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关于2025年上半年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的通知
各同等学力申硕人员: 根据《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程序及规定》等相关文件规定,现将我院2025年上半年(以下称“本学期”)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审核方式 本学期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组织工作通过邮寄材料的方式进行。 如遇政策调整等原因需调整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二、申请答辩资格审核的基本条件 1.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
Time:2024-12-27

我院熊秋红院长率团访问法德 聚焦刑诉法第四次修改核心议题
2025年2月4日至12日,中国政法大学代表团对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及德国科隆大学进行了学术访问。本次访问由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熊秋红教授担任团长,成员包括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郭志媛教授、刑诉法研究所副所长肖沛权教授,比较法学研究院黄河副教授,证据科学研究院王晨辰讲师,以及诉讼法学研究院路旸讲师。 此次出访围绕中国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的若干热点问题展开,重点涉及人身强制措施制度、涉案财物
Time:2025-02-16

汪蓓:民事判决既判力的理论探源与体系优化
作者简介 汪蓓(1994-),女,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仲裁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 本文原载《政法论丛》2025年第1期。转载时请注明“转载自《政法论丛》公众号”字样。 【内容摘要】有关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讨论因对客观标准内涵的过度偏重而形成以客观标准、主观标准、时间标准概括全部内涵的疏识。在本源辨正上,为正本清源,考证古罗马法史源头及其近现代
Time:2025-02-20

胡铭:论数字时代刑事证据的三元结构
论数字时代刑事证据的三元结构 胡铭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摘    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空间正在逐步“侵蚀”现实空间。刑事证据也因此面临从传统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移之趋势。传统二元结构下,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二分,口供被视为证据之王;新二元结构下,传统证据与电子数据二分,数字证据成为新的证据之王。证据生成空间的数字化形成了数字证据,证据移送、审查空间的数字化形成了传统证据数字化,传统证据
Time:2025-02-24

刘韵:论民事诉讼争点整理的实质化及其实现
论民事诉讼争点整理的实质化及其实现 刘韵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摘    要 经争点整理形成的本案争点在我国实践中表现为“诉讼请求型”“争点扩散型”等六种形态,其中呈现出“整理不足”“整理过度”“整理混乱”三重困境,这说明争点整理实质化的欠缺。实质化的争点整理以筛选待证事实和实现庭审中心为目的,以阐明诉讼关系为基本内容,并止于实体权利的实质判断。争点整理实质化的理论路径分为以下三种:过程性
Time:2025-01-26

景汉朝:数字时代在线诉讼模式特有原则与制度构建
景汉朝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法学博士 数字时代在线诉讼的深入发展对传统民事诉讼提出了革命性挑战。从其产生的社会基础、表现形态和运行模式、实践需要及创建中国特色原创性诉讼理论话语体系等方面分析,深刻把握在线诉讼特点及规律,研究确立其特有原则与制度,是完善在线诉讼理论,探索形成原创性自主知识体系,实现法治理论“弯道超车”的突破口。具体而言,应确立线上纠纷线上审原则、证伪不证真原则、倾斜保护原则
Time:2025-01-23

王春业: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运行的偏离与回归
作者:王春业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区域法治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海军 全文已略去注释,如需查看,请订阅《法学》 【内容摘要】 行政法上关于“瑕疵”的理解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能被补救的行政行为瑕疵,限于“行政上微小的缺点”,且仅限于行政行为在实施程序方面的瑕疵(即程序瑕疵),及在事实与证据方面、规范依据方面的瑕疵(属实体瑕疵)。面向程序瑕疵与实体瑕疵的补救机制,分别为补正制度与理由之替换,二者
Time:2025-02-22

李贤森:民事域外取证与数据出境监管的冲突及应对
作者:李贤森(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出处:《比较法研究》2025年第1期 目次 一、外国跨境数据取证与我国司法数据出境监管的法律冲突 二、我国数据出境监管规定对司法数据出境的影响 三、《海牙取证公约》下的跨境数据取证问题分析 四、各国数据出境监管规定对跨境数据取证的限制效果考察 五、我国数据出境监管规定限制跨境取证的案例考察与效果分析 六、完善数据出境监管规定对跨境数据取证限制
Time:2025-02-24

王颖:揭开自由心证的面纱:德国意涵与中国叙事
作者:王颖(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学博士) 出处:《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6期 目次 一、引言:自由心证理论研究之迷思 二、自由心证原则的德国嬗变 三、自由心证原则的理论困境与突破 四、自由心证原则的德国当代意涵 五、自由心证原则的中国叙事 六、回归与展望:中国自由心证原则的未来之路 七、结语 摘要: 自由心证原则经法国传入德国,1846年由萨维尼在德国确立,伴随着主观主义
Time:2025-01-15

郭烁:论驳回公诉制度及其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引入
作者:郭烁,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 本文原载《法学研究》2025年第1期第172-189页。 内容提要:法院受理公诉意味着公诉的合法性受到法院肯认,案件与受诉法院之间形成诉讼系属法律关系,进而产生诉讼客体确定、诉讼拘束确定以及(未来的)上诉审法院确定等法律效果。检视法理逻辑和司法实务,对法院受理公诉的条件有所限制,乃确保诉讼系属法律效果正确实现的制度必然。这些限制性条件,本质上包含案件
Time:2025-02-13

杨波:程序性事实观下刑事证据制度改革路径探究
作者简介:杨波(1974-),女,辽宁锦州人,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 来源:《法学论坛》2025年第1期“ 名家主持·刑诉法再修改之证据疑难问题研究 ”栏目。 摘要: 程序性事实观是证据法与程序法关系的高度凝结,是一种理性的事实观,其能够打破结果性事实观的局限与束缚,为刑事证据制度的构建提供直接、有效的理论支撑。程序性事实观下
Time:2025-02-10

李喜莲:我国民事诉讼上自认事实“证据化”之省思
作者:李喜莲 湘潭大学法学院 教授 来源:《法律科学》2025年第1期 目次 一、我国民事诉讼自认事实“证据化”之表征 二、民事诉讼自认事实“证据化”的要因 三、我国自认事实“证据化”的实践悖论 四、矫正自认事实“证据化”的建议 结语 摘  要:我国相关司法解释虽然赋予民事诉讼上的自认以“无需举证证明”的效力,但在司法实践中,自认事实常因接受法官的调查和心证评价而呈现“证据化”特征。造成这一
Time:2025-02-05

关于启动第三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博士后”评选工作的通告
  关于启动第三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博士后”评选工作的通告 第三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博士后”评选工作正式启动。申报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博士后流动站中从事诉讼法学研究,尚未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从事诉讼法学研究”包括下列两种情形: (一)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证据法学; (二)申请人申报成果为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
Time:2025-04-10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2025年招聘/人才引进专任教师公告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2025年招聘/人才引进专任教师公告 (民事诉讼法学专业专任教师1名)   一、单位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是专门从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系诉讼法学专业唯一入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实体,是首批经教育部和财政部认定的1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平台。自1999年10月成立以来
Time:2025-04-25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第五届“诉讼法学青年论坛”征稿启事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其中要求:立足中国实际,推进诉讼法学更新学科内涵,适应法治建设新要求;加强立法学、文化法学、教育法学、国家安全法学、区际法学等学科建设,加快发展社会治理法学、科技法学、数字法学、气候法学、海洋法学等新兴学科;加强纪检监察学、党内法规学学科建设;推进法学和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统计学
Time:2025-04-30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34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