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诉讼原理研究”课题四卷本成果

2003年8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樊崇义教授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诉讼原理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历时三载,顺利面世了。“诉讼原理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分为四卷,其中三大诉讼的共性原理单列一卷,称之谓《诉讼原理》(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特有原理各单列一卷,分别称之谓《刑事诉讼原理》(宋英辉主编)、《民事诉讼原理》(杨荣馨主编)和《行政诉讼原理》(马怀德主编)。

“诉讼原理研究”课题是诉讼法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承担的第一个重大研究项目,在教育部和学校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在该项目的具体运作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科研力量,始终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作为中心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诉讼原理课题最终成果——四卷本专著的顺利问世,不仅是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对该课题三年来研究成果的体现和展示,也是诉讼法学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在科研工作方面的一次重要总结。综观诉讼原理课题的运作过程及其形成的四卷本最终成果,具有以下特色:

首先,在参与课题人员的阵容方面,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在立足于中心已有科研力量的同时,另外吸纳了校内外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并热衷于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来自理论研究部门的教授、学者,也包括来自法院、检察院等实务部门的诉讼法学专家,从而在研究阵容上形成了强强联手的有利局面,为最终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研究方向上,诉讼原理课题开创了诉讼法学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路径。在诉讼原理课题的研究中,除了对三大诉讼法法条进行相应的诠释之外,更为突出的重点是诉讼法理和理念的阐释。该课题四卷本成果的出版不仅是我国诉讼法学研究突破规范诉讼法学的樊篱,开始走向理论诉讼法学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诉讼法学研究领域最新水平的反映。

第三,在研究思路上,诉讼原理课题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精神,其成果既注重理论深度,又密切联系实践问题,对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以及行政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立法、司法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四,在研究方法上,课题组集中三大诉讼的研究力量,从立项以来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具体研究内容、写作方向,以及什么是原理,什么是诉讼原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调研,充分发挥了三大诉讼之间的联合优势,使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反映了诉讼法学界专家、学者的认识和研究水平。

第五,在资料运用方面,课题组强调资料的权威性和全面性。诉讼原理课题组成员通过图书查阅、实地调研、国际研讨等方式收集了详细的材料,同时非常注重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方式获取信息,保证了资料的准确、翔实和新颖。

最后,在课题开展方面,诉讼原理课题注重课题研究和教学紧密结合,采取师生共同结合组成攻关团体的方式,在课题研究上追求开拓创新、共同攀登,既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有上述共性的同时,“诉讼原理研究”课题的四卷本成果也有着各自鲜明的特征。其中,《诉讼原理》卷着重诠释与分析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所共有的基础性的规律,关注三大诉讼理论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基本范畴体系。在该卷书中提出了诉讼文化、诉讼人权、诉讼认识论、诉讼价值、法律移植、诉讼透明等新概念和新观点。《刑事诉讼原理》卷是国内第一部以刑事诉讼原理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在该卷书中,作者以思辨和比较的方法,诠释体现刑事诉讼规律的理念和原则,力图构建一个以诉讼理念为精髓,以诉讼原则为主线,以诉讼基本要件与诉讼构造为基本分析框架,以诉讼程序中的理念和原则为归宿的刑事诉讼原理体系。《民事诉讼原理》卷关注比注释民事诉讼法学更加具有普遍性和和历时性的理性建构,试图初步建立民事诉讼理论法学体系。在研究中,作者认为,民事诉讼技术化设计是程序制度建设的关键,是程序价值的依托;从司法管理方面来设计诉讼的技术化问题,仅仅是诉讼技术化的开始;只有将民事诉讼理论体系化并成为诉讼立法的技术化基础,才能改变司法改革空洞化的局面。《行政诉讼原理》卷则突出了行政诉讼的特色,用全新的视角认识行政诉讼原理,将行政诉讼的特有原理总结为行政争议及诉讼关系论、目的论、审判体制论、当事人论、种类论、证据论、程序论等方面。该卷书从行政诉讼实践出发,注重理论对行政诉讼制度的引导和再造作用,提出若干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建议,为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该书也具有内容新颖,形式独特的特点,首次系统阐述了三大诉讼的关系,诉讼种类,审判体制,诉讼执行等内容,采用专论的形式展示行政诉讼的特有原理。

上一条:肖建华:《中国民事诉讼法判解与法理:当事人问题研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