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应松年:行政权与物权之关系研究——主要以《物权法》文本为分析对象 |
作者:应松年(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法治政府网 2007-12-06 内容摘要:2007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展示了行政权与物权的多重复杂关系,如物权排斥行政权、行政权确认物权、行政权保护物权、行政权消灭物权、行政权创设物权等。文章在对《物权法》中体现的行政权与物权的复杂关系进行全面细致梳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中几种关系。 关键词:行政权 物权 |
Time:2007-12-10 |
|
詹福满:行政法的成本与效益 |
作者:詹福满(西北政法学院) 文章来源: 中国宪政网 2007-12-06 [摘 要] 将成本———效益模型运用于行政法领域必须注意类似于制约因素、非必要成本地位及局限性等诸多问题;为达到以最少的成本支出获取最佳的运行效果,还必须对行政法运行的最佳成本边际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行政法成本;行政法效益;问题与对策 一、行政法成本及行政法效益释义 现代西方制度学派的兴起及经济分析法学的产生,将 |
Time:2007-12-14 |
|
赵红梅: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政府、社会联动模式之构想 |
作者:赵红梅(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文章来源:《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摘要】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受到国家严格管制,其地位实为“下级所有权”、“准所有权”或“大使用权”,其性质实为“公共性权利”;同时基于分配正义的考虑,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不需要界分“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也不能以市场化的方式或标准对失地农民予以补偿。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政府、社会联动模式,利用社会调节——公共决策的机制 |
Time:2007-12-16 |
|
朱芒:行政程序中正当化装置的基本构成——关于日本行政程序法中意见陈述程序的考察(上) |
作者:朱芒(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 中国宪政网 2007-12-11 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已进入立法程序的研究起草阶段,①这标志着法制建设进程开始进入到通过成文法典的方式保护私人权利利益的阶段。在起草我国的《行政程序法》时,必然将面对如何在实定法体系之中建构具有正当性的条文内容的问题。其中,程序参加人的意见陈述程序,尤其是其中居于行政程序核心地位的听证程序如何建构,对行政程序 |
Time:2007-12-20 |
|
朱芒:行政程序中正当化装置的基本构成——关于日本行政程序法中意见陈述程序的考察(下) |
作者:朱芒(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 中国宪政网 2007-12-11 2.文件查阅 《行政程序法》的第18条规定,当事人以及其他的一定参加人自听证的通知之时起至听证终结为止的时间内,有权查阅“证明构成该不利益处分原因的事实的资料”。这项制度被称为文件查阅制度。该制度构成独立的正当程序制度(具体见下面(5)之第四部分)。 3.听证主持人 在听证程序中,行政厅指定的职员以及其他由政令 |
Time:2007-12-20 |
|
张峰振:论违法行政行为的治愈 |
作者:张峰振(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讲师) 文章来源:《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6期 转引自中国公法网 [摘 要]违法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多元的,并非一概撤销或确认无效。在一定条件下,违法行政行为可被治愈。治愈方式包括追认、补正及转换。《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关于违法行政行为法律后果的规定不适应现实需要。作为权宜之计,应通过法律解释增加治愈制度;作为根本措施,应尽快出台《行政程序法》规定治愈 |
Time:2007-12-25 |
|
上官丕亮:突发事件呼唤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
作者:上官丕亮(苏州大学副教授) 文章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转引自中国宪政网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不严格执法,而地方政府不严格执行中央的法律和政策的根源在于行政执法体制本身,目前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执法权限划分不明,在实际上中央的法律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来执行,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中央的法律 |
Time:2007-12-26 |
|
石佑启 杨治坤:试论中部地区法制协调机制的构建 |
作者:石佑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杨治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行政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江汉论坛》2007年第11期 转引自中国宪政网 摘要: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亟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协调机制, 法制协调机制是整个协调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行宪政框架下, 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立法协调机制、执法协调机制和司法协调机制,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 以实现中部地区 |
Time:2007-12-28 |
|
伍玉联:我国现行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
作者:伍玉联(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 北大法律信息网 2007-12-16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进路 1,问题的提出。 之所以研究税务行政复议的问题,是因为行政复议在法律制度当中的重要位置。行政复议的重要意义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在理论界,诸多学者描述过行政复议的重要性。有行政法学者指出,现代社会,“随着行政权的膨胀和积极行政的日益兴起,行政纠纷日益增多,公民 |
Time:2007-12-30 |
|
熊文钊 张伟:行政自我拘束原则之初步研究 |
作者:熊文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伟(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当代中国行政法的源流》,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年11月 转引自北大公法网 2008-1-3 内容摘要:行政裁量的广泛存在是现代行政法的显著特征。但是,根据法治行政的原理,这种裁量权的行使并不是绝对“自由”、恣意枉为的,而是要受到法的一般原理、原则的拘束。行政自我拘束原则正是从平等原则中衍生 |
Time:2008-01-08 |
|
周佑勇 邓小兵:行政裁量概念的比较观察 |
作者:周佑勇(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邓小兵(兰州大学法学院) 文章来源:《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4期 【摘要】 行政裁量是一个“舶来品”。由于我国学者在“拿来”这一概念时欠缺科学的梳理与鉴别,因而直接导致我国行政法学界长期以来对这一概念的误读、泛化,甚至滥用。本文在辨析考证域外行政裁量概念之演变和反思我国关于行政裁量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厘清了行政裁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存在状态。 【关键词 |
Time:2007-11-01 |
|
胡锦光 王锴: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以北京酒仙桥拆迁案为例 |
作者:胡锦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文章来源:《法学》2007年第8期 转引自中国宪政网 2007-11-01 【摘要】 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是国家收回被拆迁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本质上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强制取得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因此,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其定位为一种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民事关系,是存在合宪性争议的。同时,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并非 |
Time:2007-11-06 |
|
杨解君 张治宇:论行政立法中的沟通与协商 |
On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 作者:杨解君(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治宇(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 【内容提要】在行政立法中引入沟通与协商机制,既可以在理论层面上夯实行政立法的合法性基础,也可以在现实层面上指导建构行政立法的参与及监督机制。为充分体现行政立法 |
Time:2007-11-10 |
|
黄涛涛:“落日条款”浅析 |
作者:黄涛涛(广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文章来源:中国公法网 2007-11-11 一、概述 行政许可法第15条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这种明确了一部法律或法律中的某些条款 |
Time:2007-11-14 |
|
李萍等: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 |
作者: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文章来源:中国公法网 2007-11-11 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政府法制研究》2006年第3期 ●行政立法后评估,从其内涵看,应当侧重在所立之法本身的问题,是对所立之法的再思考,是解决“源头”问题——提高行政立法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个完整的立法过程除了包括狭义立法的四个阶段——法案的提出、审议、通过和发布外,还应该包括立法准备和 |
Time:2007-11-17 |
|
共有 5,19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6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