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学人
李建明

李建明,男,1956年生,江苏常熟人,法学博士,1978年至`985年在西南政法大学完成了法学本科与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学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诉讼法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1985年至2001年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起任研究员、研究所所长职。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01年作为特聘教授调入南京师范大学。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依法治国理论。曾为《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决定》的主要起草者之一。先后主持国家级和部省级研究项目五项,著有《冤假错案》、《刑事司法改革研究》、《企业违法行为论》等书。从事法学研究以来,在《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等知名学术刊物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厅局级奖5项。

1985年开始涉足刑事错案问题研究,其对刑事错案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代表性论著有《冤假错案》、《刑事司法改革研究》、《错案追究中的形而上学错误》、《死刑案件错误裁判问题研究》、《刑事错案的深层次原因》等。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仍为刑事司法错误和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问题。

重要科研奖项及学术兼职:

主要社会兼职有: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南京市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委组织部干部任用考试命题专家库专家、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苏州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南京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法官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检察官培训中心兼职教授等。

主要学术团体兼职为: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学会理事、江苏省纪检监察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劳教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依法治国理论。曾为《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决定》的主要起草者之一。先后主持国家级和部省级研究项目五项,著有《冤假错案》、《刑事司法改革研究》、《企业违法行为论》等书。从事法学研究以来,在《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等知名学术刊物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厅局级奖5项。

1985年开始涉足刑事错案问题研究,其对刑事错案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代表性论著有《冤假错案》、《刑事司法改革研究》、《错案追究中的形而上学错误》、《死刑案件错误裁判问题研究》、《刑事错案的深层次原因》等。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仍为刑事司法错误和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问题。

主要学术观点:

主要学术观点:

一、刑事司法机关和刑事司法人员在刑事司法活动中违反法定程序或者错误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从而给受害人造成司法侵害的行为,属于刑事司法错误。刑事错案是刑事司法错误的典型形式,也是最严重的刑事司法错误。刑事错案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原因系统,因而预防刑事错案同样需要一个对策系统。

二、错案追究制是刑事错案预防的重要机制,但必须纠正错案追究制运行实践中的形而上学错误。尽管错案的判定当以所作出的司法决定是否被后续的司法决定所否定为标准,但对刑事司法人员追究错案责任必须以刑事司法人员存在故意或重大过错为必要条件。

三、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保障应是我国辩护制度改革完善的重点。因为相对于被告人而言,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更容易受到侵犯。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诉讼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四、取保候审不应当是一种强制措施,而应当是公民受到刑事追究时的一项基本权利。降低未决羁押率,保障被追诉者的合法权益,法律应当明确取保候审具有权利属性,未经法定程序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不得剥夺被追诉者取保候审的权利。监视居住缺乏可操作性,容易导致变相羁押,因而应当予以废除。

五、 刑事证据相互印证是审查判断证据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一项重要规则。这一规则既符合法律理性,又体现经验理性,与自由心证原则相兼容。从刑事司法实践看,更为重要的是正确把握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限度,印证过严可能放纵犯罪;印证过宽则易冤枉无辜。

六、禁止非法取证,除了需要通过立法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更重要的是应当规定控方对有罪证据取得之程序合法性承担证明责任。否则,即使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照样难以排除,非法取证行为依然会禁而不止。

七、作为履行侦查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自己行使侦查权时同样存在滥用权力的可能性。监督者必须首先接受监督,为防止检察机关自身违法侦查现象的发生,检察机关的侦查权必须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主要学术成果:

2000年以来主持的部省级以上研究项目:

1.“深化刑事司法改革的制约因素与对策体系研究”,2001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2.“刑事司法错误问题研究”,200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3.“检察环节刑事错案成因与对策实证研究”,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项目。

4.“侦查取证制度改革研究”,2008年司法部法治理论研究一般项目。

2000年以来出版的主要著作:

1.《刑事司法改革研究》,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证据理论与诉讼实践》,二人合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企业违法行为论》,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4.《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法学分册》,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刑事司法错误——以刑事错案为中心的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000年以来发表在法律类或中文类核心期刊的主要论文:

1.《新世纪的司法文明建设》,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青年论坛”。

2.《浅谈对错案认识的误区》,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3期。

3.《错案追究制中的形而上学错误》,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

4.《加入WTO对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影响评价》,载《学海》2001年第1期。

  5.《实现司法公正的若干困难》,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6.《司法改革的唯物史观分析》,载《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

  7.《重复性刑事司法错误的原因》,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8.《企业集团组织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载《法学》2002年第11期(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

9.《论立案程序中的人权保障》,载《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1期。

10.《论党领导下的司法独立》,载《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2期。

11.《辩诉交易与正义保障》,载《江海学刊》2003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

12.《重新认识取保候审的法律性质》,载《法学》2003年第11期。

13.《论检察权独立行使的相对性》,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1期。

14.《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保障》,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总第二十期,(2003秋季号,2004年6月出版)。

15.《初论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载《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6.《错误的刑事羁押与国家的赔偿责任》,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6期。

17.《死刑案件错误裁判问题研究——以杀人案件为中心的分析》,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论点摘编”刊出。

   18.《刑事司法过程的社会效果与社会成本》,载《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第1期。

19.《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与国情特殊性之冲突》,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0.《刑事律师法律地位的三维考察》,载《学海》2005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5期论点摘编。

21.《马克思恩格斯诉讼法思想初探》,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九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22.《刑事庭审质证形式主义现象之批判》,载《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23.《人民监督员监督意见效力探讨》,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8期,《法治方圆》2005-15全文转载,获《人民检察》2005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名。

24.《人权保障视野中讯问方法的合法运用》,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5期。

25.《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性与合理限度》,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6期。《中国检察官》2006年第3期摘编转载。

26.《刑事错案预防的宏观对策研究》,《人民检察》2006年第18期。

27.《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目标与程序构建》,载《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

28.《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立法保障》,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摘要转载)

29.《刑事错案的深层次原因-----以检察环节为中心的分析》,《中国法学》2007年第3期。

30.《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犯罪控制效率的兼顾》,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4期。

31.《鼓励涉嫌犯罪者合作与提升刑事追诉效率》,载《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32.《收受他人财物后退还或者上交对受贿罪构成的影响》,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16期,

33.《诉讼过程法律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冲突》,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6期。

34.《刑事诉讼的人本主义理念》,载《学海》2007年第3期。

35.刑事和解与检察权的行使,论文,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36.《署名举报人对检察机关不立案决定的监督》,载《人民检察》2008年第7期。

37.《关于完善刑事诉讼参与人控告权保障制度立法的思考》,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5期。

38.《检察机关侦查权的自我约束与外部制约》,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2 期。

最后一次更新时间:
11/08/2014 - 01:10
数据条目编辑管理员:
admin

上一条:李浩 下一条:齐树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