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作者 :陈瑞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年1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陈瑞华,男,1967年2月生于山东聊城。1985年9月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先后在该校获得法学学士学位、诉讼法学硕士学位和诉讼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7月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6月工作期满出站,并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著作:《刑事审判原理论》、《庭审方式改革与实践》;主要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政法论坛》、《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法律评论》。主要社会兼职:中国诉讼法学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法学会理事。

本书作者继《刑事审判原理论》以后,研究刑事诉讼理论问题的第二部著作。本书前三章为刑事诉讼理论的前沿问题。作者首先对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作了宏观上的回顾和总结。对刑事诉讼一系列基本理论范畴进行了历史的、比较的考察和分析,对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重新构建进行了探索,并对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本书后九章涉及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前沿问题。在论述中,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中国刑事诉讼的纵向构造,对其特点作出了总结,并就其缺陷和改革出路进行了阐述,由此出发,作者就刑事审判前程序、侦查程序、第一审程序、简易程序、普通救济程序、再审程序等问题,运用实证和比较的方法,从它们与司法体制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崭新的分析。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中,作者力图描述出它们的实际运作情况和所存在的缺陷,并就各个程序今后的出路进行了展望。接着,作者对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展示制度、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本书共分十二章: 第一章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回顾与反思;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范畴; 第三章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刑事诉讼纵向构造之研究; 第五章 刑事审判前程序之理论分析; 第六章 侦查程序之比较研究; 第七章 中国刑事审判之基本模式; 第八章 刑事简易程序之实证研究; 第九章 普通救济程序之研究; 第十章 刑事再审程序之初步探讨; 第十一章 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之比较研究; 第十二章 司法鉴定之研究。

上一条:徐静村:《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一集)》 下一条:杨诚:《中外刑事公诉制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