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 龙翼飞 杨建文: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 
| 【摘要】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诉讼当事人。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立法规定存在着内在冲突,在理论和实务上产生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立法应明确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当事人地位。当事人申请参加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适当方式,法院依职权追加和通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是超越司法被动性原则的体现,立法上应取消这一规定。 【关键词】诉讼地位;当事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 
| Time:2010-03-07 | 
|  | 
| 陈亮:美国关于原告资格功能之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 【摘要】“预防滥诉”说、“三权分立”说以及“热心辩护”说是美国法学界关于原告资格功能的三种主要学说,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美国原告资格规则得以构建的理论源泉。相较于“预防滥诉”说和“三权分立”说,“热心辩护”说因其与诉讼目的、诉讼结构以及人的“经济人”本性的暗合而逐渐在美国原告资格的理论和实践中占据支配性地位,并成为美国现行原告资格规则构建的主要理论基础。美国关于原告资格的这一功能定位,必将为我国拟 | 
| Time:2010-03-07 | 
|  | 
| 邹利琴:理性主义、证据规则与证明理性 | 
| 摘要 英美法律事实讨论的理论前设历经乐观的理性主义到谨慎的理性主义,从严格区分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到反思这种区分,这种理论前提的调整也带来了英美法律事实理论内容本身的转变,从过分关注证据规则转向对证明理性的深入探讨,开辟了英美法律事实讨论的各种崭新论题。 关键词 法律事实;证据规则;证明理性 法律事实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法律领域中的事实主张或者断言。依照传统观点,这种事实主张主要是审判阶段的事实 | 
| Time:2010-03-07 | 
|  | 
| 陈桂明 吴如巧:再审案件审理权的配置 | 
| 【摘要】修改之后的《民事诉讼法》对再审案件审理权进行了重新配置。但因会大大加重高层级法院的负担,以及会与各级法院的职能定位发生冲突,新《民事诉讼法》对再审案件审理权的重新配置具有不合目的性,亦不合理。通过对域外再审案件审理权配置的相关考察,文章认为应将再审案件的审理权配置于基层法院与中级法院等原审法院,同时应对我国再审制度的功能及各级法院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关键词】再审案件;审理权;配置 | 
| Time:2010-03-07 | 
|  | 
| 王合静:论当事人之诉讼促进义务 | 
| 【摘要】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是现代各国为阻止诉讼程序滥用、防止诉讼程序滞延而提出的旨在促使当事人积极行使其权利和推动程序之迅捷进行的行为规范。其主要表现于诉答程序、证据交换、审前意见交流等诉讼阶段,违反之将承担诉讼上的不利后果。我国民诉法对此规定显有缺失,应对其做进一步的立法完善。 【关键词】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审前程序;失权 一、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之提出 19世纪末,随着自由主义 | 
| Time:2010-03-07 | 
|  | 
| 常怡 肖瑶:对“终审不终”现象的个案解读 | 
| [案情] 1994年8月8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600吨轧机建筑工程合同,A公司将该工程承包给甲,甲又聘请乙为该工程的具体经办人。600吨轧机工程于1994年8月18日开工,1996年2月竣工。甲、乙两人于1996年3月20日签订经济协议约定,从1994年8月18日起到1996年3月19日止,所发生的工程利润由两人平均分配。此后双方均向B公司收取了部分款项,乙于5月加日代表A公司与B公司 | 
| Time:2010-03-07 | 
|  | 
| 王福华:如何向集团赔偿 | 
| 【摘要】普通法系集团诉讼制度中,面向集团的赔偿机制由赔偿金的估算和分配两个程序组成。赔偿金的估算包括个别性估算方法和整体性估算方法。在现代集团诉讼背景下,个别性估算方法不能解决所有集团诉讼的赔偿问题,须由整体性估算方法来弥补缺陷。在整体上确定赔偿总额后,还要按照直接分配、间接分配等方式将赔偿金分配给集团成员。普通法集团诉讼中的“以个别损害赔偿方法为原则,以整体性估算为例外;以直接分配为主,以间接 | 
| Time:2010-03-09 | 
|  | 
| 吴杰:辩论主义与协同主义的思辩 | 
| 【摘要】辩论主义自创始以来,在德、日两国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日本在二战前后对辩论主义的本质也有着不同的解读。德国在社会民事诉讼理论指导下,出现了否定辩论主义,提倡协同主义的倾向。今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引入释明义务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真实义务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辩论主义;协同主义;释明义务;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真实义务 一、辩论主义理论的初创 辩论主义 | 
| Time:2010-03-12 | 
|  | 
| 陈亮:环境侵害下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功能局限与制度创新 | 
| 【摘要】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通过集中行使当事人诉权的方式,克服了传统的个人诉讼在解决环境侵害纠纷方面的不足。但是,与西方国家的集团诉讼制度相比,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仍存在固有的功能缺陷,仍不能完全适应环境侵害纠纷之解决的需要。改革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关键词】环境侵害;代表人诉讼;功能缺陷;制度创新 环境侵害往往侵害相当地区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和环境权益,但往往每一个 | 
| Time:2010-03-31 | 
|  | 
| 何国萍: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与制度创新 | 
| 【摘要】环境公益诉讼是当环境作为一种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有被侵害的危险时,法律允许公民或团体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包括民事、行政、刑事三种类型,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它不要求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内涵包括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化、原告资格的适当放宽、环境公益诉讼的受理范围、举证责任的分配、诉讼费用的分担、建立原告奖励制度、发展环保 | 
| Time:2010-03-31 | 
|  | 
| 左菁 滕锐: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法理分析 | 
| 关键词: 诚实信用/民事诉讼/基本原则 摘要: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事诉讼中道德原则的法律化。民事诉讼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原本是重要的法律渊源,民事诉讼法的实施需要诚实信用原则作保障,而以理论和现实依据来看,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是可行的。 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应当讲究信用,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我国 | 
| Time:2009-12-24 | 
|  | 
| 任凡: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缺陷及其完善 | 
| 关键词: 辩论原则/辩论主义/民事诉讼/证据规定 摘要: 辩论主义原则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 也是我国辩论原则的法律依据。我国的辩论原则与真正的辩论主义原则尚有很大的距离: 程序的独立价值被否定, 程序公正不能实现。这需要从加快立法进程和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加以完善。 一、辩论主义原则概述 辩论主义原则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 是指只有当事人才能够把争议的事项导入程序并判断法院 | 
| Time:2009-12-24 | 
|  | 
| 罗斌:程序法视野下的“欺诈市场理论”研究——以证券集团诉讼的确认为中心 | 
| 【摘要】在美国证券集团诉讼中,“欺诈市场理论”作为信赖推定的基础,在近20年的司法实践中对集团确认起到了关健作用,但该理论的基础“有效市场理论”存在根本缺陷而受到其他理论的质疑,而且“欺诈市场理论”本身也有缺陷,所以该理论在美国证券集团诉讼中的地位开始动摇。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如果不取消作为集团诉讼运行瓶颈之一的集团确认程序,则以因果关系推定代替信赖推定。 【关键词】集团确认;信赖推定;有效市场 | 
| Time:2009-12-28 | 
|  | 
| 邵明:论民事诉讼证据裁判原则 | 
| 【摘要】现代民事诉讼遵行证据裁判原则,即当事人和法院应当运用经过证据调查后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来证明和认定案件事实。在证据裁判原则下,争讼案件的实体事实应当采用“严格证明”,而非讼案件的实体事实和程序事实采用“自由证明”即可。不过,真实性已经得到确定或者不存在合理争议的事实、经验法则、交易习惯等,通常不适用证据裁判原则。法院违背证据裁判原则的,构成上诉或再审的理由。 【关键词】民事诉讼;证据 | 
| Time:2010-01-13 | 
|  | 
| 王东光:股东退出公司后的诉讼地位 | 
| 【摘要】股东享有一般权利性质的派生诉讼权和救济权利性质的直接诉讼权。以股东个人权利受侵害为条件的直接诉讼权一旦产生即与股东权利具有相对独立性,股东退出公司并不表示股东因此丧失救济权;股东直接诉讼权的产生源于股东权利,而非股东身份。只要股东对于诉讼的提起或继续具有法律上的利益,即使退出公司仍然享有诉讼权。 【关键词】股东;诉讼权;诉讼地位 股东的投资具有流动性,股东可能因股权转让、主张异议股东 | 
| Time:2010-01-13 | 
|  | 
|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3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