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卫东主编:《刑事审前程序与人权保障》

陈卫东主编:《刑事审前程序与人权保障》

作 者: 陈卫东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

字 数: 257000

版 次: 1

页 数: 389

印刷时间: 2008/03/01

作者简介:

陈卫东,男,1960年7月生于山东省蓬莱市,1977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山东省蓬莱

市酿酒厂,从事文秘工作。1979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

1983年7月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诉讼法学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张凤桐、陈士正教授,1986年7月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并留校任教。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

授。1995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程荣斌教

授。1998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并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主任,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诉讼法学

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北京市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同时兼任河

北大学、湘潭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市政法

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受聘担任河北

省人大常委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北京

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刑事审前程序中人权保障问题研

究”的最终成果。本书是在《刑事审前程序研究》、《羁押制度与人权保障》

等研究基础上,专门就刑事审前程序中人权保障的理论、原则和制度进行的系

统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完善人权保障机制有所裨益。

本书是我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刑事审前程序中人权保障问题研究

”的最终成果。我所领导的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自成立

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诉讼制度改革和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在该领域进

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刑事审前程序研究》、《羁押制度

与人权保障》等多本著作。此书是在前述研究基础上,专门就刑事审前程序中

人权保障的理论、原则和制度进行的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我国刑事审前

程序中完善人权保障机制有所裨益。

伴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事业的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成为时代的强音。2004年

我国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写入宪法。如何把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在部门法中得到贯彻和落实,成为我国人权保障事

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素有“小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在宪法人权保障原则的

实施中首当其冲。正如德国学者拉德布鲁赫所说,刑事程序的历史,清楚地反

映出国家观念从封建国家经过专制国家,直到宪政国家的发展转变过程。

目录

第一章 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人权保障及其理论基础

一、刑事审前程序与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二、刑事审前程序中人权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刑事诉讼模式与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一、刑事诉讼模式与刑事诉讼的目的

二、前现代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特征

三、现代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特征

四、刑事诉讼模式演进的动因

第三章 刑事审前程序中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司法审查原则

二、控辩平衡原则

三、同等保护原则

第四章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一、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形式渊源

二、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法律效力及特征

三、保障人权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体系

四、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对审前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五、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下我国审前程序人权保障机制

第五章 强制措施与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一、强制措施的性质及其与人权保障的关系

二、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三、我国强制措施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我国强制措施制度的立法完善

第六章 侦查行为的控制与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一、侦查行为界定

二、侦查行为与人权

三、人权保障视角下的侦查行为控制

四、我国的侦查行为制度

五、我国侦查行为控制之途

第七章 公诉权的规制与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一、公诉权的性质

二、公诉权规制的理论基础

三、对国外公诉权规制的立法借鉴

四、对我国公诉权规制的理性反思

五、对我国公诉权规制的建构

第八章 辩护权与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一、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审前程序中人权保障的基本条件

二、刑事审前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的关键是具有其实质意义

的辩护权——律师帮助权

三、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辩护权的缺失与完善

第九章 被害人权利保障与刑事审前程序

一、法律表达与实践的背离——刑事审前程序中的被害人

二、错位的制度设计——被害人诉讼地位的法理探讨

三、有益的尝试——当下司法实践中的改革探索

四、未来之路——审前程序被害人人权保障制度的重构

 

上一条:李玉华著:《刑事证明标准研究》 下一条:卞建林,王肃元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与前瞻(2007年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