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 卞建林、李晶:论媒体监督与审判公开 | 
| [内容摘要]媒体监督与审判公开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审判公开是媒体监督有效实现的前提,而媒体监督亦能反作用于审判公开,促进审判公开的深化。在司法实践中,媒体监督与审判公开的异化现象——媒体审判往往制约法院审判权的独立行使,妨碍当事人利益的切实维护。分析媒体审判的成因进而提出妥善解决之道自当是重塑传媒与司法和谐关系的应然选择。 [关键词] 媒体监督 审判公开 媒体审判 媒体监督,由于其自身所 | 
| Time:2009-04-29 | 
|   |  
| 卞建林: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展望 | 
| 目前,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期修改草案将于今年10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初次审议。鉴于此,笔者在此围绕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若干问题略述己见。 一、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背景 我国刑事诉讼法自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以后,已于1996年3月17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进行了一次修改。应当说,经过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迄今近10年的运作实践,现代 | 
| Time:2009-05-01 | 
|   |  
| 龙宗智:刑事证明责任制度若干问题新探 | 
| 【摘要】在中国一元制法庭构造和审判方式中,一般应当采用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作为证明责任类型划分的基本概念。在审判空间中发挥作用的证明责任,将会延伸到审前程序中,从而形成侦查人员的辅助性证明责任、被告人的延伸性责任,以及弹劾制侦查构造中侦查机关的证明责任。应当协调检察官客观义务与证明责任关系,以客观义务统制证明责任,同时需防止客观义务论的负面影响。被害人作为公诉案件的当事人,是起辅助作用的控方,应当 | 
| Time:2009-05-03 | 
|   |  
| 冀祥德:提高我国刑事辩护质量的另一条路径----再论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建立 | 
| 【摘要】建立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是提高我国刑事辩护质量的另一条现实路径。在现实国情允许的情况下,我国应从死刑案件开始,分步骤、分阶段地设立刑事辩护的准入门槛,同时设置相应的监督、惩戒以及退出机制,为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刑事辩护 准入制度 有效辩护 On Another Way To Improve Criminal Defense In China 一 | 
| Time:2009-05-04 | 
|   |  
| 宋英辉:关于取保候审适用具体问题的调研分析 | 
| 【摘要】由于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的诸多原因,我国取保候审的适用情况并不理想,取保候审的法律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应修改刑事诉讼法,扩大取保候审的适用。但对取保候审法律的改革须与其制度环境相契合。文章通过对我国实务部门取保候审适用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取保候审适用中存在的多个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取保候审的立法完善。 【关键词】取保候审 适用 司法 困境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 | 
| Time:2009-05-05 | 
|   |  
| 韩旭:新《律师法》实施后的律师刑事取证问题 | 
| 【内容摘要】新修订的《律师法》实施后,律师的调查取证权面临着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冲突和协调问题以及权利保障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律师调查取证难的现状将依然存在。律师在侦查阶段享有调查取证权在法律上已不是问题,但是律师基于潜在的职业风险在实践中却不敢使用,这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具有民间调查的性质,不具有强制性,有关单位和个人并无向律师提供证据和作证的义务,因此律师调查取证仍需经过 | 
| Time:2009-05-07 | 
|   |  
| 叶青: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中律师介入问题之思考 | 
| 【摘要】当代一些国家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化革命以及刑事诉讼程序改革,更多地体现于审前程序的诉讼化。辩护律师深度介入刑事审前程序是实现诉讼化的主要前提与保障。本文以新《律师法》为基准,论证了刑事诉讼法与新《律师法》的衔接关系,辩护律师与侦检机关的关系等律师介入需要注意解决的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刑事诉讼 审前程序 诉讼化 律师介入 Thoughts on Lawyers | 
| Time:2009-05-12 | 
|   |  
| 卞建林: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泰斗——陈光中 | 
| 陈光中先生是新中国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光大中华 1930年,在浙江省永嘉县白泉村陈氏家族,一个小生命降生了,取名光中,有“光大中华”之意。 陈先生年少时天资聪慧,学习成绩常名列前茅。上小学时,白天就读于课堂,晚上则由堂伯父(清朝秀才)教读古文 | 
| Time:2009-03-18 | 
|   |  
| 陈光中、曾新华:法治漫途中的进步与期待——评2007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 
| 作者:陈光中* 曾新华** 文章来源:崔敏主编:《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四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目次 一、突破与发展 二、缺憾与期待 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新“律师法”),该法将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原律师法是199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其在保障律师依法执业,规范律师 | 
| Time:2009-03-21 | 
|   |  
| 葛琳:证明如同讲故事?——故事构造模式对公诉证明的启示 | 
| 【摘要】衍生于陪审团审判的故事构造模式除了用于解释裁判者的心证形成过程外,对于公诉证明也颇有启示,它通过控辩双方的“故事比拼”来实现证明的说服力,以故事脉络设置举证顺序和庭审顺序,以故事的全面性、一致性、独特性作为证明标准,可以使证明过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故事;故事构造模式;证明 Is Judicial Certification Just Like Telling Stories | 
| Time:2009-03-24 | 
|   |  
| 钱洪良:以品格证据为视角看取保候审 | 
| 【摘要】取保候审是我国的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与外国的保释在一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外国的保释在适用上与品格证据紧密相连,但取保候审与品格证据的关系在我国体现得却很疏远。在取保候审无论是立法还是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以品格证据为视角来看取保候审,可以借鉴外国保释与品格证据的关系,在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具结取保的引进、被取保候审人的附加义务、保证人的诚信品格、取保候审的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品格 | 
| Time:2009-03-27 | 
|   |  
| 上官春光:职务犯罪侦查专业化的表现及途径 | 
| 【摘要】基于惩治职务犯罪的需要,职务犯罪侦查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这种趋势表现为职务犯罪侦查职能的分化、侦查手段的专门化和侦查分工的专业化。然而,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人员专业化存在不足,需要通过体制内人力资源的共享、专业化培训和建立检察事务官制度等途径推动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专业化。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 专业化 侦查人员 Features and Methods | 
| Time:2009-03-31 | 
|   |  
| 卞建林、封利强: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回顾与展望 | 
| 我国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职务犯罪侦查权,积极开展对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等案件的查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此,笔者拟对我国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理论和实践情况进行简要的疏理和总结。 一、检察机关行使侦查权的历史沿革 我国检察机关行使侦查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革命战争时期。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在最高法院和各级裁判部内部 | 
| Time:2009-04-02 | 
|   |  
| 李卫红:恢复性司法模式中的被害人权利保护 | 
| 【摘要】本文以恢复性司法模式的核心目标来展开充分论证,以协商和修复为核心的恢复性司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根据被害人的意志决定案件的处理。在加强被害人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当事人之间关系的恢复,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社区安宁的恢复有着传统司法所不及的优势。但恢复性司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全新的理念与模式,对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被害人;权利保护 Protection | 
| Time:2009-04-05 | 
|   |  
| 杨平: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的理性思考及制度完善 | 
| 【摘要】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可以借鉴"全景敞视主义"理论,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平衡,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监督、重事后轻同步监督、重人员轻制度监督等方面的不足,满足社会公众期待、自身监督能力增强及程序正当性的需要,从构建反向监督机制、保障信息畅通、管人管事齐抓等方面,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制度完善 On Inner Supervision | 
| Time:2009-04-09 | 
|   |  
| 共有 5,19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2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