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赵艺绚、莫纪宏:论嵌入公共风险治理体系的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 |
赵艺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后研究人员) 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24年第1期 |摘要 近年来,检察机关探索在个别领域中将行政公益诉讼的启动时间提前至公共利益实际损害发生之前,提起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取得了良好的公共风险预防效果。作为一种新的外部监督机制,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能够针对性解决当前公共风险治理体系中行政机关风险治理意愿 |
Time:2023-12-08 |
|
王毓莹:新时代民事检察监督体系完善的路径 |
新时代民事检察监督体系完善的路径 王毓莹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教授、合规与风险防控中心主任 目 次 一、民事检察功能作用 二、民事检察监督困境检视 三、新时代民事检察监督体系的完善路径 摘 要 民事检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在民事诉讼领域的具体体现,多年来产生了良好的司法制度效果。但民事检察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制度供给不足、职能发展不均衡、同级监督效果不彰、程序机制不畅等问题。对此,应革新 |
Time:2023-12-08 |
|
李奋飞:刑事诉讼法“实质法典化”的五大期待 |
李奋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颁行于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在经过1996年、2012年和2018年三次规模不等的修订之后,其法治化、现代化、完备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甚至可以说“形式法典化”已经基本实现。在民法典颁布实施的大背景下,积极回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呼唤,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实质法典化”势在必行,意义重大。为此,需要在吸纳法学理论研究成果和重视司法改革经验 |
Time:2023-12-15 |
|
闵春雷:认罪认罚案件中的无罪辩护 |
闵春雷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被告人认罪认罚的案件,律师还应否作无罪辩护?对此存在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关系到律师辩护权的正确行使,也关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解与制度完善。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性质及理论定位出发,基于律师“忠诚义务”、认罪认罚中实质参与及实际诉讼后果的考量,在应然的制度设计上,原则上认罪认罚案件中律师应不再作无罪辩护,但有违案件 |
Time:2023-12-15 |
|
郭华:不确定鉴定意见的证据属性及功能 |
郭华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文发表于《中国法学》2023年第5期,因篇幅限制,注释省略。 内容提要 鉴定意见作为证据应当符合“明确”的证据要求。现实中的不确定鉴定意见因与司法对证据要求的“明确”或者“确定”存在表达上的冲突,致使实践衍生出鉴定和司法之间实然关系的供需紧张。鉴定意见基于科学不确定性、鉴定技术局限性以及鉴定人主观性等特点,具有不同于其他证据的判断性特征。不确定鉴定意见因包含了特定 |
Time:2023-12-15 |
|
张学府:行政示范诉讼的正当性基础 |
张学府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摘要 我国行政示范诉讼源于司法实践需要,缺少直接的立法依据和正当性基础,从而被质疑会减损当事人权利、影响裁判公正、程序构建缺少理论指引而呈现碎片化。证成行政示范诉讼的正当性,需应用共同诉讼理论和分析方法。根据行政共同诉讼分类的三分法,固有必要共同诉讼具有诉讼的合一确定性,该性质与示范诉讼的程序设计相冲突,故不适用示范诉讼;类似必要共同诉讼 |
Time:2023-12-15 |
|
景汉朝:民事诉讼实践法学研究的创新方向与重点任务 |
景汉朝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 当今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建立什么样的研究体系?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创新方向是创立本土自主的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诉讼实践法学。民事诉讼实践法学既不同于外国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也有别于我国传统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它具有平等性、广泛性、互动性、大局性等特征。研究范围不囿于单纯的民事司法 |
Time:2023-12-18 |
|
傅郁林:论民事裁定的逻辑结构与效力基础——围绕《民事诉讼法》第157条展开 |
傅郁林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判决、裁定”这样“判—裁混装”式法律表述正在模糊依我国通说划定的裁定与判决泾渭分明的边界,裁定在未增加任何程序保障或证明难度的情形下却悄然获得了与判决同等的效力,引起了法律解读与适用的普遍混乱。但这种状况实质上是裁判制度“发育青春期”对我国传统裁判理论的“反叛”。但随着当事人主体地位与程序保障理念的引入及其对裁判程序的正当化、多样化需求,随着当代社会紧急救济诉求 |
Time:2023-12-21 |
|
龙宗智: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及司法适用 |
龙宗智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文发表于《中国法学》2024年第1期,因篇幅限制,注释省略。作者身份信息为发文时信息。 内容提要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有深厚的中外法史渊源及比较法上的根据,体现无罪推定,彰显司法人权保障,是证明责任及证明标准规范的应有之义,在我国现行法中有充分依据。适用该原则应秉持无罪推定理念,同时维系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该原则的适用以穷尽取证手段为前提,事实存疑是指证明未达 |
Time:2024-02-27 |
|
冀祥德:世界刑事诉讼的四次革命 |
冀祥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文发表于《中国法学》2024年第1期,因篇幅限制,注释省略。作者身份信息为发文时信息。 内容提要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刑事诉讼活动也开始了横向整合和纵向深入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大量的事实进行价值分析和规范衡量,可以发现在刑事诉讼制度的演进发展过程中,国家干预正逐步向社会自治过渡,世界范围内的刑事诉讼 |
Time:2024-02-27 |
|
熊秋红:以证明标准为中心的刑事指控证据体系之构建 |
熊秋红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文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2015年6月,最高检提出“积极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需要,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和新型诉侦、诉审和诉辩关系”。2018年11月,最高检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
Time:2024-03-12 |
|
宋晓: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基础构造 |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基础构造 宋晓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文发表于《中国法学》2024年第1期,因篇幅限制,注释省略。作者身份信息为发文时信息。 内容提要 一般管辖与特别管辖构成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基础构造,其对立结构及其在同一体系中的互动纠葛,是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体系建构的关键。尽管历史源流和具体实践仍存在诸多差异,两大法系迄今都发展出一般管辖和特别管辖的基础构造。一般管辖侧重案件当事人和特定 |
Time:2024-03-12 |
|
“两高”《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24年1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11次会议、2024年2月2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20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4年3月15日 法释〔2024〕4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 |
Time:2024-03-20 |
|
孙思雨:行政公益诉讼第三人的理论证成及规则建构 |
孙思雨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确立行政公益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理论证成 (一)外在结构:行政公益诉讼的特殊构造要求建立第三人制度 (二)内在价值:第三人制度与行政公益诉讼目的耦合 (三)实践意义:第三人参与行政公益诉讼的实际效用 三、行政公益诉讼第三人的实践类型及认定标准判定 (一)行政公益诉讼第三人的实践类型 (二)行政公益诉讼第三人的认定标准 四、行政公益诉讼第三人 |
Time:2024-03-20 |
|
自正法:企业合规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试点经验与法理反思 |
作者: 自正法(1987-),男,云南玉溪人,法学博士,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 来源:《法学论坛》2024年第1期“热点聚焦·企业合规的实体与程序前沿研究”栏目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企业合规整改的创新举措,附条件不起诉在学界形成了三种立法进路,即“认罪认罚融合说”“特别程序独立成章说”“特别程序+企业合规法并行说”。从地方检察院的试点情况来看,合规附条件 |
Time:2024-03-26 |
|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33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