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王学成 张和林: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的冲突与和谐——兼论和谐社会视角下民事检察工作的转型
作者:王学成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张和林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关键词: 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冲突与和谐 内容提要: 作为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基础的审判权、诉权、检察权之间不断呈现冲突,影响了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的树立。和谐的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要求在立法上明确界定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及程序,加强诉权保障,强化诉讼程序指挥权;司法上应树立共同
Time:2009-02-01

王晓东 毛雪枫:试论对被执行人债权的执行
作者:王晓东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毛雪枫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正义网 内容提要: 现代民法中,债权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财产,可以成为资本的体现和交易的客体。在当今世界经济领域,债权的证券化己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债权也越发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我国目前既无完备统一的债法,也无单独成典的强制执行法,在对被执行人债权的执行问题上,现行法
Time:2009-02-02

陈瑶:试论法官对当事人诉讼请求和举证的释明
作者: 陈瑶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 中国法院网  发布时间: 2009-02-05 09:46:51 论文提要: 释明权是大陆法系国家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产物。笔者之所以选择释明权作为本文的论题,是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因当事人没有提出正确的诉讼请求和提交有力的证据而导致败诉的案件,若此时法官行使释明权,将可能使案件走向另外一个结果
Time:2009-02-06

王学成 张和林: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的冲突与和谐——兼论和谐社会视角下民事检察工作的转型
作者:王学成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张和林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关键词: 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冲突与和谐 内容提要: 作为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基础的审判权、诉权、检察权之间不断呈现冲突,影响了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的树立。和谐的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要求在立法上明确界定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及程序,加强诉权保障,强化诉讼程序指挥权;司法上应树立共同
Time:2009-02-07

邬文辉:试论入世后民商事案件裁判文书的公开性
作者:邬文辉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正义网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最终工作成果的载体,更是案件当事人通过诉讼获得国家公力救济的凭信。长期以来,我国法院的民商事案件裁判文书都存在简单化、生硬化、透明度低的现象。正如肖扬同志指出的,“现在的裁判文书千篇一面,缺乏认证断理的过程,看不出裁判结果的形成过程,缺乏说服力,严重影响了公正司法的形象”。随着近年来我国法院各项改革的开展和深入
Time:2009-02-08

吴庆宝:诉讼时效中断的司法认定
作者:吴庆宝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 ) 文章来源:中国法院网 2009-02-03 09:15:27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期间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该条规定了引起
Time:2009-02-10

邸雅婧:审前程序的独立建构——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个视角
作者:邸雅婧  山东大学法学院   文章来源:《法学论坛》 关键词: 审前程序/独立性/解决纠纷 内容提要: 传统的审前程序是为庭审作准备而存在的,其功能因此而受到限制。本文提出审前程序的独立和自治应当成为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方向和目标,并分析了其具体内涵,以及审前程序与诉答程序、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的关系,并建议审前程序的法官与庭审法官应采用合一制。 我国在民事诉讼程序的建构上, 向来把普通程序
Time:2009-02-13

李延军:论民事纠纷联动调解机制的构建
作者:李延军   文章来源:《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总第29期) 关键词: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成本/效率 内容提要: 民事纠纷联动调解机制的制度目的在于抑制纠纷解决的中间性成本,以及提高纠纷处理的效率。其制度理念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平衡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融合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与国家司法权的行使,建立“以法院为核心,依托社会”的综合纠纷处理机制应是国家整合各种纠纷处理资源的最佳
Time:2009-02-14

刘晓芬:论民事诉讼庭前程序的完善
作者: 刘晓芬 湖南省茶陵县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 中国法院网   摘要:所谓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而审理前的准备,则是指法院在受理原告的起诉以后到开庭审理之前,由案件承办人员依法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的总称。它是普通程序中开庭审理前的一个必经阶段,是保证庭审质量、提高庭审效率必不可少的基础
Time:2009-01-06

刘晓芬: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证责任略论
作者:刘晓芬  作者单位:湖南省茶陵县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 中国法院网 发布时间: 2009-01-09 09:22:07   作为人民法庭的工作人员,笔者接触到的案件90%为民事案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已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为提高民事审判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1日颁发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Time:2009-01-10

梁炳扬:发展与问题:民事诉讼法修改述评
作者:梁炳扬   文章来源:《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修改/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 内容提要: 2007 年10 月28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就再审制度和执行制度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完善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申请再审的程序、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进一步强化了执行措施、规范执行行为、加强债权人
Time:2009-01-11

吴如巧: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沉默权与真实义务
作者:吴如巧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文章来源:法制网   沉默权渊源于英国刑事诉讼,其核心是“任何人都没有自证其罪的义务”,这项制度已经得到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普遍确认。我国虽然没有在刑事诉讼法中确立沉默权制度,但学者对该制度的研究热情却丝毫不逊色于外国同行,也出版了不少研究成果1。然而与刑事诉讼相比,沉默权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所遭受的待遇要冷淡的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
Time:2009-01-14

刁安心:浅议民事诉讼中不公开审判之适用
作者: 刁安心(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 中国法院网 发布时间: 2009-01-15 10:30:18   公开审判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制度,而不公开审判则是公开审判制度的例外规定,从制度归属上说,不公开审判实际是隶属于公开审判制度之下。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公开审判制度,即讨论如何使得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及结果最大限度的向群众公开、向社会公开;而对于不公
Time:2009-01-16

霍海红:民事诉讼契约的意义追问
  作者:霍海红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师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总第50期) 关键词: 民事诉讼/契约理念 内容提要: 契约理念与制度引入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私法精神的回归,充分表明了其与民法所具有的某种亲缘关系。契约理念与制度的引入具有深厚的伦理基础,它不仅彰显和保障当事人的主体性,而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由选择。这不仅是司法程序正当性机制的补充,而且具有促进司法效率的功能
Time:2009-01-17

朱凯:探讨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
作者:朱凯 黑龙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中国法律信息网 对于债务人迟延给付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应承担的债务利息,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都有相关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229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Time:2009-01-19

共有 5,19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5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