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白取祐司:裁判员裁判与“接受有效辩护的权利”
Time:2024-07-08

吴洪淇:刑事司法公平正义感受的主观程序正义框架与测度——以2015-2023年全国调查数据为基础
吴洪淇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 *本文原载《法学研究》2024年第4期第39-57页。 内容提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国刑事司法公平正义理念的根本宗旨。主观程序正义研究为探究社会公众的公平正义感受,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在程序正义的核心要素和分析方法方面,则提供了重要借鉴。通过2015年至2023年全国范围内七次调查数据,可以展示我国社会公众刑事司法公平正义
Time:2024-08-07

万毅:建议赋予近亲属独立委托辩护律师的权利
作者简介: 万毅,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近年来,在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的办案过程中屡屡出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代为委托的辩护律师,因办案机关声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不愿接受委托辩护,或者办案机关已经为其指派法律援助律师,而无法及时介入案件的现象,例如杭州保姆莫某某纵火案、福州吴某某杀母案、江西劳某某涉嫌杀人案等等,由此引发对此种情形下
Time:2024-08-07

张保生:《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证据制度完善
张保生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重罪检察证据分析研究基地教授 本文发表于《中国法学》2024年第4期,因篇幅限制,注释省略。作者身份信息为发文时信息。 内容提要 证据法是规制证据运用与事实认定的法律规范。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规定目前已具备了现代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要素和体系框架,但还存在内容陈旧和结构失衡的问题。《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宜采用“软件升级”的方法
Time:2024-08-28

任重: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民事诉权的反思与重塑
任重 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 本文发表于《中国法学》2024年第4期,因篇幅限制,注释省略。作者身份信息为发文时信息。 内容提要 诉权是我国民事诉讼现代化的原点和主线。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建立起扁平化的起诉条件,这不仅动摇了起诉权的权利属性,使民事诉权向私法诉权模式偏移,而且在结果上筑高起诉门槛,引发“起诉难”。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民事诉权
Time:2024-08-28

袁滔: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适用一并审理行民争议制度研究
袁滔‍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三级高级法官 (本文刊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24年第3期) — 内容提要:行政诉讼一并审理民事争议制度自建立并实施以来未能得到有效适用,特别是在涉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行政诉讼中能否适用该制度,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三起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行政案件为视角,对一并审理专利侵权民事争议的制度构建,从适用要件、例外情形、裁判形式,以及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之诉
Time:2024-07-28

“减少审前羁押 完善羁押程序”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年8月18日,由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共同主办的“减少审前羁押,完善羁押程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荷兰莱顿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的国际专家学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编辑部
Time:2024-08-28

张泽涛:行政执法证据转化为刑事证据的制度困境及其破解
作者:张泽涛(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法学博士) 出处:《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4期 目次 一、问题的提出 二、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范围 三、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准入的基本条件 四、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应该受双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约束 五、结语 摘要: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行政执法证据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但对于证据的种类范围、准入的基本条件、是否受刑事诉讼非法
Time:2024-07-29

黄锴:行政撤诉之再诉禁止效力的构造与限度
黄锴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本文原载《法学研究》2024年第4期第168-185页 内容提要:再诉禁止效力是我国行政诉讼撤诉所特有的效力,其本质是再诉之诉的利益的丧失。在监督行政的制度目标下,撤诉被定位为终结监督机制,其要求法院进行高强度的撤诉审查,通过审查撤诉的自愿性和合法性,预判再诉之诉的利益;经法院准许的撤诉,原则上皆属丧失诉的利益之情形,再诉禁止效力的适用应予肯认。随着行政诉讼的制度
Time:2024-08-20

倪润
基本信息   性别:女 现职: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教授、《诉讼法学研究》编辑 教育及工作背景: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学博士、助理教授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与国际刑事法律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 für ausländisches und internationales Strafrecht)访问学者 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海峡两岸关系法学
Time:2024-09-12

​第四届诉讼法学青年论坛评选结果公告
第四届诉讼法学青年论坛评选结果公告   第四届诉讼法学青年论坛于2024年4月启动征稿活动,得到了学界与司法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及响应。至8月15日投稿截止,共计收到211篇投稿论文。论坛举办方随即启动专家匿名评审,并经论坛评审委员会复审,最终确定10名投稿作者获奖,具体名单公告如下: 奖次 姓名 所在单位 论文题目 论文方向 一等奖 周智琦 吉林大学 证据开示纠纷下中美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交锋的实证
Time:2024-09-14

丁宝同: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危机与程序统合
作者简介 丁宝同(1978-),男,河北沧州人,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诉讼法。 【内容摘要】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可谓壮观,但风生水起的背后隐藏着渐趋严峻的制度危机。危机的三重外在表象是“超简化立法系统性不足”“司法解释规则碎片化趋势”和“程序属性、制度功能异化”,其内在法理本质则是民事公益诉讼“立法”与“司法解释”的实然性功能错位。将欲挽回残局,民事公益诉讼
Time:2024-10-05

朱芒:行政协议中行政性与合同性的关系——从司法审查中争议类型角度的观察
朱芒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摘    要 解读行政诉讼法上的“协议”概念及其内部行政性与合同性的关系,应当以行政诉讼程序法本身为基点,坚守合法性审查的本质属性。这个角度的探究首先可以从类型化出发,将协议与行政行为的关系分为两大类:作为行政行为对象的协议与作为行政行为本身的协议;后者再继续分为涉及意思表示的合法性争议和确定性争议,由此将讨论集中于该类型争议范围内。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采用单纯
Time:2024-09-26

聂友伦:刑事诉讼法的解法典化与再法典化
聂友伦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摘    要 法典化以某一领域缺乏统一法典为前提,“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的说法在逻辑上并不成立。然而,法典化旨在解决的分散立法问题,在刑事诉讼领域同样存在。公安司法机关各自出台的司法解释将《刑事诉讼法》解构并架空,造成了明显的解法典化现象,引发了法律权威减损、法律稳定破坏、法律价值扭曲、法律体系动摇等严重弊病。为终结“以规代法”的局面,恢复法权威性、维护法安定性
Time:2024-10-05

熊秋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分歧及其回应
作者:熊秋红(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院长,法学博士) 出处:《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5期 目次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认识分歧与规范建构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地方性探索及其差异 三、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估 四、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践分歧的回应 五、结语 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从2016年开始试点到2018年10月被写入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正式施行,在此过程中充满了理论
Time:2024-10-21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34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