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自由心证原则研究——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作者: 郑未媚
研究方向: 证据法学
指导教师: 陈光中
完成日期: 2005年4月
内 容 提 要
刑事诉讼中案件的解决需要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事实认定依靠的是证据,因此有关证据的规定在诉讼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证据评价以及事实认定的原则和方式是证据法的基本问题。现代西方国家普遍实行自由心证的证据评价原则,本文即以此为论述的主题。
笔者认为自由心证是指事实裁判者依据良心和理性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评价以达到内心确信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的活动。
文章分三大部分共八章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对自由心证的历史演变和国外现行制度状况进行梳理,并予以适当评价,是为第一和第二章。
第一章关于自由心证的历史演进。笔者对大陆法系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的确立和初步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勾画了从陪审团自由心证到法官自由心证的发展进路,并介绍了罗马法、教会法等时期自由心证的萌芽。针对英美法系尤其是英国证据评价原则独特的发展轨迹,专节介绍了英国早期和近代的自由心证。
第二章分别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自由心证原则的现状进行阐述。大陆法系涉及法、德、俄、日、意五国,主要集中在立法层面,并注意自由心证原则所处的证据法和程序法背景。英美法系注重技术层面,以法官指示为线索介绍陪审团评议程序,并阐述了证据理论的新发展,为认识英美证据评价原则提供理论背景。 当代的自由心证与最初在法国确立的自由心证有了很大的不同,注重心证的公开和制约机制,注重将主观的内心确信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由于两大法系诉讼模式的不同,形成了以职权主义为基础的自由心证和以当事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心证。
第二部分对自由心证展开法理分析、结构要素分析以及探讨其制约机制,对自由心证原则从宏观到微观进行了细致的论证,是为第三章到第六章。
第三章分析了理性与自由心证、程序法治与自由心证、证据裁判和自由心证三对范畴的关系,从宏观上对自由心证展开研究。理性是个体权利、自由意志、追求真理能力的综合体现,理性是自由心证产生和发展的动力,自由心证应当以理性为基础。程序法治体现了现代法治国家对国家权力运作的合理限制以及对人权的保障,其具体要求对自由心证起了很大的保障和制约作用,使心证结果更具合理性和准确性。证据裁判与自由心证是现代西方证据法的两大基本原则,证据裁判要求裁判的形成必须以达到一定要求的证据为依据,为自由心证限定了前提。
第四章和第五章介绍自由心证的四个要素:即作为主体的事实裁判者、作为对象的证据的证明力、作为方法或者依据的经验法则和逻辑法则,最终是心证结果——内心确信。鉴于心证结果与证明标准紧密相关,特专门介绍。大陆法系以职业法官合议制作为事实裁判者的主要构成形式,而英美法系主要以陪审团作为事实裁判的主体。自由心证指向的是证据的证明力,包括单个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的综合证明力,最终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心证必须遵循逻辑和经验法则,最终达到内心确信的程度,而这种内心确信要符合客观的证明标准。
第六章则是从自由心证的外在保障和制约出发,认为自由心证是受司法制度、诉讼制度以及证据制度三个层面制约和保障的证据评价原则。自由心证是相对的自由,是受客观约束的自由。审判独立、回避制度、合议制度、预断排除机制、证据调查程序、裁判理由制度、复审程序以及证据规则等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自由心证进行保障和制约。
第三部分落脚到中国,针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自由心证原则,主张在我国确立自由心证,并提出几点初步构想。是为第七和第八章。
第七章研究中国古代和近代的证据评价制度。中国古代有着“五听”的传统,证据评价上有自由擅断的特点。近代以后,我国学习大陆法系,在1910年的《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中明确规定了自由心证。但新中国建立后一直没有在立法上确立该原则,理论上的探讨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第八章的核心是主张在中国立法中明确规定自由心证,分析了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在立法表述、审判独立、法庭证据调查、裁判理由制度以及证明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证据评价以及事实认定是建立在事实裁判者内心确信的基础上的,这是认识规律的体现,我国现代立法中应当明确规定自由心证原则,并完善相应的制度制约体系,以科学的证明标准为内心确信的评价尺度。
关键词:自由心证 法定证据 程序法治 证据裁判 内心确信
目 录
导 言
一、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第一章 自由心证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欧洲大陆中世纪法定证据制度的盛行
一、法定证据制度概述
二、法定证据制度评析
三、自由心证的萌芽
第二节 欧洲大陆自由心证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一、产生
二、初步发展:从陪审团的自由心证到法官的自由心证
第三节 英国证据评价原则的发展特色
一、英国早期的自由心证
二、英国近代的自由心证
第二章 自由心证在现代西方主要国家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大陆法系
一、法国
二、德国
三、俄罗斯
四、日本
五、意大利
第二节 英美法系
一、现代证据理论的新发展
二、英国和美国的自由心证
三、类型分析
第三章 自由心证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理性与自由心证
一、理性的基本含义
二、理性与自由心证
第二节 程序法治与自由心证
一、程序法治原则的含义
二、程序法治原则对自由心证的保障和约束
第三节 证据裁判与自由心证
一、证据裁判主义
二、证据裁判主义与自由心证
第四章 自由心证的内在要素
第一节 事实裁判者是自由心证的主体
一、事实裁判者的范围
二、自由心证对事实裁判者的要求——自由心证的主体条件
三、事实裁判者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自由心证指向的对象是证据的证明力
一、证据及其属性
二、个别证据的证明力
三、案件证据的综合证明力
第三节 自由心证的方法是逻辑规则和经验法则
一、逻辑规则
二、经验法则
第五章 自由心证与证明标准
第一节 概 述
一、内心确信和证明标准的含义
二、自由心证和证明标准的关系
第二节 国外证明标准的立法和理论
一、大陆法系的“内心确信”
二、英美法系的“排除合理怀疑”
第六章 自由心证的制度保障和制约
第一节 司法制度
一、审判独立
二、回避制度
三、合议制度
第二节 诉讼程序
一、预断排除机制
二、证据调查程序
三、裁判理由制度
四、复审程序
第三节 证据规则
一、规范证据能力的规则
二、规范证明力的规则
第七章 我国的证据评价制度
第一节 我国古代和近代的证据评价制度
一、我国古代的证据评价制度
二、我国近代的证据评价制度
第二节 现代证据评价制度概述
一、立法规定
二、建国以来对自由心证的理论研究
第八章 我国证据评价原则的完善
第一节 确立自由心证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确立自由心证的必要性
二、确立自由心证的可行性
第二节 在我国确立自由心证原则的具体构想
一、在立法上明确规定自由心证原则
二、切实保障审判独立
三、完善法庭证据调查程序
四、完善裁判理由制度
五、确立科学的证明标准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