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
陈光中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校领导和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15年研究生开学典礼!
今年中国政法大学招收了1945名硕士生和258名博士生,共计2203人。你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以优良的成绩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来到这里继续深造,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从你们报到之日起,你们就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的新成员,成为新法大人。我作为一位老教师,一位老的法大人,对你们被录取为法大硕士生、博士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你们的硕、博之旅今天才迈开第一步,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涯有待自己去认真谋划,不断进取,努力获得让自己、让学校都比较满意的成绩。
这里我对各位年轻学子讲一点期望,希望大家在三年期间能够做到三个“不辜负”:
第一是不辜负时代对年轻人的重托。不同的时代赋予人们不同的历史责任和人生担当。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在“四个全面推进”的战略布局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我们法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专业直接相关,紧密联系。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同学们都肩负着自己的一份责任,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善中国法治环境,促进中国法治进程。几年前,我曾给法大同学题词:“中国法治待后生”,意思是说,中国的法治建设任重道远,必将历史地落到年轻一代人的肩上。
我还要说另外一层看法:法治与民主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定意义上,民主是法治的前提。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意味着国家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而且民主的内涵包括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宪法所赋予的思想言论自由,包容未触犯法律底线的不同意见。离开民主的法治是会变质的,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这种事例并不罕见。只有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才能随之发展、完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民主”放在第二位加以强调,法治则排在后面第八位。我们一定要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旗帜的指引下坚定地向前进。
第二是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在这三年的学习中,学校对大家的期望是什么呢?我认为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校训中的“厚德”和“明法”。厚德,是指大家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人的一生不一定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总要做一点对人民、对人类有益的贡献。而作出贡献的前提就是要有道德。《周易》中说到,“君子以厚德载物。”儒家讲,先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同学们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诚实正派,严于律己,友善待人,甘为社会贡献正能量的人。“明法”,就是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深入研究法律理论和实际问题。做为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只是多读几本书,增长一些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开展独立创新的科研活动,并努力取得一点成果。讲到创新的方法论,胡适先生的名言对我们具有启迪性。他说,做学问要“于无疑处生疑”,“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清华大学新任副校长、中科院的年轻院士施一公教授,在谈到科研成功经验时也说,要肯花长时间,要有批判性思维。可见,对已有科研成果,既要实事求是地肯定,又要敢于持批判态度。我认为,怀疑、批判、创新,这是学术成功通常经历的三阶段之路。
第三,不辜负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青年时代是人生中一个独特的时期,经历了幼年和少年的成长,身体和思想都趋于成熟,在人生的发展中处于承前继后的关键时期。从人才的普遍成长规律来看,人类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成就都是青年人创造的,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才26岁,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时,分别是30岁和28岁。年轻人精力充沛,吸收知识速度快、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能较快出新成果。希望同学们紧紧把握好这三年珍贵时间,充分利用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优势资源和在首都学习的便利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珍惜自己的光阴,避免以后回顾往事时,留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遗憾。
当然,希望大家珍惜时光并不是要大家一味“苦读”。年轻人应当充满朝气,“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刻苦学习之外,还要注意锻炼身体,丰富业余生活,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将来奉献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一个人的成功,首先要靠努力,有时还要有机遇,但机遇只青睐努力准备的人,否则,机遇来了,也会擦肩而过。
同学们!“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三年里学有所成,将来比我们干得更好,成为政法界的优秀人才,并且涌现出几个拔尖人物!
亲爱的同学们,我再次表示,热烈欢迎你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