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许可:数据爬取的正当性及其边界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世界数字化转型的格局下,“数据”已跃升为与土地、劳动、知识并驾齐驱的关键生产要素。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数据开发利用、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成为我国直面数字时代的顶层设计。如果说“数据
Time:2021-04-30

于立深:行政事实认定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解释
公共利益、重大利益、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影响城市规划、社会稳定、社会风尚、公序良俗、就近入学、严重危害、严重违法、重大违法、情节严重、情况紧急、情况复杂、嫌疑、疑似等术语,常用于行政法律规范结构和行政诉讼判词之中,它们在行政法学上被称之为“不确定法律概念”(以下简称“不确定概念”)。本文对相关行政法律规范和案例展开了初步的分析,试图发现当事人、行政执法者和法官在事实认定中对不确定概念的差异性认知
Time:2017-12-07

闫尔宝:当事人诉讼活用论在日本的展开
【摘要】行政诉讼类型法定化后,日本长期奉行抗告诉讼中心主义,当事人诉讼地位不彰。随着现代行政争议类型的多样化,以灵活解释“处分性”、扩张抗告诉讼对象范围救济国民权利的“处分性扩大论”牺牲了学理的自洽,造成了理论与制度实践之间关系的紧张。“当事人诉讼活用论”主张纯化行政处分概念,通过重新划定抗告诉讼与当事人诉讼的适用范围应对现代行政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并倡导在日本恢复实体公法观念。该理论既实现
Time:2017-12-07

梁君瑜:行政诉权本质之辨:学术史梳理、观念重构与逻辑证成
【摘要】作为行政诉权论的重要一环,行政诉权之本质既与诉讼目的息息相关,又对诉权内容及诉权要件产生直接影响。学理上,行政诉权之本质未能形成共识。各学说因诉讼目的论基础或研究视阀上的差异,仍缺乏统一评判标准。以法院的审查方式作为统一评判标准,可起到为各学说搭建共同对话平台的效果。根据法院在判断行政诉权要件时需以何种审查方式完成为准,可将各诉权学说分别归入实质条件诉权说与形式条件诉权说两大阵营。因实质
Time:2017-12-07

章志远: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关系新论
【摘要】作为国家两种法定的行政争议化解方式,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之间应当形成竞争中合作、差异中互补的新型衔接关系。为此,应当以行政争议的公正解决为目标,建立由相对独立的行政复议局集中行使行政复议权的体制;以行政争议的全面解决为目标,将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拓展至行政诉讼未曾覆盖的特别权力关系领域;以行政争议的有效解决为目标,通过兼顾正当程序和行政特色的方式优化行政复议的程序设计;以行政争议的及时
Time:2017-12-07

刘磊:美国非立法性规则之公众参与及其借镜
【中文关键词】 非立法性规则,公众参与,规范性文件,公告和评论,类型化 【摘要】 我国规范性文件公众参与的程序要求有趋向于规章的趋势,过度的程序要求是当前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主要倚重的路径。公众参与简单“抄袭”、“照搬”规章制定程序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行政民主性的提高,反而进一步加剧公众参与的“形式主义”,导致公众参与缺乏有效性。美国法上非立法性规则的程序规制,从第一阶段对公众参与的盲目追求,到
Time:2017-12-28

王贵松:论行政诉讼的权利保护必要性
法谚说,“有权利必有救济”。姑且不论“权利”的界定,说有权利必有司法救济制度,这在一般意义上是妥当的,但针对具体的权利侵害,是否必然启动司法救济制度,则不无疑问。即便有原告资格,还要取决于有无权利救济或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在施行立案登记制后,我国行政诉讼案件受理量猛增,自2016年开始法院也在增多运用权利保护必要性驳回不值得保护的诉讼请求。但这关乎诉权与实体法权利的实现,不容轻视。本文将主要围绕
Time:2018-03-13

卢超:从司法过程到组织激励:行政公益诉讼的中国试验
文章来源: 《法商研究》2018年第5期   摘要: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经过两年的政策试点,已被正式吸纳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条文中,各地涌现出的创新政策、典型案例以及试点过程均值得总结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行政公益诉讼试点所采取的压力控制模式具有制度优势,但也带来一定的消极效应;检察建议作为诉前程序,在行政公益诉讼过程中起到了节约司法成本的过滤功效;从司法裁判的角度来看,针对“不履行
Time:2018-10-15

黄学贤:行政诉讼中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范围探讨
 文章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摘要: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范围,并没有作出十分清晰的规定,给理论与实践留下了较大的争论空间。基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的必要性,从现有文本规定出发,着眼于行政诉讼全面审查原则的彻底贯彻、行政诉讼效率的提高、行政效率的提高、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等多维视角的审视,确立行政诉讼中行政规范性文件
Time:2019-08-28

张红:行政罚款设定方式研究
张 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行政罚款是财产罚的一种,要求违法者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但不影响其人身自由和从事其他活动的权利。实践中,针对特定的行政违法行为,应当如何设定行政罚款,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各级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本文主要以现行有效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为分析样本,试图管窥行政罚款设定方式的概况。 一、行政罚款的设定方式 以罚款数值是否需要计算为标准,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罚款的设定方式可区分
Time:2020-12-11

侯丹华: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有关问题研究
作者:侯丹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第4期   摘要:正确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依法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对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为一种新类型案件,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争议颇多,而政府信息的界定、政府信息公开例外情形的把握、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裁判方式和诉权滥用的防范应对等问题尤为值得关注,司法审查层面须有
Time:2011-02-20

韩春晖:《美国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及其适用》
作者:  韩春晖(中国政法大学) 来源:《法商研究》2011年第4期 摘要:美国行政诉讼中有三个证明标准:实质证据标准,专断、反复无常标准和重新审理标准,其选择适用遵循一种“二分法”的司法逻辑。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遭遇到混合问题和事实问题的多样性等难题之后,美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出现了汇合的发展趋势。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在于:有助于为我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构建提供制度框架,并划定法官自由心证
Time:2011-11-10

马怀德:《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的目标:设立行政法院》
作者: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 来源:《法律适用》2013年07期 摘要: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志,对于中国的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24年前建立起的行政诉讼制度,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无法适应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亟待做出修改和完善。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必须抓住影响制约行政诉讼制度的关键问题。从行政诉讼实践来看,目前最亟待改革的事项是行政
Time:2013-11-16

马怀德:行政区划变更的法治问题
文章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第1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行政区划建置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日渐突出。行政区划建置突破了《宪法》规定,行政区划变更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滞后、不健全,行政区划变更程序不完善,存在隔级决定、忽视地方权力机关的自主管理权等问题。完善行政区划变更制度,关键在于加快制定《行政区划法》,建立人大常委会参与和决定机制,建立公民参与、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等程序制度
Time:2016-09-21

刘莘,陈悦:行政复议制度改革成效与进路分析
文章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第5期 摘要:行政复议改革进行的八年间,各省市在地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复议委员会的建立、管辖权的集中与程序的创新上形成了不同内涵、各具特色的制度内容。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行政复议的组织、管辖、程序三个方面。据此,行政复议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应从重塑行政复议组织机构、集中复议管辖权、改革案件审理程序三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行政复议,改革,行政复议委员会,集中复议
Time:2016-10-31

共有 5,19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4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