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龙宗智:《我国非法口供排除的“痛苦规则”及相关问题》
作者:龙宗智(四川大学法学院) 来源:《政法论坛》2013年05期  摘要:"两高"司法解释,就非法口供,以"在肉体上或者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为核心判断要件,因此可称为"痛苦规则",从而有别于"自白任意性规则"。痛苦规则适用于肉刑与变相肉刑、多种非法行为叠加达到同等程度,以及严重威胁等情况。对于违法、不适当地采用引诱、欺骗方法取供,可用不能"查证属实"即客观性标准将其排除。对于"指供
Time:2013-11-17

何家弘:《美国如何遏制刑讯逼供》
    来源:《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02期     在人类社会的司法历史中, 刑讯逼供是普遍存在的。即使到了现代文明社会, 刑讯逼供仍然屡见不鲜。近年来, 随着我国一批重大冤假错案的披露, 刑讯逼供问题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中国的《刑事诉讼法》早就明确规定“ 严禁刑讯逼供”,但是侦查人员为何会一次次步入刑讯逼供的误区? 刑讯逼供似乎具有超强的生命力, 臭名昭著却屡禁不止, 声名狼藉却潜藏生机
Time:2015-03-08

樊崇义:刑事证据规则立法建议报告
文章来源:《中外法学》2016年第2期 【摘要】 证据规则是证据原则的下位概念,是证据原则的具体体现。无论是立法、司法的实践,还是诉讼理论的完善,都亟需对证据规则予以进一步研究。从规范层面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证据规则体系,为研究和完善证据规则提供了法律范本。但是,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目前面临证据法典缺失、证据规则可操作性不强、精密化程度不高和证据规则的实施效果不佳等困境与问题。我国刑事证据规则
Time:2016-10-05

约翰 卡普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限度(下)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政治代价   因此,从政治角度而言,刑事司法体制是任何一个民主国家都必需的,即使其成本和收益难以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得以评估。事实上,出于正义感而提出的对于惩罚的政治要求表明:一些与我们现行的刑事司法体制类似的制度可以不用进行令人信服的论证,这些制度没有充分的实用主义的理论基础,罪犯也会被以一种非惩罚性的方式加以处理。   当一个明显有罪的罪犯因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而被释放时
Time:2009-09-20

欧卫安:被害人陈述与证人证言区别论
【摘要】被害人陈述与证人证言都属于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也有着诸多的共同制度安排,也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差异。被害人具有当事人与实质证人的双重诉讼角色,虽然没有必须出庭的义务,但却有权全程参与刑事审判,而证人必须是当事人以外的人,在立法上被赋予应当出庭作证的义务,但无权全程参与刑事审判。在证明方向上,被害人陈述具有单向性、控诉性的特征,从而显著区别于证人证言。在主体适格性
Time:2009-09-20

杰弗里·吕贝尔斯:美国管制革新的方法
作者:杰弗里·吕贝尔斯(美利坚大学华盛顿法学院)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美国《行政程序法》,总的来说是一件相当不错的法律,很好地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当然,我们也承认它存在一些缺陷,并需要更新,但是反对商业团体和他们在国会中的支持者们所提出的这样巨大的、有时甚至是激进的改变。[2]对于规则制定来说尤其如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进行任何改革。相反,我相信《行政程序法》创造
Time:2010-01-05

奚玮、杨锦炎:民事证明权的多维视角
民事证明权的多维视角 奚玮 杨锦炎 安徽师范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 民事证明权作为当事人享有的一种权利,与主观证明责任是同一事物之两面。民事证明权是当事人证明自己所主张的案件事实的权利,是民事诉权的重要内容,具有宪法位阶。民事证明权在内容上包括事实主张权、证据收集权、证据提出权、质证权等实体方面的权利与证明平等参与权、心证公开请求权、证据判断理由说明请求权、证明时间保障权、证明成本节约权
Time:2010-03-10

许玉镇、林松:论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目标定位——以地方规范性文件的比较分析为视角
作者:许玉镇(吉林大学)、林松(吉林省政府法制办) 来源:《当代法学》2009年第5期 【摘要】: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正式确立了行政复议调解制度。行政复议调解制度应有六大目标选择:平等参与、意思自治、合意抉择、法律规范、提高效率、减缓冲突。根据湖北、天津等九地的实践调研情况,对其规范性文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横向对比,总结归纳出行政性功能类、价值性功能类和效率
Time:2010-02-22

高志宏:困境与根源: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考察
作者:高志宏(南京大学法学院) 来源:《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0期 【摘要】:行政问责制在我国产生并日益成熟是对全球行政改革浪潮的回应,也是克服我国行政管理中责任追究制度弊病的需要,它极大地推进了我国责任政府的建立进程。由于传统行政责任文化缺失、政治体制权责不清、法律制度创新乏力等原因,我国行政问责制在构建进程中存在泛滥化与简单化现象,还没有完成由“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过渡,且呈现出
Time:2010-03-31

张斌:论英美刑事证明标准的神学渊源及启示
【摘要】尽管“排除合理怀疑”规则在英美刑事法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但是这条规则本身却存在着学理上的“难于理解”和实务中的“难于把握”两个根本问题。对此英美学者有一种解释,认为英美实务对这条规则中的中心词“怀疑”( doubt)的语义理解存在方向性错误。历史上“怀疑”原初的裁判功能指向神学和道德,而非科学与理性。现代英美刑事审判为“怀疑”的语义安插了太多的事实发现功能,这是导致“两难”问题存在
Time:2010-06-03

宋英辉:排除非法证据 保障司法公正
公正是刑事司法的生命和灵魂。证据真实、合法是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前提,是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的基本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制定,为正确办理刑事案件和实现司法公正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规定在以下方面细化、补充和完善了我国法律、司法解释关于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   第一,明确规定了排除非法证据的具体程序。为了确保
Time:2010-06-24

陈卫东:保障死刑案件质量的一个重大举措
文章来源:新华网2010年6月4日 编者按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各级政法机关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本网受权播发了两个《规定》后
Time:2010-06-28

毕玉谦:对我国目前在亲子鉴定问题上基本取态的反思
作者:毕玉谦(国家法官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司法》2010年第9期 一、对我国亲子鉴定中存在问题的基本考察 目前,我国对亲子鉴定缺乏统一、专门的管理,鉴定的部门众多林立。实践证明,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亲子鉴定任意性、泛滥性以及注重商业利益现象对婚姻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另外,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对传统上所形成的婚生子女(即亲子关系)推定制度加以确认,而这种制度的本旨系在确保子女在法律上
Time:2010-11-09

廖根为:电子邮件真伪鉴定初探
  【摘要】电子邮件作为网络沟通常见的形式之一,应用十分广泛,但涉及电子邮件的相关纠纷与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很多案件由于无法判明电子邮件证据真实性,而导致诉讼无法正常进行、无奈拖延或者失败。为确定电子邮件证据真实性,对其进行科学鉴定显得十分重要,但电子邮件不同传统的物证、书证鉴定,其本身十分复杂,对其鉴定研究,必须分析常见的伪造形式,以及如何伪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鉴定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
Time:2009-09-20

陈海平:论侦查阶段辩护方获取证据的权利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赋予辩护方在侦查阶段获取证据的任何权利,曾被寄予厚望的新《律师法》仍然没有明确侦查阶段律师之辩护人地位,也没有明确授权律师在侦查阶段获取证据的权利,甚至没有明确授予律师申请侦查机关调查取证的权利。[1]笔者以为,侦查阶段辩护方无获取证据的权利,这只是暂时的,确认这一权利是大势所趋。就这一问题而言,我们对《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抱以乐观态度和美好期待,但如何配置这一权利尚需慎重
Time:2009-09-20

共有 5,19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7 页   当前第 5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