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郭振强:瑕疵证据的法律效力 |
关键词:刑事诉讼/非法取证/瑕疵证据内容提要:瑕疵证据,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使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我国立法对此规定不明确不全面,理论上观点也不统一。瑕疵证据的法律效力应当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具体构建时应当区分证据种类,对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言词证据应当绝对排除,对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实物证据应当由法官自由裁量。 瑕疵证据,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使用非法手段获取 |
Time:2009-01-30 |
|
王进喜译:从过去30年美国使用专家证言的法律经历中应吸取的教训 |
关键词:专家证言/Frye案/Daubert案/《联邦证据规则》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Frye标准,并将Frye案与Daubert案进行了比较,认为大多数遵行Daubert案的司法辖区,法院已经选择终结对传统科学、软科学和非科学专门知识免于审查的做法。在许多遵行Daubert案的司法辖区,法院开始认识到,基于硬科学技术的专家证言的可采性问题仅仅是冰山之一角。从过去30年美国使用专家证言的法律经验中 |
Time:2009-01-30 |
|
陆而启:叶公好龙:刑事证人出庭的一个寓言 |
法庭审判以证据为中心。如果要概括地把证据分为人证和物证的话,通常出庭的人证的提供者——“证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被告人、被害人和目击者等,而因为物证的收集、提取、鉴别也必然是受人控制的,因此,物证也转化为证人出庭的方式而得以在审判中得到校验,从而证人也包括收集、提取、保管、鉴定证据的警察和鉴定人员等。为什么要求证人出庭?大略而言,主要原因有:第一,法庭的“权利角斗场”为对立双方提供了一 |
Time:2009-01-30 |
|
张旭 张曙:也论刑事推定 |
近年来,诉讼中的推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学术理论界在不断研究,而且司法实务中也时有运用。关于法律修改的讨论中,专家拟定的诉讼法修改建议稿几乎都有推定规则的设定。关于刑事推定,已有不少学者从其适用对象、规则建构等多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是,由于刑事推定直接涉及犯罪的认定,与是否保障被追诉者的基本人权有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刑事推定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刑事推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 |
Time:2009-04-14 |
|
何家弘:论推定规则适用中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 |
推定是由法律规定并由司法人员作出的具有推断性质的事实认定。由于“推定”一般都是以法律规定为依据的,所以在司法活动中运用推定方法认定案件事实或争议事实就表现为对“推定规则”的适用。推定规则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法律,也可以是司法机关依法制定的证据规则或者作出的司法解释和具有约束力的判例。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从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两个方面来探讨推定规则的适用问题。由于笔者对刑事诉讼 |
Time:2009-04-17 |
|
潘剑锋 何 兵:证据制度空洞化与错案的形成 |
潘剑锋 何 兵:证据制度空洞化与错案的形成 ——一个错案解析 一、案情(注1) 原告:广西泰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家若; 被告:香港万隆发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杨朝文。 (一)一审案情及裁判要旨 原告诉称:1994年4月18日与被告签订了总额为2,508,750美元的买卖合同成交确认书,交货时间为1994年6月30日前。在成交确认书签订的前后,先后分8次将上述货款支付给被告 |
Time:2008-12-15 |
|
潘剑锋:论举证时效 |
潘剑锋:论举证时效 一 事例11996年夏,笔者在沿海某省G市给法院的法官讲课时,一位从事民事案件审判工作多年的法官向笔者讲述了一个这样的事:她主审的一个房地产案子,已历时将近一年,一审期限即将届满,合议庭准备对该案件作出判决。但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则“威胁”说,你们不能对这案子作出判决,如果要判的话,就要按他的意见来判,不然,就会形成错案。因为,他现在手上有两份很重要的证据,足以支持他的主张。案件 |
Time:2008-12-15 |
|
谢佑平:我国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缺失与构建 |
亲属拒证权[1]作为拒证权制度的一种,在两大法系的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它是亲属关系证据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基本秩序、体现法律的人性化,从而实现国家法律的稳定和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在立法和实践中强调国家利益的无限至上和公民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导致该项制度在我国的长期缺失。所以,审视我国亲属拒证权制度缺失的现状及其弊端,进而补正我国的亲属拒证 |
Time:2009-01-15 |
|
苟亿强:关于刑事诉讼证人作证制度立法问题的思考 |
关键词:证人/作证制内容提要: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对于查明案件事实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作证难,出庭率低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证人作证制度,然而我国目前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尚未完善,达不到相应的司法效果,本文(仅就立法方面)试着分析中国现行法律有关证人作证制度的缺陷,借鉴其他有关立法,为逐步完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提供意见。 一、证人作证 |
Time:2009-01-15 |
|
王学棉: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之重构 |
一、学者对重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建议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采纳的是一元制证明标准,即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适用相同的证明标准,这就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对我国民事诉讼采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学者们在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提出质疑的同时,[①]也提出了不少建议。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民事诉讼应当采取与英美法国家相同 |
Time:2009-01-20 |
|
王铁玲 陆而启:证据能力:民事证据规则建构的理论支点 |
证据规则是在诉讼证明过程中关于证据资料可以作为诉讼证据以证明案件事实并加以提出、收集和运用的原则和规范。证据规则的存在及其内容受诉讼结构的制约,由于诉讼证明过程中存在利益价值的冲突及证据和事实认定上的矛盾等原因,如果不确立为某一诉讼结构所需要的一定的证据规则,将难以保证诉讼的效率和对案件事实的正确认定。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诉讼模式差异导致其在自由证明与法定证明的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的建制上利弊互见 |
Time:2009-01-20 |
|
滕远利: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在理论上,我国过去对这一问题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在证明标准这一问题上,没有进行修改。因为理论上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了实务中的不恰当操作。本论文通过对证明要求和证明标准二概念的辨析,指出证明标准与证明要求是不同的概念,并得出结论:证明要求与证明标准之间就证明而言,是本质与外在的关系。通过对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和客观真实的证明要求的辨析 |
Time:2009-01-20 |
|
王学棉:论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 |
一 引言 尽管推定在法律中不仅常见而且重要,但学术著作或司法判决却并未对推定的含义形成一致意见,而是各自从不同意义上使用推定一词。如法律上之推定、事实上之推定、决定性之推动、冲突之推定、强固之推定、薄弱之推动、推定证据等等。各种不同含义推定的滥用,“极易使一般人对于究竟何为推定之观念,混淆杂乱,如入五里雾中,莫之所从。有人甚至出以风趣之嘲讽,谓推定在法律术语之家族中,为最难捉摸之分 |
Time:2009-01-20 |
|
章礼明:传唤证人责任的分配机制研究 |
在刑事诉讼中, 证人出庭作证对庭审实现实体真实和程序正当均具有重要作用, 而能否保障证人到庭作证与传唤证人责任的分配机制相关。1996 年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庭审诉讼结构中引入了“抗辩制”因素, 但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传唤证人责任的分配机制设计, 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不少难以协调的问题。从当前来看, 问题突出反映在检察院和法院因传唤证人责任归属的认识不同而导致的相互冲突之中。[1]无疑 |
Time:2009-01-20 |
|
宋志军:刑事证据法中的人道伦理 |
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现代法律的发展趋势,法律与道德互动为法治奠定了深厚的伦理基础。法治不仅是“法”之治,更是“善法”之治,体现人道精神是“善法”的核心价值之一。刑事证据法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所面临的多重价值冲突,成为立法和理论研究的难题。刑事证据法应体现哪些价值? 在各种价值冲突中如何进行平衡与选择? 刑事证据法的“善”又如何体现? 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都离不开刑事证据法伦理 |
Time:2009-01-20 |
|
共有 5,19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4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