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1月25日至26日, 由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英刑事审判程序改革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的领导,云南、河南、广东、江苏、海南等省的16家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的法官,以及来自苏格兰最高法院、英国大使馆、英国文化协会的有关官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领导,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樊崇义教授,苏格兰最高法院大法官吉尔等出席会议并致词。
刑事审判程序改革学术研讨会对我国正面临的刑事审判程序改革和刑事诉讼法修改具有重要意义。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主要围绕是否增设独立的庭前审查程序、法庭调查程序的制度设计及交叉询问程序的运用、刑事简易程序及被告人认罪程序的完善、刑事疑难案件中的证据使用以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附:刑事审判程序改革项目简介
刑事审判程序改革项目是由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与英国文化协会针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中审判方式改革进行合作研究的重大课题,该项目通过试点法院项目试验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组织中英法官参观互访、学习培训、高层次学术研讨等途径,加强刑事诉讼人权保护机制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促进司法公正提供法律依据。该项目将根据试点法院开展审判方式改革的做法和效果,形成研究项目成果及专家意见后,提交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作立法参考。
2005年7月28日,项目启动会在北京蓟门饭店召开。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樊崇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顾永忠教授和英国文化协会及英国驻华使馆的官员,试点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王少南院长、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李声让院长及试点单位的部分法官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樊崇义教授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并对项目的任务、目标和实施计划发表了意见,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在刑事诉讼中几个重点问题。同时英国文化协会及英国驻华使馆官员也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意见。王少南院长和李声让院长对项目的具体落实提出了意见。最后,双方经过讨论协商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会议纪要。
会议确定,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内容主要限定在如何完善证人出庭制度、保障辩护人的到位、对法官庭外调查取证的研究、如何发挥审判长在庭审中的作用、刑事判决书的制作以及对审判委员会的改革等6个方面的内容;安排英国法官对试点单位参加试验的法官进行培训,并组织试点单位组成法官代表团赴英国进行参观考察;会议还对试点法院项目组应如何尽快开展试验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5年8月3日下午,樊崇义教授亲临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刑事审判方式改革”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做客“黄河口司法大讲坛”,就刑事诉讼改革等问题举行专题报告会,标志着“刑事审判方式改革”项目正式启动。
樊崇义教授在专题报告会中,围绕着“为什么要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标准及修改内容”等三个方面,着重讲述了《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主要背景、从2002年启动修改《刑事诉讼法》以来在修改过程中遇到的理论、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几个重点问题。樊教授的报告理论层次高,观点明,理念新,代表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前沿思想。樊教授还就即将展开的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与英国文化协会开展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项目实地考察了东营中院的科技审判法庭、网络中心以及办公硬件和软件设施,并就试点的相关问题与承担课题任务的中院和河口区法院的刑事法官进行了座谈。通过考察和座谈,樊教授对在东营中院搞改革试点充分信心,并寄予了厚望,欣然题词“总结审判经验,研究审判理论,掌握审判规律,把‘法官文化’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2005年8月15日至17日,英国中央刑事法院布莱恩.巴克法官、英国阿伯丁大学克里斯托弗.盖恩教授在英国文化协会项目官员和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项目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就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与英国文化协会合作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项目试点工作到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考察。
2005年8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亮马河饭店举行了“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讨会。英国驻华使馆公使邓强、布莱恩?巴克法官、克里斯托弗?盖恩教授及英国文化协会项目官员、樊崇义教授及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的领导同志、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部分法官及研究人员参加了研讨会。在会议中,英国驻华使馆公使邓强先生和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樊崇义教授发表了重要讲话;英国阿伯丁大学克里斯托弗.盖恩教授、英国中央刑事法院布莱恩.巴克法官就英国刑事审判中的一些问题作了专题讲座。讲座之后,在樊崇义教授主持之下,与会人员同盖恩教授和巴克法官就刑事审判中的证人出庭制度、量刑范围、陪审团制度、法官中立以及诉讼效率与司法公正的关系等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座谈。
2005年8月20日至9月5日,由樊崇义教授率领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项目组赴荷兰、英国等欧盟国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参加此次考察的有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的卞建林教授、杨宇冠教授、顾永忠教授、韩象乾教授、张中博士、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王少南院长、张明磊庭长、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万选才庭长、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胡顺彪庭长。
此次访问主要通过参观、座谈、旁听法庭审判等方式,重点考察了英国的刑事审判方式。
2005年12月12日,樊崇义教授赴广东省佛山市中级法院和顺德区法院,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实施和进展情况,进一步将项目试验推向深入。顺德法院是本项目的试点法院,地处珠三角最发达的经济中心区,位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本地区具有经济发展迅速,流动人口大,刑事案件发案率高,法院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等特点,在此进行项目试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审判工作的实际状况,使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2006年3月1日至4日,刑事审判方式改革项目组成员张中博士和李静博士就项目的进展情况到试点法院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进行调研。
2006年3月21日,在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召开了“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项目总结报告会。樊崇义教授、顾永忠教授和英国驻华使馆的官员刘熙女士、英国文化协会项目官员孟文静女士及试点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王少南院长、李胜昌副院长、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李声让院长、刘国兴副院长及试点单位的部分法官20余人参加了会议。樊教授在会上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及总体进展情况,山东东营中院王少南院长就项目在东营试点法院的进展及完成情况作书面报告,东营市河口区法院冯俊海院长、东营区法院魏大阳院长各就本院承担部分的开展情况作了总结和汇报,广东顺德法院李声让院长关于项目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其后,与会人员就证人出庭、辩护人到位、审判长的作用、法官庭外调查、裁判文书的制作、审判委员会的改革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最后,樊崇义教授作了总结性发言,充分肯定了各试点法院刑事审判方式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试点法院下一步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重点布置和具体安排。刘熙女士、王少南院长、李声让院长也分别代表英国大使馆、东营法院、顺德法院作了发言。
2006年6月30日,樊崇义教授率项目组成员赴四川省成都市组织并主持调研座谈会,围绕刑事审判方式改革这一主题就刑事一审程序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作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席此次座谈会的主要有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有关领导、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樊崇义教授、顾永忠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左卫民教授、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王少南院长、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杨玉兰院长、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胡道才院长、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主管刑事审判工作的胡建萍副院长、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李声让院长以及上述单位的部分法官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樊教授介绍了本项目的立项背景及其意义,并通报了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出席座谈会的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的主要领导对本项目的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座谈会上,东营法院王少南院长、东营法院刑事审判庭徐峰庭长、顺德法院李声让院长、昆明中院杨玉兰院长、徐州中院胡道才院长、成都中院胡建萍副院长等就各地的项目试点情况进行了介绍、总结。此外,参加座谈会的其他学者和法官也就立法上及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发言,樊崇义教授对本次座谈会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