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诉讼法学文库二)

《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

[ 作者 ]:樊崇义教授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年9月初版

简评: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樊崇义教授所主持的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樊崇义教授任主编。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发行。全书约65万字。

观念变革与制度创新,是贯穿全书的两大主线。以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正为契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正在进行一场观念性的整合与革命,程序正义思想正在深入人心。本书对五年来刑事诉讼理论界广为关注的重大观念问题进行了总结、梳理和深入发掘,全面阐释和论证了刑事诉讼法贯彻和实施所依赖的应然思想基础。同时,本书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立法尚待完善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

1、观念的前沿性。作者首先总结和概括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以来取得的两大观念突破:在刑事司法的价值配置上,由单一的打击犯罪发展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在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上,由程序工具主义发展到实体、程序并重。由于深刻认识到司法人员的观念更新对制度贯彻的决定性影响,本书作者并率先提出了刑事诉讼法律观的转变问题。

2、制度的开拓性。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就其贯彻与执行,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所涉范围之广,遍及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阶段。本书作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运用诉讼法学基本原理,分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尤为可贵的是,各专题的研究并未止步于对司法实践中具体问题单纯的指陈利避,品评得失,而是在深入发掘出问题的根源之后,建设性地构设、提出了可行的改革方案,其鲜明的操作性对于我国司法改革的规划可为良鉴。

3、内容的充实性。全书洋洋60万言,分别对十四个专题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论述。但体系的繁复和庞大并未影响论证的严谨和慎密。这主要得益于本书作者群优异的整体素质。本书主编为我国著名刑事诉讼法学家、博士生导师樊崇义教授,参加本项目研究和本书写作的其他11位撰稿人全部都是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专业的博士生或在读博士生。他们对各个具体专题的深湛研究为全书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本书对诉讼法学专业教学和科研人员把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司法实践的最新动态提供了参考,对于帮助公检法机关准确把握新刑事诉讼法的精神主旨具有现实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刑事诉讼立法和证据立法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储备。《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是一部理论和实务完美结合的最新力作。

内容介绍:

全书共由十四章组成,以刑事诉讼法为依据,对法律规定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理念和法律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论述,并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第一章 观念更新与变革。

一、 如何对待和评价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主要从经济、政治、国际和特殊国情的背景分析了刑事诉讼法修正的情况。

二、 观念更新与刑事诉讼法的实施。特别强调我国诉讼观念的转变,即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以及树立程序正义的诉讼观念和刑事诉讼的证据观念。

三、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加强诉讼程序中的人权保障机制是当今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对此,我国刑事诉讼法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四、 关于刑事诉讼法律观的转变问题。这是本书的特点之一。作者从四个方面强调了从传统的诉讼法律观向现代诉讼法律观的转变。

第二章 基本原则。

一、 关于公开审理原则的理解和适用。

二、 关于无罪推定原则的立法选择问题。著者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内核。并对沉默权原则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 管辖。

一、 立案管辖。

二、 人民法院职能管辖中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 辩护制度。

一、 刑事辩护的障碍与困惑。如何解决刑事辩护难的问题。

二、 建立证据展示制度,确保律师阅卷权。著者主要从阅卷权的法律依据,证据展示制度进行了分析。

三、 辩护律师可否享有上诉权。依据现代诉讼的理论,著者认为辩护律师应当享有独立的上诉权。

四、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重点探讨了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机制问题。

第五章 强制措施。

一、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强制措施的目的与原则。

二、 强制措施在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强制措施在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 关于完善强制措施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第六章 证据。

一、 证据制度的变化和发展。刑事诉讼法对我国的证据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并改进了证明标准。

二、 关于刑事证据立法问题。著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对比提出了我国刑事证据法典的基本构架。

三、 刑事证据规则问题。

四、 诉讼认识论和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著者认为我国的证明要求应当是法律真实。有罪证明的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

五、 司法鉴定体制和程序的改革与重构。

六、 间接证据及其适用。

七、 建立和完善证人保护制度。

八、 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举证责任问题。

九、 诉讼证明与现代科技的契合。

第七章 侦查。

一、 关于侦查模式的转变问题。

二、 关于侦查公开问题。

三、 关于刑讯逼供问题。

四、 关于律师在侦查中的诉讼身份。

五、 我国应当逐步确立沉默权。

六、 关于侦查终结问题。

七、 侦查体制的比较研究和改革。

八、 关于秘密监听的立法问题。

第八章 提起公诉与不起诉。

一、 关于审查起诉中的自由裁量权问题。

二、 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不起诉法律制度的法律地位及诉讼价值。

三、 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三种不起诉的条件。

四、 对不起诉制度的规制与救济途径。

第九章 第一审程序。

一、 庭审中直接、言词原则的理解与用运用。

二 、 直接、言词原则与案卷材料的移送。

三、 庭前审查程序。

四、 关于证人出庭作证问题。

五、 关于当庭认证问题。

六、 庭审中交叉询问制度的构建和运用。

七、 刑事自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八、 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使用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九、 关于刑事判决的效力问题。

第十章 第二审程序。

一、 关于第二审程序的立法构建问题。

二、 我国第二审程序实施中的问题。

第十一章 死刑复核程序。

一、 对死刑复核程序实质的理解。

二、 关于死刑核准权的分配及相关的程序问题。

三、 死刑复核程序改革构想。

第十二章 审判监督程序。

一、 审判监督程序的理念。

二、 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问题。

第十三章 执行。

一、 刑事执行概念的界定。

二、 关于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程序。

三、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

四、 有期徒刑、拘役缓行的执行。

五、 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六、 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

七、 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

八、 执行的变更程序。

第十四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一、 构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依据与原则。

(一) 构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依据与原则。

(二)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原则。

二、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

(一) 我国少年刑事审判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二) 建立少年刑事审判组织的深远意义。

(三) 我国少年刑事审判组织的形式

三、 未成年人案件陪审制的特点

(一) 陪审制的适用范围问题。

(二) 陪审员的选任问题。

(三) 陪审员的资格条件问题。

(四) 陪审员的任期问题。

(五) 陪审员的作用问题。

(六) 陪审员的补助问题。

四、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中的几个问题

(一) 庭前审查。

(二) 法庭布置。

(三) 审理方式。

(四) 审判中的几项特殊制度。

(五) 法庭教育。

(六) 简易程序的适用。

五、 对未成年人案件暂缓起诉的适用

(一) 暂缓起诉的概念和条件。

(二) 暂缓起诉与相对不起诉的比较。

(三) 增设暂缓起诉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 暂缓起诉的适用原则。

(五) 暂缓起诉的相关配套制度。

六、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立法构想

(一) 关于立法体例。

(二)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设计。

上一条: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诉讼法学文库二) 下一条:徐美君:《侦查讯问程序正当性研究》(诉讼法学文库十二)

关闭