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消息来源: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2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21〕1号,以下简称《新刑诉法解释》)的有关情况如下: 一、《新刑诉法解释》的制定背景 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自2018年10月26日起施行。这是继1996年和2012
Time:2021-02-27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报告(2015-2020)》
消息来源: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2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钱晓晨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8年2月28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到本月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线运行即满三年。 三年来,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多方参与、社会协同、专群齐动、法治保障的在线调解格局日益完善,多元解纷圈越来越大,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不断优化升级、更新迭代,助力社会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更加便捷、高效、一站式、低成本
Time:2021-02-27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
消息来源: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3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 (2021年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831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3月3日起施行) 为正确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惩处严重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Time:2021-03-25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和保障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依法履职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
消息来源: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3月5日 关于推动和保障 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依法履职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 发改财金规〔2021〕2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管理人是在破产程序中依法接管破产企业财产、管理破产事务的专门机构。为推动和保障管理人依法履职,提高破产效率,充分发挥破产制度作用,解决企业退出难问题,优化要素配置,加快打造市场化
Time:2021-03-25

裴显鼎:《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适用指南》
书名: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适用指南 作者:裴显鼎 出版社:中国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作者简介:裴显鼎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2009年荣获首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称号,现任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 目录: 参考案例 王加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 ——鉴定检材的真实性和同一性存疑时,公诉机关不能承担
Time:2016-02-28

最高法发布关于人民法院为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消息来源: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3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为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 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
Time:2021-04-27

袁相亭、刘方权:监察与司法的管辖衔接机制研究
摘要: 两法的管辖衔接问题决定了案件能否从调查阶段顺利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关联案件管辖是职能管辖的重要组成部分,《监察法》的关联案件处理模式太过绝对,违反了分工负责原则。监察管辖制度依旧遵循的是“条块”结合的模式,在地域管辖方面按照管辖区域进行划分,在级别管辖方面以被调查人的职务级别为标准。而《刑事诉讼法》的地域管辖是以犯罪地为主,被告人居住地为辅;级别管辖是以案件为根据,两法管辖制度的差异性
Time:2020-12-17

李子龙: 刑事再审请求审的证据审查模式
摘要: 当事人申诉为启动再审审判的一种方式,再审请求审的审查是开启再审审判的关键。再审请求审与再审审判是再审程序两个不同的阶段。再审请求审的核心内容为司法机关通过审查案件中的证据发现是否存在再审理由。再审请求审在本质上不属于一种正式的审判程序,审查的内容不涉及案件的实体问题,故在证据审查模式上有其独特性。再审请求审阶段的证据审查,一方面要明确新证据的范围,另一方面要对新证据和旧证据予以合理评价
Time:2020-12-17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合规激励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司治理方式,企业合规是一种以避免合规风险为导向,针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事先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补救的管理机制。我国检察机关启动了合规不起诉的改革探索。本文试图对合规不起诉改革问题进行一次初步的理论分析。根据合规被引入公诉制度的不同路径,笔者将实践中正在探索的合规不起诉分为“检察建议模式”和“附条件不起诉模式”,对这两种模式的优劣得失作出初步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笔者
Time:2021-01-30

孙海波:重新发现“同案”:构建案件相似性的判断标准
为贯彻“各级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应参照指导性案例”的司法原则,推进法官在办案过程中援用具有指导性的先决类案,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7月31日发布了《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方式将“同案同判”的要求加以制度化,明确在四类特殊情形下承办案件的法官应当检索类案并制作检索报告。不过,该意见只是概括性地提出了判断案件类似性的宏观比较
Time:2021-01-30

熊秋红:论公诉与自诉的关系
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以公诉为主、以自诉为辅的刑事起诉制度。所谓“以公诉为主”是指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和社会向法院提起诉讼;“以自诉为辅”则是指少量犯罪性质不太严重、情节较为简单、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的轻微刑事案件,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979年刑事诉讼法将自诉案件分为告诉才处理和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两类
Time:2021-03-30

姚莉:死刑案件量刑阶段的轻刑推定原则
一、无罪推定原则缺位下的独立量刑程序 近年来,为了控制法官对量刑裁量权的滥用,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制定统一的量刑指南,并试图建立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2009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颁布了《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并在全国120多家法院展开了全方位的试点工作,一场以量刑控制为目的的司法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中国传统的定罪与量刑程序合而为一的审判
Time:2021-05-10

陈卫东:从实体到程序:刑事合规与企业“非罪化”治理
我国调整市场经济的法治模式是以刑法为主导的控制型经济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刑事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风险。仅《刑法》中规定的企业可能涉嫌的罪名就高达五十余条,再加之近年来的诸多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刑事法律风险对于我国民营企业及企业家来说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以来落马的有较大的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至少上百位,普通企业家更是不计其数,“中国
Time:2021-05-10

刘静坤:如何防止无辜者被强迫认罪——兼论不被强迫认罪权的程序要素
【作者】刘静坤(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教授) 【来源】《政法论坛》2021年第3期“论文”栏目。 摘要:防止无辜者被强迫认罪,是健全错案防范机制、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容回避的问题。基于错案的“冰山一角”观,无辜者被强迫认罪问题存在较大黑数。受有罪推定观念影响,侦查讯问方法存在内在的心理强制,犯罪嫌疑人认罪后容易固化有罪认定的程序偏见,潜在重刑威胁可能扭曲认罪自愿性,这些都是
Time:2021-05-27

肖沛权:认罪认罚案件上诉问题探讨
【作者】肖沛权(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 【来源】《政法论坛》2021年第2期“评论”栏目。 摘要:认罪认罚案件上诉权的设置存在多元价值冲突的情形,基于公正价值与效率价值的平衡需要,应当明确赋予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权。在上诉权的设置上,应当对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的上诉权进行限制,要求速裁案件被告人上诉必须有正当理由,而认罪认罚案件适用其他程序审理的则无需附加
Time:2021-05-27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10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