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学人
谭世贵

 

谭世贵,男,广西人,1962年8月出生,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先后获“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共中央直接联系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和司法制度与改革。曾任海南大学校长、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

重要科研奖项及学术兼职:

主持的科研项目 :

1、200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防止司法腐败的对策研究》(主持人)。

2、199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司法改革研究》(主持人)。

3、2001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司法独立研究》(主持人)。

4、2006年度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研究项目:《法院管理模式研究(主持人)

5、199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际反贪污贿赂理论与司法实践》(子课题负责人)。

6、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7、2006年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依法治国与律师制度的完善》之子课题:《律师权利保障与律师制度的完善》(负责人)。

8、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研究》之子课题:《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研究》(负责人)。

9、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司法制度》(主编),教育部批准立项。

10、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律师法学》(主编),教育部批准立项。

11、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证据法学》(副主编),教育部批准立项。

                                               获奖情况:       

      (一)

1、2002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2004年11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3、2004年6月被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评定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4、2005年4月被评为首批“海南省十大杰出人才”。

5、2008年12月被批准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特聘教授(钱江学者)。

6、2009年1月获中宣部、中央政法委、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优秀宣讲奖”。

7、1998年9月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

8、1993年7月被中共海南省委授予“海南特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9、1991年9月被省教育厅、人事劳动厅授予“海南省优秀教师”称号。

10、1993年1月被司法部教育司授予“首届育才奖”。

11、1996年5月荣获“海南省第二届五四奖章”。

          (二)

1、《中国司法改革研究》(著作),获中国法学会“全国第四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2《论司法独立》(论文),获中国法学会“全国第三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3、《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制度创新》(著作),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4、《司法腐败防治论》(著作),获“海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5、《检察制度比较研究》(著作),获“海南省第一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6、《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论文),获“海南省第三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7、《中国司法机构改革研究》(论文),获中国法学会“全国司法改革优秀论文”一等奖。

8、《论司法和谐及其实现》(论文),获中国法学会“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征文二等奖。

9、《证据法学》(全国统编教材,副主编),获2002年度“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0、《加入联合国人权公约与中国法制建设》(论文)获2002年度“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

11、《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第二完成人),获1997-2000年度“海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2、《律师法学》(全国统编教材、主编),获1997-2000年度“海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3、《实行学分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主持人),获1993-1996年度“海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术兼职: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2、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3、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客座研究员。

4、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5、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5、西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6、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咨询专家。

主要学术观点:

(一) 刑事诉讼法学方面
  1、认为当前各国刑事诉讼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日益融合的特征。概括起来,现代刑事诉讼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专门性;(2)强制性;(3)合法性;(4)程序性;(5)国际性。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有以下10项:(1)诉讼公正原理;(2)诉讼效率原理;(3)司法独立原理;(4)有效追究原理;(5)保障人权原理;(6)控辩平衡原理;(7)有利被告原理;(8)权力制约原理;(9)保障诉讼权利原理;(10)诉讼证据原理。并认为,开展刑事诉讼基本原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有利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有效实施;其次,有利于刑事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再次,有利于联合国人权公约在我国的贯彻执行(详见《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在我国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以后,关于刑事诉讼改革如何继续推进问题,提出如下主张:一是侦查权应由行政机关统一行使;二是实行起诉公开原则并建立相应程序;三是对如实交代罪行的被告人应实行量刑折扣(详见《刑事司法改革若干问题探讨》,中国法学2000年第6期)。
  3、认为应赋予犯罪的法人以双重诉讼主体资格,即该法人是被告人,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同时也是被告人;对法人如何参加刑事诉讼应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具体分为两种情况;法人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应有自己的一些特色(详见《法人犯罪刑事诉讼若干问题探究》,现代法学1991年第6期)。
  (二)检察制度方面
  1、对各国检察制度从历史沿革、检察机关的设置和任务、检察官制度、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和活动原则、检察机关的职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详见《检察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1月版)。
  2、较早地对我国检察制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指出:应当大力开展检察理论研究,为检察制度的改革进行理论准备;完善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扩大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范围;扩大检察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范围;取消免予起诉制度;增设检察机关的派出机构;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人员素质;重点改革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对检察机关应实行垂直领导(详见《略论检察制度的改革》,政法学刊1988年第4期)。
3、认为我国应确立检察处罚制度;处罚方法应适应法律监督的性质和特点,具体包括:警告、通报批评、限期纠正、提请处理、中止活动、停止职务、暂缓起诉等(详见《处罚权:检察制度改革的新视野》,法学研究动态1990年第4期)。
  (三) 律师法学方面
  1、较早提出完善我国律师辩护制度的立法建议:一是律师的身份宜改为社会法律工作者;二是律师辩护应当成为刑事辩护的主要形式;三是律师应在预审阶段参加刑事诉讼;三是应采取具体措施(包括扩大指定律师辩护的范围、规定辩护律师独立的上诉权等),进一步完善律师辩护制度(详见《完善律师辩护制度简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未定稿》,1988年第14期)。
  2、论述了律师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律师法的调整功能、律师执业的基本原则、律师资格和律师执业条件、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律师业务范围与收费制度以及律师各项具体业务,并对中外律师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详见《律师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版)
  (四) 证据法学方面
  1、论述了主要证据和补强证据的概念和特点、划分主要证据和补强证据的意义以及主要证据和补强证据的运用规则。
  2、提出了“诉讼证明就是国家公诉机关和诉讼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审判机关提出证据,运用证据阐明案件事实、论证诉讼主张的活动。”;“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对公诉机关和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负有审核和认定的责任,但不承担证明责任。”
  3、探讨和论述了提出证据的概念和特点,提出证据的程序(包括提出证据的主体、对象、时间、方式等);法院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基本原则(包括证据确实和达到一定量的原则、事实清楚和完整的原则、认定公开和合法的原则、结论惟一和排他的原则、符合逻辑规则的原则);法院运用证据的方法(包括简单认定法和复杂认定法、要素认定法和系统认定法、科学认定法和艺术认定法等)(详见《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
  (五) 廉政学方面
  1、提出了建立廉政学的构想,并对廉政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廉政学的地位和功能进行了研究和界定。
  2、探讨了腐败的起源和演变规律,研究了古今中外廉政建设的理论、措施和经验教训,分析了我国产生腐败的原因,探讨和论述了我国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提出并论述了我国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构想,并探讨了我国追诉腐败犯罪的诉讼机制(详见《廉政学》,法律出版社1995年4月版及作者的系列文章)。
  (六) 司法改革方面
  1、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西方国家司法独立的由来、理论基础、确立原由,特别是所建立起来的比较完整和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包括严格的法官任用制、法官不可更换制、法官专职及中立制、法官高薪制、法官不受民事起诉的豁免权、法官退休制、自由心证制度、法官惩戒制等。并提出我国实行司法独立所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即正确界定司法机关的范围,正确处理司法机关和地方的关系,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司法人员职责的关系,建立健全司法保障制度等(详见《论司法独立》,政法论坛1997年第1期)。
  2、系统地探讨了司法的概念和特点、新闻媒体的功能和媒体监督的原则,分析了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的相互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包括司法机关对待媒体监督的态度问题、司法公开问题、媒体监督的重点和方法问题、坚持媒体监督和维护司法独立的问题(详见《论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中国法学1999年第4期)。
  3、分析了中国现代司法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司法改革所应实现的三个目标(公正、效率、独立)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与策略(如建立全国司法改革委员会统一领导司法改革工作等),同时对司法独立问题、司法机构改革问题、司法公开问题以及我国证明制度、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执行体制、检察制度、监督司法制度、保障司法制度、仲裁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改革建议(详见《中国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4、回顾了中国加入联合国人权公约的历史进程与法制回应,分析了我国法制与联合国人权公约的主要差距,并且适应我国批准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要求,提出了对我国法制进行改革的具体建议,包括修改刑法,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修改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更加广泛的诉讼权利,切实保障人权;制定劳动教养法,改革和完善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司法体制,维护司法独立,促进司法公正;制定新闻出版法和结社法,切实保障公民的言论、出版和结社自由等(详见《加入联合国人权公约与中国法制建设》,法学家200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6期)
  (七) 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方面
  1、提出了法学专业开设经济类相关课程的设想,并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见《法学专业开设经济类课程刍议》,现代法学1993年第5期)。
  2、随着我国加入WTO,法学教育也应进行改革,具体设想:一是更新法学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二是开设与WTO有关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将“世贸组织法概论”列为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三是开设WTO专业方向;四是开展与国外法学院(系)的合作办学;五是启动有关WTO的师资培训和教材编写工作(详见《法学教育应适时改革》,人民日报2001年12月26日12版)。

主要学术成果:

(一)著作:

1、《司法独立问题研究》,独著,21.8万字,法律出版社2004年2月版。

2、《廉政学》,独著,31.5万字,法律出版社1995年4月版。                                               

 

3、《司法改革的理论探索》,独著,33.6万字,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版。

4、《打官司手册》,独著,5万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8月版。

5、《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主编,35.9万字,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6、《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主编,36.4万字,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版。

7、《中国司法原理》,主编,45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版。

8、《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制度创新》,主编,39.7万字,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

 

9、《司法腐败防治论》,主编,25.7万字,法律出版社2003年3月版。

   10、《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法制建设》,主编,31.4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11、《刑事诉讼与廉政建设》,独著,27万字,法律出版社2007年3月版。

 

12、《依法治国视野下的司法改革研究》,合著,31万字,法律出版社2007年5月版。

13、《中国特色司法制度》,副主编,42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14、《中国经济犯罪罪刑论》,合著,35万字,大地出版社1989年8月版。

15、《检察制度比较研究》,合著,12.1万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1月版。

16、《国际反贪污贿赂理论与司法实践》,合著,73.7万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5月版。

(二)教材:

1、《中国司法制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65万字,法律出版社2005年月版。

2、《律师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约35万字,法律出版社2008年4月版。

3、《证据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副主编,63.5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4、《律师法学》(高等学校法学教材),主编,约31.5万字,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版。

5、《刑事诉讼法学》(21世纪规划教材),主编,49万字,法律出版社2009年2月版。

6、《刑事诉讼法学》(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副主编,39万字,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版。

7、《证据法学》(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副主编,42.7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

 

8、《刑事诉讼法》(教育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参编,53.1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9、《特别经济区法》(全国法学统编教材),参编,39万字,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版。

10、《法规·论点 ·案例——刑事诉讼法》,主编,39万字,法律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11、《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主编,25万字,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版。

   12、《国家司法考试大纲》,参加编写,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版。

(三)主要学术论文:

1、《加入联合国人权公约与中国法制建设》,法学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6期转载。

2、《论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中国法学(国家一级刊物)1999年第4期。

3、《刑事司法改革若干问题探讨》,中国法学(国家一级刊物)2000年第6期。

4、《A Probe into the Reform of Criminal Justice》,中国法学(国家一级刊物)2001年外文版。

 

5、《反贪污经济机制研究》,载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文集(中英文版),红旗出版社1996年9月版;人民检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5年第10期;中国监察摘要转载;中纪委廉政教育参考资料1996年第1期全文转载。

6、《论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基本架构》,诉讼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7、《论刑事诉讼与廉政建设》,《诉讼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8、《论司法独立》,政法论坛(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 ·司法制度》1997年第5期全文转载;收入《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文集,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版。

9、《论廉政制度的功能与结构》,海南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199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1996年第4期全文转载。

10、《论人大监督制度的改革与重构》,海南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1999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

11、《诉讼效率研究》,新东方(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02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

12、《国家机构改革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13、《市场经济与廉政建设》,现代法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5年第4期。

14、《我国司法改革研究》,现代法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8年第5期。

15、《中国司法机构改革研究》,中国法制(香港)2000年第3、4期连载。

16、《论执行体制改革》,海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17、《案件请示制度是否还有出路》,中国律师1998年第9期。

18、《法院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之构想》,中国律师2000年第2期。

19、《新闻舆论监督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中国律师1999年第2期。

20、《论诉讼公开及其制度完善》,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学新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版。

21、《论腐败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特区监察1997年第2期;收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团结出版社1997年6月版。

22、《建议增设危害廉政罪》,现代法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6年第4期。

23、《廉政,历史的课题》,人民检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4年第6期。

24、《略论腐败犯罪的诉讼原则》,人民检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5年第5期。

25、《论反腐败的威慑功能建设》,海南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1994年第3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26、《法人犯罪刑事诉讼若干问题探究》,现代法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1992年第3期全文转载。

27、《略论检察制度改革》,政法学刊1988年第4期。

28、《经济犯罪特点初探》,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

29、《我国行政监督机构的健全与协调》,未定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1987年第24期。

30、《完善律师辩护制度简议》,未定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1988年第14期。

31、《法律监督功能论》,海南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32、《处罚权:检察制度改革的新视野》,法学研究动态1990年第4期。

33、《苏联东欧各国检察制度的异同》,外国法学研究1986年第3期。

34、《日本的检察机构及其职权》,人民检察1985第2期。

35、《英法检察制度比较》,人民检察1985年第7期;收入《检察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版。

36、《外国检察官制度简介》,人民检察1985年第10期。

37、《外国检察机关参加民事诉讼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检察1986年第10期。

38、《试论我国检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云南法学1987年第5期。

39、《完善律师辩护制度的几个问题》,云南法学1988年第2期。

40、《廉政学刍议》,法制日报1994年8月25日第7版。

41、《论我国律师执业的基本原则》,法制日报1997年3月15日第7版。

42、《共同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初探》,法制日报1989年6月30日第3版。

43、《系统论与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化》,检察日报2001年2月27日第3版。

44、《加入WTO与法学教育改革》,检察日报2002年2月19日第7版。

45、《法学专业开设经济类课程刍议》,现代法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3年第5期。

46、《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学术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1期。

47、《入世后我国司法改革透视》,方圆杂志,2001年第12期。

48、《WTO中的司法规则与我国司法制度改革》,海南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02年第1期。

49、《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化》,载于《清华法学论评》第5辑。

50、《法官、检察官惩戒制度应进行重大改革》,法治参考(机密·供地厅级以上领导参阅)2002年第18期。

51、《司法改革的文化思考》,海南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02年第4期。

52、《关于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方案》,中国律师2002年第11期。

53、《论司法改革的战略与策略》,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上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54、《论司法效率及其实现》,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下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年10月版。

55、《关于法院系统设置鉴定机构的反思》,中国司法鉴定2003年第3期。

56、《关于建立我国警察作证制度的思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

57、《论法官的独立司法人格》,1万字,海南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03年第4期。

58、《我国刑事二审程序的反思与重构》,载《审判研究》2004年第5辑。

59、《试论在贿赂案件中引入污点证人制度》,海南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04年第4期。

60、《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司法2005年第12期。

61、《关于依法治治国基本含义的探讨》,中国司法2005年第5期。

62、《依法治国的新思考》,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63、《实现依法治国与社会和谐的统一》,人民日报2007年8月29日理论版。

64、《科层制司法管理的问题与出路》,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第4期。

65、《建立卧底证人制度初探》,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1期。

66、《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规则初探》,法学论坛(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06年第5期。

67、《论司法和谐及其实现》,时代法学2007年第4期。

68、《试论澳门检察制度对内地的启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69、《论慎刑慎杀的刑事诉讼基本理念》,海南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07年第5期。

70、《关于我国刑事和解执行机制的探讨》,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71、《论侦查权的配置与制约》,汕头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72、《论审判公开的障碍及其克服——以刑事审判为视角》,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73、《构建法治国家的司法学体系——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司法第三辑,厦门大学出版社。

最后一次更新时间:
10/21/2020 - 16:09
数据条目编辑管理员:
admin

上一条:薛刚凌 下一条:崔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