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刘莘,刘红星: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文章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第4期 【摘要】 行政纠纷不可避免,但应积极预防和化解。行政纠纷的多样性决定了行政纠纷解决途径的多元化。良好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应满足三个基本要求:保证所有行政纠纷有出口;保障最低限度的程序正义;坚持司法最终原则。行政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各种纠纷解决途径应各尽其用、有机衔接、相互协调:调解是过滤器和分流器,行政复议是主渠道,行政诉讼是最后的防线,信访是补充。根据良好
Time:2016-10-05

迪尔克·埃勒斯(著),展鹏贺(译):德国行政程序法法典化的发展
文章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第5期 【摘要】 德国行政法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早期重实体轻程序思想的影响,使得一般行政程序法的法典化进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得以实现。在随后40多年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行政活动相适应,法典化的行政程序法虽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修改,但是关于法典化改革的呼声却从未间断。尤其是在经济、社会以及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应对信息行政、电子化行政以及
Time:2016-10-19

潭宗泽,杨靖文:行政诉讼功能变迁与路径选择—— 以法与治的关系为主线
文章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第4期 【摘要】 行政诉讼的困境表现为司法承载过多的社会治理压力,导致司法主体与行政主体功能错位。《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厘清了司法重“法”、行政重“治”的辩证关系,实现了司法的主体性回归与监督功能的强化。同时,立法、行政与司法共处于治理转型与公法秩序的构建和维护中,司法还应积极发挥对政府治理的规范效应与指引作用。司法与行政“既分且和”能够确保司法监督功能的发挥
Time:2016-11-12

朱晓峰: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和立法建议
文章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第5期 【摘要】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长久以来存在诸多问题,新修改《行政诉讼法》的施行对行政复议制度又产生了明显影响,复议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亟待改进。山东省遵循行政复议工作规律进行了系列大胆探索,总结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改革经验。当前应加快行政复议修法进程,重构行政复议制度体系,将集中复议权改革成果及时固化,确定复议、诉讼并行选择机制,围绕复议决定建构起严格科学
Time:2016-11-27

徐肖东:行政诉讼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认知及其实现机制—— 以陈爱华案与华源公司案为主的分析
文章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第6期 【摘要】 行政诉讼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是以主动审查为基础。公报案例陈爱华案为主的相关案例抽象了“一般审查—适当评价—选择适用”的处理规则。华源公司案为附带审查在“不与上位法相抵触”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审查力度提供可能,体现为运用多种解释方法对规范性文件展开形式主体、职权、内容要件等多方面审查;裁判文书中以《决议》形式对规范性文件作出合法性判定,监督功能及司法
Time:2016-12-12

姜明安:行政强制法立法若干争议问题之我见
作者:姜明安(北京大学法学院) 来源:《法学家》2010年第3期 【摘要】立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各种不同观点、主张的博弈过程。行政强制法由于涉及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重要权益,涉及对行政主体行政强制权的限制和行使行政强制权方式、程序的规制,其不同观点、不同主张的博弈即更加广泛、更加激烈。无论是在行政强制设定权应如何配置方面,还是在行政强制实施体制应如何设计的问题上,抑或是对于
Time:2010-07-17

陈越峰:防汛与人身自由——以“强制转移权”设定的合法性分析为例
作者:陈越峰(上海交通大学)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摘要】在防汛措施中,强制转移权的设定涉及人身自由,属于《立法法》规定的法律保留范围内的事项。《浙江省防汛防台防旱条例》对此作出规定,在形式合法性方面存在瑕疵;但是,这一措施的设定具有合目的性、必要性和平衡性,在实质合法性方面合乎比例原则。因此,需要采用修订法律或法律解释的方式整合形式合法性和实质合法性,在包括突发事件应对在内
Time:2010-07-27

章志远、李明超:公共事业特许经营中的临时接管制度研究
作者:章志远、李明超(苏州大学)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摘要】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实施过程中,当公共利益遭受或面临重大损害时,监管者有权采取临时接管措施来保障公用事业运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制度立法明显滞后,临时接管权的行使隐藏着巨大风险。为了保障临时接管权的正确运用,防止特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未来立法应当着重就临时接管的主体、条件、程序
Time:2010-08-06

许莲丽:论违法行为信息公开中的隐私权保护——重庆高考“加分门”事件引发的思考
作者:许莲丽(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摘要】重庆高考“加分门”事件中,公开违法变更民族身份行为的相关信息自不待言,但公开31名造假考生的名单则必将侵犯考生的隐私权。尽管违法行为的信息是“公共信息”,但个人对其中的个人信息依然享有隐私权。在公开违法行为信息的同时也应保护个人隐私。通过区分处理,将其中涉及的足以识别个人身份的个人信息加以隐匿、删除,既可以最大限度地
Time:2010-08-16

邹焕聪:论行政私法行为的法律性质——兼及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救市行为的分析
作者:邹焕聪(南京大学)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摘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时,我国地方政府机关采取了包括政府补贴在内的政府救市措施和行为。政府补贴等行为实际上属于行政私法行为,政府机关这类行为的正确使用与否涉及到该类行为法律性质的科学界定。行政私法行为最大的特点是结合了行政和民事的双重因素,具有行政法、私法的双重性质。而混合说可以作为重要标准以识别行政私法行为的行政私法性
Time:2010-08-16

杨彦虎:行政程序价值体系的法理论证
作者:杨彦虎(中国政法大学)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摘要】行政程序是现代行政法的核心部分,其价值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程序制度的法律效果的实现。法律规范的应用要依赖法律原则的指导,行政程序法制价值体系的合理,离不开法律文本中对法律原则的科学设置和意义权衡。不同行政领域中的程序价值体系对法律原则之间的效力位阶的安排不同。立法者对法律原则的功能未有充分认识,实践中未经考虑行政
Time:2010-08-28

唐汇西、戴建华:行政法上自然正义理论初探——以英美法为考察对象
作者:唐汇西(中共中央宣传部)、戴建华(武汉大学)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摘要】自然正义是英国法治的核心概念,亦是英国自古即已存在之古老概念,它起源于自然法的理念,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成为英国普通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自然正义是关于公正行使权力的“最低限度”的程序要求。它包涵两个主要原则,即任何人就自己的诉讼不得自任裁判官;任何人的辩护必须被公平的听取。其核心思想是公平听证规则
Time:2010-08-28

薛刚凌、潘波:从经济调适到社会回应——行政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分析
作者:薛刚凌(中国政法大学)、潘波(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7期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已完成了五次阶段性行政体制改革,但都主要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利益多元的社会格局正在形成,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要积极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反映市场经济、多元社会、民主政治和管理规律的要求,确立社会回应型改革目标模式,构建
Time:2010-09-18

吴洪淇:证据法体系化的法理阐释
【摘要】 我国证据法规范与理论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证据规范欠缺体系性,理论话语来源复杂、彼此杂糅等现实困境。证据法理问题是证据法学的基础性问题,也是证据法学与法理学的交叉地带。系统反思证据法体系化的法理问题,可形成三个相对稳定的问题域:一是证据法的本体论问题,二是证据法的价值论问题,三是证据法的规范论问题;这些问题分别从不同层面系统界定了证据法的整体定位。通过对这三个问题域的梳理与整合
Time:2019-12-10

栗峥:合理怀疑的本土类型与法理建构
【摘要】 怀疑是贯穿刑事诉讼的一种状态与过程。不同的疑点产生不同的疑点效,并聚合形成疑点群。疑点的功能在于对司法证明产生动摇。必须基于中国语境与实践的本土路径,重新诠释合理怀疑这一概念并建构其类型。合理怀疑可区分出四阶形态,其合理性体现为融贯且真实。基于对全国涉及合理怀疑的6692份裁判文书的样本实证分析,从其中的典型错案中可提炼概括出八种中国式模型,形成合理怀疑的八种具体怀疑版本类型。怀疑版本
Time:2019-12-10

共有 5,19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6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