11条 受刑人入监时,应行健康检查;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应拒绝收监: 一、心神丧失或现罹疾病,因执行而有丧生之虞者。 二、怀胎五月以上,或分娩未满二月者。 三、罹急性传染病者。? 四、衰老、身心障碍,不能自理生活者
Time:2010-05-07

我院院长熊秋红教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国两制”学术研讨会并发言
6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国两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主题为“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回顾与展望”。会上,学者就“国家安全立法理论与实践”分享观点。 我院院长熊秋红教授表示,2019年“修例风波”对香港的社会秩序和繁荣稳定造成了极大威胁,直接冲击“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区宪制秩序的原则和底线。在此背景下,中央最终采取“决定+立法”的方式,推进建立健全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
Time:2025-06-12

《台湾法务》“立法院”三读通过修正「观察勒戒处分执行条例」
  “中华民国”99年5月4日“立法院”第7届第5会期第11次会议通过(公报初稿数据,正确条文以“总统”公布之条文为准) 第6条  受观察、勒戒人入所时,应调查其入所之裁定书、移送公函及其他应备文件,如文件不备时,得拒绝入所或通知补送。 受观察、勒戒人入所时,应行健康检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拒绝入所: 一、衰老、身心障碍,不能自理生活者。 二、心神丧失或现罹疾病,因勒戒而有身心障碍
Time:2010-05-07

《台湾法务》“立法院”三读通过修正「保安处分执行法」
      《法务》“立法院”三读通过修正「保安处分执行法」 “中华民国”99年5月4日“立法院”第7届第5会期第11次会议通过(公报初稿数据,正确条文以“总统”公布之条文为准) 第6条  受处分人经检查后,罹有急性传染病或重大疾病者,检察官不得命令解送,并应斟酌情形,先送医院治疗或责付于相当之人。但发见受处分人身体有畸形、身心障碍或痼疾不适于强制工作者,检察官得声请法院裁定免其处分之执行
Time:2010-05-07

新时代律师制度改革与发展暨《律师法》修改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5年8月23日,由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新时代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办,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承办的“新时代律师制度改革与发展暨《律师法》修改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司法部、法学界和律师界的领导、专家和律师代表60余人出席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新时代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李本森主持。 致辞单元
Time:2025-08-30

王星译:明知推定证明的刑事程序法续造
作者:王星译,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推定旨在解决明知等主观要件事实的证明困难,有其实践必要性,但如缺乏有效的程序指引与约束,可能有损事实认定准确性和程序公正性。在实践中,我国明知推定规则的适用范围、法律效力等均被不当扩张,除外条款的出罪与限权机能失灵,从而异化为法院据以认定事实的实体法规则。其中,证明对象的不当转换、证明责任的不当转移侵害了辩方证据性权利,剥夺了其程序性
Time:2025-08-15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34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