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吕国石:审查逮捕阶段实行刑事和解制度刍议 |
摘 要:在审查逮捕阶段实行刑事和解十分必要。但在审查逮捕阶段实行刑事和解必须严格限定案件范围。目前的刑事和解缺乏法律的规定,矛盾较为突出,且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应修改刑事立法,加快刑事和解的立法进程,引入人民调解委员作为调停人参与刑事和解案件,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检察权的滥用。 关键词:审查逮捕刑事和解权利保护 一、审查逮捕阶段实行刑事和解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减少 |
Time:2010-01-28 |
|
蔚 竞:刑事证人义务与例外的价值权衡 |
内容提要:证人义务的例外是指对知晓案件有关情况的近亲属①予以一定作证义务的免除而享有的容隐权利。在现代容隐权的发展中至少涉及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两大法律部门,本文试图从证人义务与例外的价值比较中,探讨确立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容隐权制度和原则。 关键词:刑事证人 义务 例外 价值 一、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相对弱化,为现代容隐权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提供了一种可能 证据的证明力,亦称证据价值,它是指证据对于 |
Time:2010-02-03 |
|
种松志:检察文化的核心:忠诚、公正、清廉、文明 |
作者:种松志(洛阳市检察院检察长) 文章来源:检察日报2010年1月29日 当前,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检察文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检察文化建设出现了大发展、大进步、大繁荣的局面。下面,我从阐释检察文化和检察职业道德的内涵入手,通过探究其相互关系,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检察官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一 |
Time:2010-02-09 |
|
苏仁兴:刑事申诉制度的完善 |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刑事申诉工作中存在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例如单位的申诉资格,申诉案件管辖,申诉案件的抗诉程序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刑事申诉 申诉权 申诉管辖 申诉时效 申诉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民主权利,刑事诉讼法设置的刑事申诉制度,是宪法赋予公民民主权利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体现。从司法实践看,依法开展刑事申诉复查,对全面履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促进司法公正 |
Time:2010-02-09 |
|
游 伟:商业贿赂犯罪的侦查管辖与证据效力 |
商业贿赂犯罪是侧重于贿赂行为发生的领域及其危害公平交易秩序性质所作的一种分类,理论上可以相对于公务贿赂和一般行业贿赂而言,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典型的法定类别。我国现行刑法以行为客体与主体的结合为基点,分设不同类型的贿赂犯罪。因此,同样是发生在市场交易领域并直接破坏竞争规则的严重贿赂行为,由于犯罪主体等因素的不同,就有可能出现危害利益单一性与多元性的差异。比如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基于职务的商业贿赂 |
Time:2010-02-14 |
|
王学成 张和林: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 |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司法理念、诉讼制度、工作机制等因素的约束,刑事和解制度的推行遇到理念冲突、角色矛盾、制度缺失、价值失衡等现实困难。在修订《刑事诉讼法》、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同时,要对相关的司法理念、诉讼制度、工作机制进行深入的革新,为刑事和解制度的立法和实践创造可能的出路。 [关键词]刑事和解 困境 出路 作为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刑事和解制度契合了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 |
Time:2010-02-18 |
|
李建玲:酌定不起诉制度适用考察 |
摘 要:酌定不起诉制度是基于起诉便宜原则而确立的,其通过对轻微犯罪进行非刑罚化的处置,适时终结已经启动的不必要的刑事追诉程序,是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载体。由于在法律规定、理解适用、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酌定不起诉的适用率仍然极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效果,亟待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酌定不起诉 宽严相济 刑事司法政策 一、酌定 |
Time:2009-11-26 |
|
魏克强 李昕蔚:诱惑侦查与警察圈套之适法性分析 |
关键词:诱惑侦查;警察圈套;适法性内容提要:诱惑侦查作为一种侦查隐蔽性犯罪和重大、复杂犯罪很有效的手段,已经被许多国家的立法所认可。基于侦查权的法定性、主动性和职责性,诱惑侦查是一种适法的侦查手段,但这一手段一旦被滥用,即构成警察圈套。而警察圈套与刑法、刑罚的根本目的以及人性相悖,不具有适法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毒品犯罪、假币犯罪等隐蔽性犯罪日益突出,侦查机关 |
Time:2009-11-30 |
|
刘莉芬:我国防止起诉权滥用的内在结构 |
摘 要 防止起诉权滥用是司法改革的重要问题。两大法系主要采用司法控制权的模式,而我国则采用检察控制权的模式,两者具有不同的内在结构。采检察控制模式与检警关系、检察机关角色定位、警察机关的职能、公诉的证据标准有重大关系。事实上,我国具有独特的公诉权制约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公诉权 制约 司法控权 审查起诉 检警关系 一、审查起诉是否有防止起诉权滥用的功能 防止起诉权滥用 |
Time:2009-12-05 |
|
孙长永:检察机关批捕权问题管见 |
关键词:国际公约 刑事司法准则 法理分析 历史背景 批捕程序内容提要:检察机关行使批捕权的合理性有否定说和肯定说两种意见,该争论反映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立场截然对立。检察系统研究人员认为“我国检察机关行使批捕权符合国际公约的规定”的观点,是对国际公约的曲解。另外,我国曾经仿效的俄罗斯已经对批捕权作出了重大改革。从法理上指出检察机关批捕权存在的缺陷,并不意味着在立法上立即取消检察机关的这一权力。可以 |
Time:2009-12-08 |
|
韩旸:职务犯罪侦查监督机制的探讨 |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 法律监督权 正当性基础 监督机制构想内容提要:检察机关的职权包括对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权、批准逮捕权、提起公诉权。依据检察机关的权力配置情况和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重视、加强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监督成为当今检察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为真正保障人权、有效打击职务犯罪,维护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维护正当程序、适应司法改革的需要,应当在观念,制度等层面完善职务犯罪侦查的监督 |
Time:2009-12-16 |
|
余茂玉:死刑案件证明标准体系研究 |
关键词:死刑案件 证明标准内容提要:近年来,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一段时间里成为关注的“核心”,而证明标准问题是证据制度中的核心问题,由于死刑案件(本文所提“死刑”非特别注明,指死刑立即执行)的证明标准问题涉及适用死刑与否的问题,因此,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就成了“核”中之“核”。笔者认为:死刑案件的定罪、量刑应适用统一的证明标准,而且是最高的证明标准。 近年来,死刑复核程序 |
Time:2009-12-18 |
|
程雷:遏制刑讯逼供与秘密侦查合法化之博弈 |
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进程日益前行的当下,关于遏制刑讯逼供与增设秘密侦查手段的两种观点似乎已经成为了法律界与法学界的共识,共识的基本思路是遏制刑讯逼供是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 但鉴于我国侦查水平的限制,应当同时赋予侦查机关秘密侦查权以缓解前者对警察犯罪控制能力的削弱,换句话说,秘密侦查在这里被看作是遏制刑讯的疏通管道。笔者认为,这一论断值得认真推敲与周密论证。 刑讯逼供从最为直观的角度来看,是一种 |
Time:2009-12-24 |
|
陈光中等:关于批准和实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建议 |
关于批准和实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建议* 《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任择议定书被国际社会誉为“国际人权宪章”。我国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国际人权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文件,因此,《公约》在我国的批准和实施问题,势必会引起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中国 |
Time:2009-12-28 |
|
王海军:刑事被害人境遇之实证分析 |
摘 要:通过对某区法院2004年- 2007年上半年间审理的故意伤害等七类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中被害人境遇的调研,系统分析了刑事被害人的艰难处境。发现有以下特点:暴力性犯罪多发,人身损害案件逐年攀升;民事司法救济不足,“空调白判”现象普遍;被告人赔偿能力弱,以罚代赔倾向明显;被害人负担能力差,亟待经济赔偿或补偿;相关救助制度缺位,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 境遇 实证分析 |
Time:2009-12-29 |
|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