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邵劭著:《测谎结论的证据能力研究》

书名:测谎结论的证据能力研究

作者:邵劭

出版社:中国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作者简介:

邵劭:法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杭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挂职),主要从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以及浙江省重大人文社科青年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已在《政法论坛》《法商研究》《法律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曾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等学术奖多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测谎的缘起、名实与功用()

第一节测谎的发展历程()

一、测谎的萌芽时期()

二、单导测谎仪主导时期()

三、多导测谎仪主导时期()

四、测谎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节测谎的名与实()

一、测谎的称谓选择()

二、测谎的重新界定()

三、测谎的法律性质()

第三节测谎的功用()

一、测谎的功能()

二、测谎的局限()

第二章测谎的科学性()

第一节测谎的理论基础及验证()

一、测谎的基本理论学说()

二、测谎理论的心理学验证()

三、测谎理论的生理学解释()

第二节测谎方法的科学性()

一、常用的测谎方法()

二、测谎方法科学性的检验指标()

三、测谎方法科学性的两种验证()

第三节测谎科学性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一、测谎科学性的影响因素()

二、测谎科学性影响因素的控制()

第三章测谎的正当性()

第一节正当、正当性与测谎()

一、中国语境中的正当性()

二、正当性含义在西方的流变()

三、测谎与正当性()

第二节测谎的干预性及正当化事由()

一、基本权干预的界定()

二、测谎属于基本权干预行为()

三、测谎的正当化事由()

第三节测谎正当性的一般要件()

一、测谎与法律保留的契合性()

二、测谎对比例原则的遵循()

第四节测谎正当性的特别要件()

一、同意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同意测谎的正当性()

三、同意测谎的要件()

四、同意测谎的撤回()

第四章测谎结论证据能力的比较法考察()

第一节可采性与证据能力的基本理论()

一、以关联性为核心的可采性理论()

二、以证据禁止为代表的证据能力理论()

第二节美国的判例演变()

一、严苛的弗莱伊规则及其例外()

二、开放的道伯特规则()

三、谢弗尔案之后的分化()

第三节德国的传统和现状()

一、严格禁止的传统()

二、趋于松动的现状()

第四节日本的理论和实务()

一、对测谎结论证据能力的普遍承认()

二、对测谎结论证据能力的法律依据之争()

第五节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则和判例()

一、与测谎结论有关的证据规则()

二、测谎结论证据能力的程序保障()

第五章测谎结论在我国的证据化()

第一节测谎结论在我国证据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测谎技术及其结论在我国的运用现状分析()

二、测谎结论在我国证据化的实践诉求()

第二节测谎结论在我国证据化之证成()

一、测谎结论证据化的法律依据()

二、测谎结论证据化的科学依据()

三、测谎结论证据化的伦理依据()

四、测谎结论证据化的法理依据()

第三节测谎结论在我国证据化的路径()

一、我国测谎结论的运用层次()

二、我国测谎结论证据化的立法推进模式()

第六章测谎结论在我国的生成和运用规制()

第一节测谎结论的生成过程规制()

一、测谎权配置的合理化()

二、测谎启动条件的具体化()

三、测谎技术操作的标准化()

第二节测谎结论的审查运用规制()

一、测谎结论的审查原则()

二、测谎结论的审查主体()

三、测谎结论的审查内容()

四、测谎结论的审查规则()

参考文献()

上一条:卞建林、杨宇冠主编:《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研究》 下一条:戴长林、罗国良、刘静坤编著:《中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原理·案例·适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