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吴卫军: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担当 |
摘 要:自诉担当是衔接沟通公诉权与自诉权关系的重要制度设计,具有独特的功能。目前,德国与我国台湾地区在自诉担当制度的立法规定上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应当考虑在修改刑诉法时主要参照德国模式增设自诉担当制度,并从前提条件、法定原因、程序启动等几方面对该制度进行全面的规定,同时也要注意对被害人意志的尊重。 关键词:自诉担当 公诉 自诉 随着刑诉法修改的深入推进,有关公诉制度改革 |
Time:2010-01-04 |
|
贺平凡:论刑事诉讼中的数量认定规则 |
【内容摘要】我国至今尚无一套完整的犯罪数额认定规则。作者认为,犯罪数额的认定应该有以下一些规则:印证规则,就低规则,接近规则,锁定规则,平均规则,结论规则,实得规则,参与规则,本意规则,累计规则。对于作案次数的认定,应明确以下4 个规则:同时同地规则,单独追究规则,完成形态规则,排除计数规则。 【关键词】 犯罪数额 作案次数 认定规则 刑事诉讼中的数量,是指与定罪量刑有着密切关系 |
Time:2009-09-30 |
|
徐美君: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研究 |
【摘要】鉴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上所具有的显著不同于成年人的特征,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刑事诉讼的干扰,世界上很多国家采取限制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的方法,以保护未成年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这也使得刑事诉讼能够集中精力打击严重犯罪或复杂疑难的案件。 【关键词】未成年人;诉讼程序;启动 一、现行刑诉法关于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的规定及弊端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侦查程序并不是刑事诉讼启动的标志 |
Time:2009-10-05 |
|
黄 永:刑事证明责任概念的比较法分析 |
摘 要:大陆法系以主观证明责任和客观证明责任构建证明责任概念,辅之以被告人的证明必要,而以客观证明责任为主;英美法系以说服责任和提出证据责任构建证明责任概念而以提出证据责任概念为主。两大法系证明责任概念之间存在深层的差异,而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陪审团制度和法官审制度以及犯罪构成方面的差别。 关键词:证明责任;当事人主义;陪审团;犯罪构成 从理论上 |
Time:2009-10-08 |
|
王 戬:规范与当为:宪法与刑事诉讼的良性互动 |
【内容摘要】宪法中的基本权利对于包括刑罚权在内的公共权力有约束力,构成刑罚权的界限,是刑罚权不得肆意侵犯和干涉的领域。要加大对刑罚权的宪法控制,使宪法规范真正作用于刑事诉讼程序中,应当加强宪法规范本身的控制,即赋予宪法基本权利直接效力;应赋予刑事诉讼可诉性,对受不当干预的权利施以有效救济;应逐渐完善刑事程序基本权体系,实现刑事程序基本权利宪法化,透过权利的保护运作实现刑事诉讼与宪法的良性互动 |
Time:2009-10-11 |
|
王顺安 徐明明: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及其操作 |
内容摘要: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在美国及大陆法系国家被广泛肯定,且是在司法实践中操作的职权。近年来,我国若干城市的检察机关针对未成年被告人亦尝试了缓刑等量刑的建议,受到社会的关注。从对中外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的不同认识及制度的考证看,我国检察机关充分行使量刑建议权是必要的,并需要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 关键词:量刑建议权 法官自由裁量权 量刑幅度 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问题,越来越受到 |
Time:2009-10-16 |
|
郭雪慧:稳步建立我国沉默权制度的设想 |
【摘要】沉默权的确立,有效地保护了在刑事诉讼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平衡了诉讼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刑事诉讼走向民主化的体现,也是人类通向文明的表现。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程序正义的实现有时可能以实体正义的丧失为代价,片面地强调沉默权,极易放纵犯罪。这与刑事诉讼法的兼顾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目的背道而驰。为此,也需要对沉默权做出必要的限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确立符合我国 |
Time:2009-10-19 |
|
卜开明 刘维翔:论刑事诉讼中的单位作证 |
内容提要 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在我国特有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扮演着特别而又重要的角色,在经济、文化、司法领域从事着积极的活动。在刑事案件中,对于某些事实由单位出具证明材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象民事诉讼法那样明文规定单位的作证资格和法律地位。笔者认为,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忽视甚至排除、否定单位在刑事诉讼证明中的作用是不客观的法律,应当赋予单位证人的资格 |
Time:2009-10-24 |
|
刘方权:“两面一体”:公安行政权与侦查权关系研究——基于功能的分析 |
关键词:侦查权/行政权/警察权内容提要:在中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公安机关的行政权与侦查权被认为是两种性质的权力,由于权力性质的不同,法律为权力相对人提供的救济渠道也相应不同。对于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相对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寻求救济,而侦查行为则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针对实践中两种权力混行的现象相当普遍,研究者认为应当对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与侦查行为加以区别。从实践看,由于行政权与侦查权 |
Time:2009-11-11 |
|
李玉萍:论公诉裁量中的公共利益衡量 |
【内容摘要】公诉的性质、检察机关的职能决定了公共利益衡量是现代各国检察机关进行公诉裁量时应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公共利益衡量的适用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刑事诉讼中的公共利益包括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以及被害人和被告人利益等因素,在进行公诉裁量时应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对各种利益进行衡量。我国的公诉裁量应体现和遵守公共利益原则。 【关键词】公诉裁量 公共利益 衡量 在国家追诉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现代 |
Time:2009-11-17 |
|
毛立新:现代侦查的法治原则 |
【内容提要】现代侦查是法治侦查,应遵循刑事法治、程序法治和警察法治的一些基本原则。其中,适用于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一般性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司法审查原则、比例原则等;适用于侦查程序和侦查活动的具体性原则包括:任意侦查原则、强制侦查法定原则、适度公开原则、侦查有效原则等。 【关键词】侦查法治 法律原则 一般性原则 具体性原则 现代侦查是法治侦查。所谓法治侦查,是指 |
Time:2009-07-30 |
|
陈如超:刑事被告人的庭审调查程序研究 |
摘 要:我国刑事审判的畸高定罪率,暗示着庭审之被告人很可能既是被控案件的参与者,亦为犯罪信息的拥有人,其角色的双重性导致对被告人的调查成为庭审多方主体互动的重镇。现代庭审制度在尊重被告人权利的前提下,积极激励被告人披露法官所不知晓的个体知识或私人信息,这与庭审调查被告人的顺序、方法息息相关。然而我国现行被告人刑事庭审调查程序,无论调查方法抑或调查顺序都存在问题,必须修正与革新。 关键词 |
Time:2009-08-01 |
|
蒋丽华:侦查程序中律师帮助权若干问题研究 |
摘 要: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最容易被忽视。就我国的司法实践而言,起诉和审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侦查的结果,侦查程序是真正决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命运的关键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增加庭审抗辩色彩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增加侦查程序中的对抗因素,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程序中的律师帮助权与其他国家相比尚存在亟待改进之处。 关键词:侦查程序;对抗因素;律师帮助权 侦查程序是常态社会条件下最深刻地影响 |
Time:2009-08-21 |
|
李昌林:诉判同一与变更罪名 |
摘 要:法院在刑事诉讼中有最终确定罪名和适用罚条的权力。但是,法院的这一权力应当受到控审分离、不告不理、辩护原则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并不得迳行做出恶化被告人的处境的判决。本文对法院变更起诉指控的罪名和罚条问题作了比较分析,并阐明了我国法院在刑事判决中变更起诉指控的罪名和罚条应当遵循的规则。 关键词:诉讼客体;诉讼职能;变更控诉;辩护原则;辩论原则;裁判正当性 一、导言 近几年来,特别是 |
Time:2009-08-30 |
|
吕泽华, 李刚, 李元端 :论我国刑罚执行体系与检察执行监督机制 |
关键词:刑罚执行/执行监督/关系/程序设计/构建设想内容提要:我国刑罚执行体系体现出多机关参与执行的特点,具有执行的高效与便捷的特点。但执行权的分工不合理,造成司法机关职权属性异化,不利于司法公正性的维护,也不利于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检察机关执行权与执行监督权因学界认识不统一,造成认识上的混淆,后果就是检察执行权和检察执行监督权合二为一,监督权脱离本色,监督失位,检察执行权缺失,参与性不足 |
Time:2009-09-03 |
|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