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学人
孙谦

 

孙谦,男,1959年12月出生,吉林伊通人,黑龙江牡丹江出生。法学博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检察官。

1983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6月获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1年7月至2003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11月获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004年4月被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七部委联合遴选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研究领域:司法制度、刑事法学等。

实践活动:

孙谦先后在检察机关的综合部门、业务部门和教学科研机构工作,具有全面的检察工作经验和深厚的法学理论造诣,对于推动相关检察工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厅副厅长期间,参加、组织、指挥查办了二十多起有影响的重大犯罪案件。如:1996年组织指挥查办“广东惠东县县委书记李某某、县长李某某‘罚款放私’玩忽职守案”,任办案组组长;1997年复查、确认“广东深圳欧某某杀害法官案”,任复查组组长;1998年9月-1999年3月,任“湛江特大走私贿赂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办案组组长,与120余名检察官一起,查办了包括湛江市委书记、副市长、海关关长、边防局长在内的100余名走私、受贿要犯,此案涉及犯罪金额300多亿元。因此案的查办,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记一等功一次。

 

——2004年3月19日,孙谦在日本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孙谦先后作为中国检察或司法代表团的成员出访欧洲、美洲和亚洲20多个国家,参加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引渡条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司法协助条约》的谈判,并作为中国中美执法合作代表团和中美司法协助协定中方谈判代表团的成员,多次到美国访问,参加了中美法律合作与执法合作、《中美刑事执法协助协定》的谈判。

 

担任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期间,孙谦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致力于学院教学科研及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了教学教辅管理人员全员竞争上岗和工作人员的双向选择,优化了学院的人员结构和管理机制;推行了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组织和推动了有关司法改革检察改革的课题研究;密切与国内外司法教育培训机构的联系,组织了多次有关司法和检察改革、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拓宽办学渠道,深化教学培训的改革,构建了正规的培训课程体系;主持编写高级检察官培训系列教材及其配套光盘(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8册),推进了高级检察官资格培训的正规化。主张建立中国统一的法律职业教育,与司法考试相衔接,在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国家司法官学院,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出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后,分管侦查监督、法律政策研究和检察理论研究工作,直接参与了检察改革方案的研究和起草工作。

孙谦始终坚持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其理论成果具有密切结合实践的鲜明特点,对司法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由他最早提出并系统研究的关于职务犯罪、职务犯罪监督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经过10余年的实践,对国家立法、司法实践,包括司法机关内部职能划分和机构设立,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的有关检察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检察理论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对检察实践、检察改革和司法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重要科研奖项及学术兼职:

担任的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官协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

同时,他还兼任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法官学院教授。

从2003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和吉林大学指导博士研究生,其中指导中国政法大学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2名,吉林大学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5名。

主要学术观点:

自1984年开始发表学术文章以来,在犯罪学、刑事法学、司法制度特别是检察制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光明日报》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在《政法论坛》、《吉林大学学报》、《法学家》等核心专业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编著20余部。

一、创立职务犯罪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职务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在《中国法学》、《人民检察》上首次提出“职务犯罪”的概念,并创立了职务犯罪的相关理论体系。1988年,出版了学术著作《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0年代初,“职务犯罪” 概念出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正式文件中,此后引起学界的认可和广泛研究,1997年刑法修改 ,正式使用了这一概念。职务犯罪理论,解决了犯罪的相关分类,特别是实践中涉及到的罪与非罪、侦查主体、职务犯罪的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等一系列问题,改变了以往用“经济犯罪”笼统称谓所产生的理论与实务上的混乱状态。在著名法学家高铭暄、王作富、曹子丹主编的《中华法学大辞典(刑法学卷)》中,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一书作为辞条加以介绍:“本书是专门研究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问题的第一本学术专著,融理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并在辞条中概括本书的3个特点:“一是系统性。本书系统研究了中国刑法中的一系列职务犯罪,全面地探讨了各种职务犯罪的构成特征、认定与刑罚适用问题。二是理论性。本书对各种职务犯罪的研究,注意立法与司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进行抽象概括,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三是实用性。本书紧密联系惩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司法实践,对职务犯罪的新情况和疑难问题,结合案例进行了适用性探讨,尤其是涉及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方面的政策、法律界限问题的探讨更为突出,因此本书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出版后,在犯罪学、刑事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该书1990年修订后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再版,1998年修订后由法律出版社

——1997年11月,孙谦随中国司法代表团访美,与基辛格博士和时任中国司法部部长、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合影

三版。1994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职务犯罪监督论》(中国检察出版社),对职务犯罪涉及的司法程序问题、预防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使职务犯罪在我国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国家立法、司法实践,包括司法机关内部职能划分和机构设立,均发挥了理论指导作用。

 

二、建构了逮捕制度的理论体系

2001年,专著《逮捕论》由法律出版社作为“法学文库”丛书出版。逮捕问题,我国学界特别是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比较多。但《逮捕论》是第一次从宪政、人权角度对逮捕的相关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建构,通过对逮捕的本质、逮捕与犯罪、逮捕与刑罚、逮捕与人权辩证关系的分析,首次提出了“逮捕的原则”,特别是逮捕应当具有“谦抑性”、“即时性”,把“示证”和“告知”作为必经程序以及根据宪法和联合国人权保障文件对被逮捕者11项权利的概括,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逮捕论》是孙谦的博士论文,受到王作富、陈光中、储槐植、杨春洗、马克昌、赵秉志、陈兴良等著名法学家的高度评价,认为此书对转变司法观念,在立法、司法方面更有效地保障人权,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思路。

三、丰富和完善了中国检察制度的理论体系

孙谦从事检察工作20余年,矢志不渝地衷情于中国检察制度和检察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学术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始终围绕着检察制度和检察实践这一主线。已在检察理论研究领域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在检察理论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从中国检察制度的历史源流、理论基础到各项检察职能和具体业务工作,都有重要的成果问世,为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影响较大的观点和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中国检察制度宏观研究方面。孙谦是“七五”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的主要撰稿人,该研究成果对中国检察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基础和各项检察职能都进行了深入研究,集中反映了建国40多年来有关检察制度和检察理论研究的最高成果。孙谦一贯主张不能片面地局限于检察领域研究检察问题,而必须立足于国家的宪政体制,从国家权力的配置、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检察制度的宪政地位及其权能。早在1987年就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法律监督不同于其它社会监督》(载《光明日报》1987年5月26日第三版)、《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律监督》(载《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1987年第10期转载)的论文。相关的论文还有《论国家权力机关对检察机关的监督》(载《法制日报》1991年3月14日),以及《中国检察百科辞典》(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检察大辞典》(撰稿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检察理论与实践》(合著、统稿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和《实用检察学》(合著、统稿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第二,在检察制度比较研究方面。孙谦主张开阔视野,不仅要研究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检察制度,也要研究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检察制度;不仅要研究英美法系的检察制度,更要研究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不仅要研究列宁关于法律监督的思想,也要研究西方关于法治建设及其权力监督和制衡的理论。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较早的有《宪法监督制度的比较研究》(载《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律》1985年第1期转载),《检察制度的比较研究》(载《吉林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等。在其《维护司法的公平和正义是检察官的基本追求》(2004年《人民检察》分四期连载)一文中,又通过对台湾学者林钰雄先生的《检察官论》的评述,对西方检察制度特别是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如何立足中国国情认识和借鉴西方法律文化特别是检察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三,在检察改革方面。无论是1988年发表的论文《检察制度改革刍议》(载《法学研究》1988年第6期)还是到2004年出版的专著《检察:理念、制度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孙谦在其相关成果中都主张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的检察改革,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现代法治理念,但具体制度和程序不能照搬照抄;主张不能囿于部门偏见搞部门改革,而应当从国家法治建设的大局出发,从改革和完善中国宪政制度的高度对检察制度进行宏观设计,提出具体方案。强调检察改革的核心是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权,应当找准并科学界定中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及其职能,在此基础上,从完善中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角度考虑改革方案,对检察机关现有的与法律监督性质不相符的职能要进行约减和让渡,而对具有权力监督性质的权能,则应该进行必要的拓展,如违宪案件调查权、行政案件起诉权等,同时强调应增加对检察权的必要限制,使法律监督职能的行使处于一个合理的限度内,使其与行政权、审判权保持一种平衡状态,避免由于监督权的膨胀而影响其他国家权能的正常运行。相关的观点集中体现在《检察:理念、制度与改革》一书和论文《中国的检察改革》(《法学研究》2003年第6期)中。在对检察改革的研究中,孙谦还对现代检察制度的历史源流、理论基础,检察机关的性质,中国检察制度形成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中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检察权的属性和特点等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观点。比如,在检察权的属性方面,他强调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基本属性:法律监督的法律性、程序性、事后性,以及法律监督中的公诉、职务犯罪侦查和诉讼监督都是法律统一实施的最低限标准的保障,构建了关于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四,在检察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方面。孙谦主编的《检察理论研究综述》(已出两卷,即《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79-1989年)》,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出版;《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89-1999年)》,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出版)系统整理和总结了建国以来有关检察理论研究的成果;《检察论丛》系列丛书开辟了汇聚和交流高层次检察理论研究成果的园地;他还发起和组织了关于检察改革的研讨会,相关的成果作为司法改革报告系列丛书之一《司法改革报告——检察改革·检察理论与实践专家对话录》由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他还撰写了《新中国检察理论研究回眸》的长文,分两次连载于《检察日报》。这些资料性成果,在检察理论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推动检察理论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立足国情,深化对司法改革的研究

孙谦十分关注司法改革,他强调司法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必须从合理配置国家权力、推进国家宪政制度建设的角度进行整体考虑和设计。他针对一些对司法改革的研究完全不了解、不关心、不考虑中国实际,一味对西方特别是英美法系的司法制度盲目崇拜的倾向,主张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在中国的“语境”中谈论和研究“中国”的司法改革。他认为,并没有完全理想化的、普适的司法改革方案,对一个国家来说,最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和制度才是最好的。他先后与国内有关学术机构组织了几次有影响的学术研讨会,内容涉及司法考试、检察改革、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等。在司法考试研究方面,他在国内较早提出要把司法考试与司法官的遴选、培训和管理制度结合起来研究,并组织力量对日本和韩国的司法考试制度及其试题等进行了系统的翻译和研究,这些资料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引起了国家司法考试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司法改革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其主编的《司法改革报告——检察改革·检察理论与实践专家对话录》(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司法改革报告——司法考试·司法官遴选·司法官培训制度》(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司法改革报告——有关国家司法改革的理念与经验》(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司法改革报告——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2月版)中。

孙谦在学术研究中努力实践两个结合: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犯罪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宪法学、人权理论等多学科结合起来,注重运用综合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探讨中国司法中的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点。无论是职务犯罪问题还是逮捕理论,他都体现出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再用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不断修正、完善理论。同时,善于综合各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注意多视角地考虑问题。

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

1.《检察、理念、制度与改革》(专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再版,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三版

3.《职务犯罪监督论》(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主要撰稿人,此为“七五”国家社科重点课题),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5.《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79-1989年)》,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第1版,2000年再版

6.《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89-1999年)》,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业务全书》(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检察理论与实践》(合著、统稿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9.《实用检察学》(合著、统稿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0.《检察大辞典》(撰稿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

11.《中国检察百科辞典》(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检察公文写作基础》(副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版

13.《检察论丛》(主编)(第一至第十卷),法律出版社2000-2004年出版

14.《逮捕论》(专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2月版

15.《司法改革报告——检察改革·检察理论与实践专家对话录》(主编之一),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6.《司法改革报告——司法考试·司法官遴选·司法官培训制度》(主编之一),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7.《司法改革报告——有关国家司法改革的理念与经验》(主编之一),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8.《司法改革报告——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主编之一),法律出版社2003年2月版

19.《司法改革报告——中国的检察院法院改革》(主编之一),法律出版社2004年7月版

20.《中国检察制度论纲》(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论文:

1.《试论传授犯罪方法罪》

《中国法制报》1984年1月2日

2.《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原则》

《求是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

3.《宪法监督制度的比较研究》

《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律》1985年第1期转载

4.《美国司法审查制度评介》

《河北法学》1984年第1期

5.《论我国继承法中男女平等和养老育幼原则》

《光明日报》1985年12月4日

6.《健全宪法监督制度保障改革顺利进行》

《中国法制报》1985年11月29日

7.《试论违宪》(合作)

《中国法制报》1986年12月5日

8.《经济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健全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

9.《试论“以法治国”》

《求是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10.《试论检察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中国法制报》1986年10月24日

11.《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律监督》

《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1987年第10期转载

12.《“法人犯罪”质疑》(合作)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13.《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几个问题》

《当代法学》1987年第4期

14.《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问题初探》

《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7期

15.《国家权力机关宪法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关系》

《法制日报》1988年1月25日

16.《正确认定和处理徇私舞弊罪》

《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11期

17.《法律监督不同于其他社会监督》

《光明日报》1987年5月26日

18.《检察制度改革刍议》

《法学研究》1988年第6期

19.《检察制度的比较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20.《职务犯罪监督论(上、下)》

《人民检察》1990年第4、5期连载

21.《试论职务犯罪监督》

《中国法学》1990年第4期

22.《论国家权力机关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合作)

《法制日报》1991年3月14日

23.《试论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的关系》

《人民检察》1990年第1期

24.《再论职务犯罪监督》

《检察理论研究》1991年创刊号

25.《谈检察公文核稿的几个问题》

《人民检察》1992年第12期

26.《论检察管理的方式》

《检察理论研究》1993年第2期

27.《论检察机关侦查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合作)

《检察理论研究》1993年第4期

28.《反腐败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合作)

《法制日报》1993年10月7日

29.《论职务犯罪的理论基础及地位与作用(上、下)》

《中国检察报》1994年2月1日、3日连载

30.《论检察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检察理论研究》1994年第3期

31.《论职务犯罪监督的强化》

《人民检察》1995年第2期

32.《谈谈检察院工作报告起草工作的几个问题》

《检察理论研究》总第6期

33.《论贪污罪》(合作)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3期

34.《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论》(合作)

《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35.《少年司法制度论》(合作)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全文转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录

36.《关于司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人民日报内部参阅》1999年第27期

37.《逮捕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2期

38.《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合作)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9.《论逮捕与人权保障》

《政法论坛》200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1年第1期转载

40.《关于完善我国逮捕制度的思考》

《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41.《改革和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法律职业教育》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2.《论逮捕的原则》

《法学家》2000年第5期

43.《检察官制度刍议》

《法学评论》2001年第1期

44.《国际比较法学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综述》(合作)

《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45.《论逮捕》

《诉讼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出版

46.《当代比较法学思想与实践》(合作)

《比较法在中国》第1卷,法律出版社出版

47.《中国检察官管理制度研究》(合作)

《检察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出版

48.《中国的检察改革》

《法学研究》2003年第6期

49.《维护司法的公平和正义是检察官的基本追求》

《人民检察》2004年第2-5期连载

最后一次更新时间:
10/20/2020 - 15:02
数据条目编辑管理员:
admin

上一条:王敏远 下一条:田平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