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王国勇:论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 |
作者:王国勇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中国法院网 2006-06-02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监督产生的背景,阐述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法律监督制度的概况。并论述了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的特点,指出了其发展规律,整理出了古代法律监督的发展线路。 [关键词]:中国古代 法律监督概况 特点 规律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五千文明,有丰富的法律文化。作为 |
Time:2006-06-05 |
|
王利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民事证据立法问题探讨(2) |
作者: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院长 文章来源: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 2006-6-8 六、必须建立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 证人证言是我国民诉法所规定的一种证据形式。也是民事诉讼中经常采用的证据形式。而所谓证人证言,是指根据法院的传唤而出庭作证的证人在法庭上所作的能够证明案件情况的口头陈述。换言之,只有当证人在法庭上所作的能够证明案件情况的口头陈述,并经法庭当庭笔录固定后才能被确认为证人 |
Time:2006-06-08 |
|
艾阳 陈建忠:调解制度 |
作者:艾阳 陈建忠 北京市房山区检察院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2006年6月11日 一、 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及其面临的挑战 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自愿就民事权益的争议,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 在我国,调解这项制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我国古代官制中就有“调人”和“地官”的设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开展 |
Time:2006-06-11 |
|
滕威:作为非正式法源的民意与司法裁判 |
作者:滕 威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中国法院网 2006-06-15 由于司法是以法律规则为标准的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所以,一般情况下,依据规范性的法律进行思维是法官正当的思维方式。但鉴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立法的滞后性、局限性以及不完备性等因素,使得法官对社会冲突的解决,往往存在着规范性法律的适用效果与社会共同认知之间的不和谐,其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要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
Time:2006-06-17 |
|
魏彬伟:香港民事审前程序之启示 |
作者:魏彬伟 西北政法学院诉讼法学研究生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2006年6月26日 【摘要】庭审形式化使得当前的民事审判流于形式而备受诟病,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势在必行,但司法实践启迪我们,如果我们仅仅只局限于庭审的改革而忽视与之相配套的相应的审前程序制度的构建,那么改革终究事倍功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移植和汲取香港地区成熟的民事审前程序立法理念和制度为我所用成为改革的捷径。 【关键词】状书 |
Time:2006-06-26 |
|
江平:公有、公用、公投与公益诉讼 |
作者:江平 文章来源: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 2005-12-23 关键字:公益诉讼 关于于动物园拆迁的问题,我只从报纸上看到了一些,有些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刚才法律界的几位朋友说了,对我也很有启发。我觉得这里面涉及到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公共财产这个概念应该说在我们国家的法律里面并不是特别常识,民法里面对于财产权的性质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的分类,公共财产所有权,这也可能说是不足。因为我们通通都把它 |
Time:2005-12-26 |
|
夏敏:“法官判后答疑制度”之弊害 |
作者:夏敏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2005年12月31日 【关键词】中立 法官 权威 在今年的全国法院立案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今后各级人民法院要大力推行法官判后答疑制度,即案件宣判后,当事人对裁判有异议、疑问来访的,由原承办法官对裁判有关程序适用、证据认定、裁判理由等向当事人解释、说明;当事人申诉、申请再审的,由原承办法官与立案法官共同进行接访。推行者在考察了一些地方法院 |
Time:2005-12-31 |
|
张卫平:司法公正与真相揭示 |
张卫平:司法公正与真相揭示作者:张卫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前不久体育界爆出了著名长跑运动员孙英杰服用兴奋剂的事件,引起了体育界以及社会的极大震动,而最近,五大连池市法院关于孙英杰诉被告于海江名誉侵权案的判决又引起了 社会上普遍关注,成为兴奋剂事件的后续事件。人们对该法院这一裁判舆论纷纷,引发了各种猜测。 舆论对此反映不一,有的认为,法院的判决还了孙英杰一个清白,孙英杰被他人陷害的事实已经 |
Time:2005-12-31 |
|
高东旭:“领事裁判权”的起源及释义 |
作者:高东旭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中国法院网2005-11-30 从18世纪上半叶开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完成工业革命,并逐渐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推动下,各国的生产力极大提高,以至于国内的市场和原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资本扩张的要求,因此,积极寻求海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拓展海外贸易,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古老的东方,尤其是像中国这样 |
Time:2005-12-31 |
|
李晓梅:试论民事案件中司法认知的扩张 |
作者:李晓梅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中国法院网 2006-04-27 [论文概要] 司法认知是司法能力的一种体现,可称为“不证自明”,是一种特殊的审判上的查明方式,是法官“自由心证”和“自由裁量权”的延伸。司法认知不仅是法官的一种基本业务素质,更应该成为法官在审判实践中的一项基本义务。目前,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对一些虽涉及某专业知识,但实际已广为人知的显著事实不敢贸然认知 |
Time:2006-04-27 |
|
王俊:谈谈司法鉴定人的准入 |
作者:王俊 湖北省宜昌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中国法院网 2006-04-3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与《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95号)、《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96号)均已经公布并施行。这是我国司法鉴定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意味着我国在司法鉴定制度的社会化、统一化和专业化方面有了重大发展,司法鉴定管理正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
Time:2006-05-05 |
|
吴泽勇:诉讼程序与法律自治——中国古代民事诉讼程序与古罗马民事诉讼程序的比较分析 |
作者:吴泽勇 文章来源:中国证据法网 2006年5月14日 一、引言 不知是什么缘故,关于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研究一向极其匮乏。20世纪80年代之前,正面论述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的著作屈指可数。[1]80年代中期之后,一些法史学著作的相继问世,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我们关于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理解。[2]但这些著作或者局限于各个朝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简单铺陈,或者研究重心仍在诉讼过程中的实体法适用 |
Time:2006-05-14 |
|
汤维建:公证权的性质 |
作者:汤维建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2006-5-11 中文摘要:公证权长期以来依附于国家行政权,公证活动也习惯地被视为行政活动,这种对公证权的认识和界定,妨碍了公证制度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公证职能的有效发挥。本文认为,从刚刚颁行的《公证法》来看,公证权的独立性日益明显化。公证权的独立性要求公证权从行政权和司法权等其他各种国家权力中分化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其固有的属性和所负载的功能,在制度 |
Time:2006-05-14 |
|
扶建华 瞿春楠:中国:寻找司法公正的“丝绸之路” |
作者:扶建华 瞿春楠 四川省古蔺县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中国法院网 2006-05-11 司法公正是法院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司法不公会损害法律的权威和法制的统一,败坏人民法院的形象,最终使人民群众对法治失去信心。司法腐败是司法不公的根源之一。本文拟就我国司法公正的现实问题和前景进行尝试性的探索,以求引起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问题的更进一步关注。 一、司法公正具有双层涵义: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任何社会冲突 |
Time:2006-05-18 |
|
周加亮:美国法官助理制度简介 |
作者:周加亮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中国法院网 2006-05-18 美国联邦法院每一位法官都配有法官助理(Law Clerks)。传统的法官助理都是著名法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在法官的督导下工作,协助法官进行法律研究,起草法律文书以及其他与案件准备和案件管理有关的工作。1882年,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勒斯·格雷在联邦法院历史上首次雇用了法官助理。格雷大法官认为,让一名年青睿智 |
Time:2006-05-18 |
|
共有 5,19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4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