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为了研究解决刑事诉讼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于2003年10月15...
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刑事诉讼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修改完善刑诉法的意见。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陈光中教授、樊崇义教授和宋英辉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Time:2003-10-17

2003年10月21日,诉讼法学研究中心陈光中教授、宋英辉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作了题为“...
2003年10月21日,诉讼法学研究中心陈光中教授、宋英辉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作了题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思考”的学术讲座,就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的观念更新、制度完善等问题进行了讲解。
Time:2003-10-22

2003年10月2日-5日,诉讼法学研究中心陈光中教授、樊崇义教授赴香港参加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
2003年10月2日-5日,诉讼法学研究中心陈光中教授、樊崇义教授赴香港参加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中国刑事研究项目”第二次会议。
Time:2003-10-28

2001年10月27日,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应松年教授参加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法...
2001年10月27日,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应松年教授参加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法制讲座。2001年10月27日下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法制讲座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应松年教授主讲。应松年教授以“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为题,重点讲述了三方面内容: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内容和作用;外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发展和
Time:2003-09-22

2001年10月16日,加拿大上议院院长丹汉斯先生率领加拿大议会代表团一行十五人来我校访问。
2001年10月16日,加拿大上议院院长丹汉斯先生率领加拿大议会代表团一行十五人来我校访问。2001年10月16日下午,加拿大上议院院长丹汉斯先生率领加拿大议会代表团一行十五人来我校访问。中国政法大学徐显明校长、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陈光中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教授会见了丹汉斯先生一行。 徐显明校长向客人们介绍了政法大学的情况,他说,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最大的法学院,也是世界上最大
Time:2003-09-22

宋英辉:特别程序彰显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文章来源:《检察日报》2012年4月2日 未成年人身心未臻成熟,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群体特性,应当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和有利于其未来发展为基点来制定刑事司法政策和设计具体的诉讼制度、程序和规则。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没有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设置专门的诉讼程序,而是散见于宪法、刑法及其修正案、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有关的司法解释或部门规定。近年来,各地司法机关普遍给予
Time:2012-04-06

邓思清:建立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文章来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内容提要】为了适应国内犯罪情况的新变化和国际轻微犯罪处理的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个案公正,我国应当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方案存在案件适用范围较窄、缺乏附加条件、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法律效力规定矛盾等缺陷。借鉴我国各地检察机关在改革探索中所取得的经验,应当完善
Time:2012-05-31

樊崇义、张 中:排除合理怀疑:刑事证明的新标准
文章来源:《检察日报》2012年5月16日 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问题,尤其是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问题,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长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经过“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的大讨论,人们对证明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确实、充分”的规定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是一直未能达成共识。 为了便于司法人员在实践中准确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Time:2012-05-31

王敏远: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
文章来源:《中国法学》2011年第6期 【摘要】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是《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专章规定的特别程序,相对于现行刑事诉讼法更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规定还需要完善,以进一步有利于对刑事诉讼中的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应当从程序法的角度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原则作出特别规定;应明确肯定无罪推定原则;应增设特别帮助和保护原则;应增加规定讯问时
Time:2012-02-17

陈瑞华:实物证据的鉴真问题
文章来源:《法学研究》2011年第5期 【内容提要】中国新颁行的刑事证据规定确立了实物证据的鉴真制度。根据所要鉴别的实物证据的不同,鉴真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含义:一是证明法庭上出示、宣读的某一实物证据,与举证方“所声称的那份实物证据”是一致的;二是证明法庭上所出示、播放的实物证据的内容,如实记录了实物证据的本来面目,反映了实物证据的真实情况。中国刑事证据规定尽管确立了“保管链条的证明”方法,但强调
Time:2012-02-17

张智辉:检委会正确决策的程序保障
  文章来源:《法学》2011年第11期   【摘要】检委会的决策对于人民检察院的整个工作具有重大影响。保障检委会决策的正确性,离不开科学的程序设计。检委会决策的程序包括前置程序、汇报程序和讨论决定程序。为了检委会的顺利召开,应设置三方面的前置程序。各级人民检察院都应当设立专门的检委会办事机构,由检委会办事机构指定专人对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的每一个案件进行阅卷。在决定程序中,应当就每一项议题的内容
Time:2012-02-29

姚莉:美国证据排除规则的衰变及其启示——以Herring v. United States案为主线的考察
  文章来源:《法律科学》2012年第1期   【摘要】2009年1月的Herring v. United States案判决是近年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关于证据排除规则方面影响最大的判决,它确立了“过失行为所得非法证据不适用证据排除”的新规则。该判决以其不同以往任何案例的特殊性引发了关于证据排除的存在必要性、适用范围、审查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实务争议。以该判决前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态度转变
Time:2012-03-23

何家弘:刑事诉讼中证据调查的实证研究
   文章来源:《中外法学》2012年第1期      【摘要】关于刑事错案和刑事庭审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存在着审前证据调查的片面性和庭审证据调查的单边化等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在比较两大法系国家的单轨制与双轨制证据调查模式之优劣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改良我国刑事证据调查制度的进路,包括加强辩护律师进行证据调查的保障,赋予辩护方启动司法鉴定的权利和确保无罪证据获得公开公正的认证
Time:2012-03-23

王敏远:刑事二审是审判公正的保障程序
文章来源:《检察日报》2012年3月28日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二审程序的修改内容比较多。二审终审制是我国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这在1979年制定的刑事诉讼法中就已经确立。在二审终审的背景下,二审程序对司法公正的保障作用特别重要。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所确立的我国刑事二审程序的框架结构、适用的原则以及相关程序规定,实践证明对司法公正的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为了使二审
Time:2012-04-01

卞建林:扩大适用简易程序 追求效率不牺牲公正
文章来源:《检察日报》2012年3月29日  现代刑事诉讼愈来愈注重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和程序正当,因此其程序设置和制度构建愈来愈精密细致,伴之而来的则是程序运行所需的司法资源愈来愈多,司法成本愈来愈高,而司法效率则与之相反,造成案件堆积如山,诉讼久拖不决。实际上,刑事案件具有多样性,轻重有别,难易不一。如不分青红皂白一概适用同一种诉讼程序,既不经济也无必要。因此,如何在保证司法公正的同时提高诉讼
Time:2012-04-01

共有 5,18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46 页   当前第 17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