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何家弘著:《证据的语言——法学新思维录(何家弘作品集·法道纪事系列)--法学新思维录(何家弘法道纪实)》

 

书  名:证据的语言——法学新思维录(何家弘作品集·法道纪事系列)--法学新思维录(何家弘法道纪实)

作 者:何家弘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6-1

 

内容简介

何家弘,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SJD),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证据学、侦查学方向)、证据学研究所所长;曾应邀在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在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在我国台湾地区东吴大学法学院讲授“刑事证据法”,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担任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1999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3年被国家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4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05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说五部,其中四部被译成法文、一部被译成意大利文出版,第一部英文版小说也即将问世,并有一部小说于2007年被英国《卫报》推荐为“亚洲十大犯罪(推理)小说”;热衷于法学普及工作,主编《法学家茶座》,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第12频道)担任“周末论法”节目的“嘉宾主持人”。本书为其所著,是法道纪实系列丛书之一,内容围绕法律语言——证据展开。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是证据新视角,下篇是法治新观察。

目录

序言:我与证据法学的缘分

上篇 证据新视角

一/论法律话言的统一和规范

——以证据法学为语料

(一)证据法学领域内语言混乱的表象

(二)证据法学领域内语言混乱的原因

(三)语言分析将开创证据法学研究的新阶段

二/证据学抑或证据法学

——兼与龙宗智教授商榷

(一)中文语境中的证据学与证据法学

(二)外文语境中的证据学与证据法学

(三)甄别语境中的证据学与证据法学

(四)扩张语境中的证据学与“大证据学”

三/证据法功能之探讨

——兼与陈瑞华教授商榷

(一)历史的考察——证据法的基本功能

(二)规则的解析——证据法的多元功能

(三)功能的扩张——从认识论到价值论

(四)语言的批判——与陈瑞华教授商榷

四/对“法律之蝙蝠”的再认识

——论推定概念的界定标准

(一)纯粹英文语境中的推定概念

(二)纯粹中文语境中的推定概念

(三)界定推定概念的“三层递进”标准

五/从自然推定到人造推定

——关才推定范畴的反思

(一)英美证据法学中推定范畴的反思

(二)自然推定和人造推定的反思

(三)中国证据法学中推定范畴的反思

六/从明确性到模糊性

——论推定规则的适用

(一)推定规则的概念与结构

(二)推定规则的明确性与模糊性

(三)推定规则的适用程序

(四)推定规则的适用条件

(五)适用推定规则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七/从证明责任到证明标准

——推定规则适用的核心问题

(一)推定规则适用与证明责任的配置

(二)推定规则适用与证明标准的确立

(三)一点余论:推定规则语言的规范化

八/从实证研究到经济分析

——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

(一)关于错案产生原因的问卷调查

(二)关于七种证据与刑事错案之关系的问卷调查

(三)五十起刑事错案的实证分析

(四)刑事错案中证据问题的经济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九/从行为养成到行为矫正

——两起刑讯逼供案的启示

(一)两起刑讯逼供案件的调研报告

(二)刑讯逼供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刑讯逼供行为的矫正

(四)“软审讯法”:良性审讯行为习惯的养成

十/从审查评断到审查认定

——证据的审查认定原理论纲

(一)审查认定证据的基本范畴

(二)审查认定证据的标准、规则及其原理

(三)审查认定证据的路径、方法及其原理

下篇 法治新观察

十一/怪梦七夕谈

——反腐败之心声

(一)一个怪梦:大赦天下贪官

(二)怪梦解析:反腐败的“次佳”路径

(三)怪梦延伸:开创反腐败的新纪元

(四)怪梦链接:从“暗赦贪官”到“明赦贪官”

(五)怪梦演绎:社会成就感均衡论

(六)怪梦升华:官本位、金本位、善本位

(七)怪梦终结:执政党人的思想解放

十二/职权优化论

——反腐败之关键

(一)法律监督:由“软”到“硬”

(二)职务犯罪侦查:由“分散”到“集中”

(三)检察内设机构:由“对称”到“不对称”

十三/反思三问

——文明发达之路径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

(二)什么是民主?

(三)如何达致和谐?

十四/奥运新感觉

——民主与法治

(一)“奥运精神”解析

(二)“奥运专用通道”与特权

(三)奥运开幕式:天公还算作美

(四)开幕式女孩“替唱”怎么了

(五)竞赛规则的合理性

(六)金牌,抑或高尚

(七)为什么不相信刘翔

(八)八宝茶与奥运会

十五/茶座新话丝

——治学与做人

(一)《法学家茶座》与“核心期刊”

(二)《法学家茶座》与学者影响力

(三)好茶与好人

(四)“范跑跑”与“周老虎”

(五)半个法律人

(六)羽毛球场上的法学家

后记:我需要一个信仰

 

上一条:卞建林,张国轩 主编:《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构建(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8年卷)》 下一条:叶青主编:《刑事诉讼法:案例与图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