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刘思阳:论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程序性再审事由的修订
作者:刘思阳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河北法学》2008年第6期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再审事由/程序公正 内容提要: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案对民事再审事由作出了重大的修改和完善。其中对程序性再审事由的规定体现了我国立法机关奉行程序公正的立法理念,向构建再审之诉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目的是充分
Time:2008-12-14

冯伟 舒秋膂:“诉调对接”的理论透视及制度建构——司法救济与社会救济的互补性研究
作者:冯伟 舒秋膂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关键词: 司法救济/社会救济/“诉调对接”/理论透视/制度建构 内容提要: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剖析了“诉调对接”的内涵和正当性基础,从理论上寻求“诉调对接”的存在价值,指出“诉调对接”是实现司法救济与社会救济互补的最佳途径和有效平台。同时结合司法实践,就“诉调对接”的原则确定、流程设置、平台搭建、核心保障等问题提出
Time:2008-12-17

孙权 章威:浅析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作者:孙权 章威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 中国法院网 发布时间: 2008-12-17 15:35:53   摘要:本文疏理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发展过程,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讲起,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从客观真实标准到高度盖然性标准再到优势盖然性的发展趋势。穿插介绍了两大法系在民事诉讼证明标准领域的区别与共同点。并提出我国应该建立优势盖然性为主
Time:2008-12-18

迟晓然:浅谈民事审判中调解和判决之结合
作者:迟晓然(黑龙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我国现行的调解制度包括诉讼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这三者共同组成了我国目前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在这第一道防线中诉讼调解起着主导作用,其为其他调解方式建立标准、确立尺度、提供保障,诉讼调解是我国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其从1937年我党在陕甘宁边区创立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简便易行的司法传统,以及在审判实践中
Time:2008-12-21

韩召峰:人民法院获取执行财产证据的构想
作者:韩召峰北安市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和及时性特点,决定了财产证据调查的重要性。正确地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使用恰当的手段 和方式,及时准确地收集证据,才能取得执行工作的主动权。目前人民法院获取执行财产证据的来源有四个方面:(1)申请人举证;(2)被执行人申报;(3)法院依法取得;(4)群众举报。 众所周知,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强调的是当事人举证的重要性,即
Time:2008-12-22

黄亚英:我国仲裁机构的发展定位探讨——兼谈仲裁机构的“国际化”新视野
作者:黄亚英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文章来源:《北京仲裁》2008年总第65期 随着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于1995年正式实施,我国新的仲裁机构的组建和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历程,一些新问题和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最近一段时期,我国仲裁界的业内人士对仲裁机构的管理和定位产生了一些分歧和争论,出现了“民间化”和“行政事业化”的不同
Time:2008-12-24

尹伟君:对恶意诉讼规制的思考
作者:尹伟君 现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工作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导论 今天,在法院系统内部,一直不断地强化司法改革、强调方便于当事人诉讼的模式的构建。而跳出法院系统之外看,国家行政力量也在为群众的争议能够更好地进入司法程序作努力,国务院《诉讼费用收费办法》就是这一努力的产品之一。[1]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国家力量应对社会的反应。然而,在国家着力构建便宜司法之时,我们的司法正面对着的社会
Time:2008-12-25

樊惠平:法院强制执行拍卖制度的理论基础
作者:樊惠平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法律三系副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关键词: 强制执行/执行措施/执行拍卖 内容提要: 我国目前的民事执行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法治建设的进程,尤其影响了公民对法律的信任,若不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完善、可行有效的强制执行制度,就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强制执行应积极回应民事实体法的要求,与民事实体法相协调,强制执行制度的结构和具体的制度设计,应尽量避免与民事
Time:2008-12-27

李仲华:调解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建议
作者:李仲华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前进区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中国法律信息网 调解是指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用平等协商的方法,解决民事权益争议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调解制度历史悠久,古代调解以"礼"等儒家伦理道德和民间习俗为依据,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主要方式,与现代的司法调解有相通之处。诉讼调解制度符合人们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和追求的"和谐"精神内涵。调解
Time:2008-12-30

何谦 吴如巧: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重构
作者:何谦  西南政法大学 吴如巧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关键词: 证人证言/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重构 内容提要: 证人出庭作证是一个长期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难题。本文作者在对证人出庭作证进行现状分析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就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制度的重构提出了若干意见。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低作为我国民事诉讼实践的一大顽疾近年来广受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关注,他们也就
Time:2009-01-05

冯涛: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相关问题择论
作者: 冯涛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内容提要:通说认为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⑴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指法律直接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些形成权的预定存续期间。权利人在除斥期间内未行使权利的,期间届满,其权利消灭。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都会发生某种权利的消灭,在民法规定的众多期间中,它们的性质最为相似。本文针对二者的若干相关
Time:2008-11-21

刘辉:民事检察监督视角下的强势诉讼调解
作者:刘辉(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摘要】   社会和谐政治形势的加温,使民事诉讼调解得到了强势反弹。诉讼调解的强势凸显了诉讼调解民事检察监督的弱势,由于相关立法的模糊、检法两家认识的差异,一直以来,对民事诉讼调解进行检察监督的讨论多于实践,分歧多于合作。以民事检察监督的视角,审视强势诉讼调解产生的问题点,有助于思考新时期诉讼调解民事检察监督
Time:2008-11-27

刁望云:关于民事诉讼既判力本质说的评介
作者: 刁望云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同江市人民法院 来源: 中国法院网 发布时间: 2008-11-26 14:00:12   【内容摘要】既判力是关于诉讼终结的诉讼理论,既判力制度在我国尚未确立,本文着重对民事诉讼既判力的本质作一些粗浅的研究。既判力的本质,应当从既判力的根据和目的两个方面寻求答案,因此,既判力的本质是民事诉讼法上的效力,其根据在于国家的审判权,其首要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
Time:2008-11-28

余运河:从执行标的的多样性谈案外人异议救济
作者:余运河(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中国法律信息网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
Time:2008-11-30

柴修峰 张倩:浅析不真正连带责任
作者: 柴修峰 张倩(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文章来源: 中国法院网 发布时间: 2008-11-06 11:42:08   摘 要:  实践中关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案件普遍存在,但在我国的立法中并没有系统的规定,司法审判实践也未形成统一的做法,因此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大争议,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粗浅的阐述了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基本理论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并分析了诉讼中
Time:2008-12-02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4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